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MPP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如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出肺活量25%、50%、75%时流速(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IL-16、IL-10、IFN-γ及CRP水平明显降低,而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儿童MPP临床疗效明显,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显著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7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25例(重度组)、中度25例(中度组)、轻度25例(轻度组),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IFN-γ及IL-4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肺结核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并与IFN-γ及IL-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结核组IFN-γ,[(0.204±0.018)μg/L]及IL-4[(0.523±0.035)μg/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5、6.374,均P〈0.05);肺结核组中重度组、中度组及轻度组IFN-γ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46、7.263,均P〈0.05);肺结核中度组和重度组FEV1%、MMEF%与肺结核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V1、FEV1%、MMEF%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0.43,均P〈0.05),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0.45,均P〈0.05)。结论肺结核发病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清IFN-γ及IL-4水平可能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晓晴  高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61-1962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功能变化,以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佛波酯+Ca^2+导入剂体外诱导48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β1水平与IFN-γ、IL-4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P〈0.05);MPP患儿急性期并发肺外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无肺外损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Th1/Th2失衡,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但TGF-β1保护性调节不足,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MPP患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性期有无肺外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根据听诊是否存在哮鸣音将其分为喘息组(n=70例)和非喘息组(n=8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检测入选儿童外周血IL-17和IL-10水平,检测仪检测患儿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0、IL-17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IL-17显著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且非喘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喘息组IL-10显著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且非喘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PEF、FEV1和FEV1/ FVC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0与PEF、FEV1和FEV1/ FVC呈正相关关系(P<0.05),IL-17与PEF、FEV1和FEV1/ 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出现IL-10/IL-17异常,且IL-10/IL-17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喜炎平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外周血Th1/Th2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结合喜炎平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外周血Th1/Th2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FVC(3.57±0.68)L、FEV1(2.13±0.65)L、FEV1/FVC(62.45±4.44)%、MVV%(54.57±4.76)%均高于对照组的(2.87±0.67)L、(1.68±0.46)L、(59.88±3.46)%、(45.56±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IL-2、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喜炎平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外周血Th1/Th2的表达,因此,临床上可积极应用进行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28 d后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峰流速值(PEF)、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9%,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PEF,FEV1/FVC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6,IL-8均显著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咳平喘方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肺功能、纠正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的表达,以进一步研究MPP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9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MPP组,A组),依据病程分为A1组(<7 d)、A2组(7~14 d)和A3组(15~30 d),每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为同期非MPP且需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治疗的患儿。留取BALF进行相关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 A组患儿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FN-γ、IL-2在A1组升高最明显;IL-4、IL-6在A2组最高。结论 病程7 d以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升高为主,病程7~14 d以细胞因子IL-4、IL-6升高为主,提示细胞因子在MPP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老年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140例老年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Th1、Th2细胞比例和Th1/Th2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率(FEV1/FVC)]。另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完全退热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减少量)。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细胞比例、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减少量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9.
苏慧霞 《河北医药》2016,(7):1031-1033
目的:探讨血清IL-4、IFN-γ及尿LTE4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30例为喘息组;急性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为非喘息组,体检健康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4、IFN-γ及尿LTE4水平,血清IL-4、IFN-γ与尿LTE4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及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4/IFN-γ值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 P <0.05或<0.0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尿LT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喘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喘息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 P <0.05),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05);血清IFN-γ明显高于急性期( P <0.05),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05);喘息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4/IFN-γ值明显低于急性期( P <0.05),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05);(3)喘息组急性期患儿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线性正相关( r =0.674, P <0.05);与血清IFN-γ呈线性负相关( r =-0.783, P <0.05)。结论 IL-4、IFN-γ及LTE4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可能与Th1/Th2免疫失衡,气道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32):4537-4540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0.05 mg,ti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3.5 mg,q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20 d。