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及钬激光技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前、术后护理的方法及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及钬激光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43例资料。并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的方法及观察要点。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可顺利置入输尿管软镜并一期成功取石。其中1例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发生感染性休克,经有效抗生素抗菌治疗后治愈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位置良好,未见异常。均未出现中转开放手术。结论加强医护交流,做好护患沟通,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对提高手术的疗效,减少术后患者痛苦及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B两组,各60例。A组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B组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5 d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5 d、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33%、96.67%,分别显著高于A组的66.67%、75.00%(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7%低于A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总结12例经皮肾脏微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脏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经皮肾脏微造瘘的护理及配合、经皮肾镜术后护理。认为采用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早期控制感染性休克的发展,提高救治成功率,而二期手术又能降低术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本科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50例,分别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同时观察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经尿道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并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并发输尿管口损伤4例,输尿管狭窄3例,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因结石移位改行肾镜取石1例,经开放手术,腔镜治疗再通等治疗,并发症治疗均获成功。结论: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单侧肾下盏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结石直径分为≤10 mm(A组) 19例, 10 mm结石直径≤20 mm(B组) 36例, 20 mm结石直径≤25 mm(C组) 21例,围术期实施精细护理干预,统计记录术后2 d、4周结石清除成功率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顺利置入输尿管软镜鞘,无1例穿刺失败。术后2 d,A组、B组、C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100. 00%,86. 11%,76. 19%;术后4周,A组、B组、C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100. 00%,97. 22%,90. 48%。术后肾功能基本稳定,4例出现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5. 26%。结论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方法,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促进结石排除,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对65例高龄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术前、术后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Ⅰ期取净结石59例,Ⅱ期6例;术后体温超过38.5℃7例,发生感染性休克2例,无严重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尿外渗、漏尿、心肺脑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11d。认为加强高龄肾结石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解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65例高龄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术前、术后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Ⅰ期取净结石59例,Ⅱ期6例;术后体温超过38.5℃7例,发生感染性休克2例,无严重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尿外渗、漏尿、心肺脑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11 d.认为加强高龄肾结石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解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328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9例,总结其抢救经验和护理体会。结果:9例患者由于治疗抢救及时,得到全面的护理,医护协作好,无死亡病例的发生,抢救成功率100%。其中6例患者血压迅速恢复正常,3例顽固性低血压患者术后3~5 d恢复正常。3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后1~3 d病情好转拔管。所有患者术后3~8 d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护士应随时保持识别感染性休克的警惕性,早期发现并判断休克的征象。对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积极抢救,必须全面细致的观察,积极纠正休克,做好纠酸扩容,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能够预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42例,随机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如术前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术中针对性护理,术后生活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基础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疗效。方法 19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URL组65例,MPCNL组57例,RLU组74例。术前重点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和术前准备等;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进行体位护理;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和切口护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和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RLU和MPCNL的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URL(P0.05),RLU稍优于MPCNL(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URL优于RLU和MPCNL(P0.05),RLU稍优于MPCNL(P0.05)。住院费用由低到高依次为URL、MPCNL、RLU。并发症发生率RLU优于URL和MPCNL(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术后恢复较快,但碎石效率明显低于后腹腔镜和微创经皮肾镜,多需要二次治疗,反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护理负担。推荐优先考虑后腹腔镜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结石经皮膀胱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院行经皮膀胱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围术期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在小儿泌尿系结石经皮膀胱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中十分重要,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4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在45例患者术后,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加强对留置的各种导管的观察、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无菌、妥善固定等,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术后精心护理、及时处理,控制如继发出血、尿路刺激征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45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肾穿透伤,3例患者术后继发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患者行二次清石术,所有患者在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后均完全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42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维持在术前水平,复查结石无残留,结石无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微创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微创结石术后发热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泌尿系结石微创术后住院患者60例进行分析,以术后是否发热(38.5°C)进行分组,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尿培养病原学、结石大小、术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糖尿病史等相关因素。结果微创结石术后发热组13例(21.67%),术后未发热组47例(78.33%)。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在患者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既往手术史、结石直径(≤2.0 cm)、手术时间(≤60 min)、结实成份(非感染性)以及积水程度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组年龄、术前尿白细胞阳性、术前亚硝酸盐阳性、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结实成份(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长(60 min)、结石直径(2.0 cm)、的比例均显著大于未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感染性结石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值3.29。结论发热是结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感染性结石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流程化沟通模式在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结石术后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结合流程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应用微信平台结合流程化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7例,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多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小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及腹腔镜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9月在丽水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的4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重视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并给予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发生胆漏、残留结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结石伴感染易导致感染性休克,是泌尿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钬激光碎石术前给予经皮肾造瘘术,可以更好的控制感染扩散、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本文对经皮肾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护理体会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技术对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碎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输尿管镜组采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输尿管镜组患者结石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后腹腔镜组(p 0. 05);但腹腔镜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输尿管镜组(p 0. 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影响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减轻术前患者焦虑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术前患者认知问卷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有67.7%发生焦虑情绪,其焦虑情绪与文化程度、住院费用、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认知因素等有关(P﹤0.05)。结论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