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0、IL-13]、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呼吸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呼吸阻力、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测定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Th1/Th2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FN-γ、IL-2、IL-10、FVC、FEV1、PEF水平均显著升高,IL-5、IL-13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儿IL-4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IL-2、IL-4、IL-10、FVC、FEV1、PE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气道压、呼吸阻力、平台压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控显率为7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从而改善气道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喘息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三烯C4(LTC4)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MPP伴喘息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孟鲁司特干预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检测血清IL-4、IFN-γ、总IgE水平;并于入院时、治疗2周后进行咳嗽、喘息症状的评估。出院后随访6个月,通过电话询问和定期哮喘门诊复诊,由主治医师评估患儿咳嗽、喘息情况。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干预后布地奈德干预组、孟鲁司特干预组患儿IL-4、总IgE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IFN-γ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的IL-4、IFN-γ、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LT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孟鲁司特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布地奈德干预组、孟鲁司特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孟鲁司特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干预组与布地奈德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6个月内喘息再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调节Th1/Th2的失衡,减少白三烯C4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可以控制MPP伴喘息患儿急性期的症状,并能减少喘息发作,对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患儿发生哮喘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MPP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祛痰、镇咳及支气管扩张等,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红霉素抗感染治疗,而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程均为3~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2、IL-6、IFN-γ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P患儿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2、IFN-γ、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5、总IgE(TIgE)和肺功能水平,探讨IL-5、TIgE与肺功能水平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门诊随诊的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哮喘组,30名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儿童均于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1.0mL制备血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组儿童血清IL-5、TIgE,并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IL-5、TIgE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21.63,P<0.01),肺功能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哮喘组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下降(t=-2.258、-2.428,P<0.05),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5与FEV1/FVC%、FEF25%、FEF50%无相关性,TIgE与FEV1/FVC%、FEF25%、FEF50%呈负相关(r=-0.534、-0.392、-0.394,P<0.05)。结论哮喘患儿体内存在Th1/Th2免疫失衡,IL-5和TIgE参与气道高反应与呼吸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TIgE即使在哮喘缓解期也仍然和肺功能密切相关,可以成为辅助判定哮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中可溶性B7-H1(sB7-H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MPP患儿87例,并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的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中sB7-H1、IFN-γ、IL-4、IL-17、IL-36α及GM-CSF的表达水平。结果:MPP组的sB7-H1水平为(1 045±356.5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6±218.33)pg/mL,且经治疗后sB7-H1水平较前显著下降(P<0.001)。MPP患者sB7-H1水平与IL-36α呈正相关,而与IFN-γ、IL-4、IL-17、GM-CSF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B7-H1在MPP患儿具有高表达,可能在过度免疫炎症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18及Th1细胞因子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映雪  杨瑄  马翠安 《天津医药》2007,35(12):906-90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与Th1细胞因子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发展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65例MP肺炎患儿血清IL-18、干扰素-γ(IFN-γ)、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胸部CT检查,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IL-18、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且IL-18水平与IL-6呈正相关。重症组较轻症组血清IL-18、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FN-γ较轻症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浸润数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合并胸腔积液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较同组未发生胸腔积液患者显著升高,胸水IL-18及TNF-α水平与血清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IL-6和IFN-γ水平与血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8在MP感染急性期明显增高,在疾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18能刺激Th1介导的免疫应答,IFN-γ的特殊表现提示IL-18可能并非单一通过Th1细胞因子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岩发 《海峡药学》2009,21(6):131-132
且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5例惠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嘻治疗10天。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肺功能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经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时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患者>3个月的研究。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其SMD (95% CI)分别为-1.04(-1.38,-0.71)和-0.70(-1.04,-0.36);亚组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降低CRP和IL-6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1.61(-2.35,-0.86)和-0.98(-1.29,-0.6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增强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lung function index of 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 percent,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其SMD (95% CI)分别为0.52(0.19,0.86)和0.41(0.16,0.70);阿托伐他汀增加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0.82(0.55,1.08)和0.82(0.46,1.18)。结论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肺功能;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闫梅  张成  姚树娈 《天津医药》2011,39(11):1019-1021
摘要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65~70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另选20例健康老年人为健康组。健康组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 mg/d,治疗时间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IL-8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COPD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低于健康组;治疗后,治疗组诱导痰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钠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奚旭阳  黄月霞 《海峡药学》2011,23(12):165-166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PEFR%和FEF5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麻藤定喘灌肠剂对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哮喘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藤定喘灌肠剂。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中IL-23水平、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67%),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8.00%,5.33%)。观察组患儿肺部哮鸣音、咳嗽和喘息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IL-23水平、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2组患儿IL-23水平、FEV1%、PEF、FVC和FEV1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藤定喘灌肠剂对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