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佃温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肛肠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会长,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等称号,擅长治疗各种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慢性结直肠炎、肛管直肠癌、结肠癌、顽固性便秘等。中医情志因素均可影响大肠排便功能,临床上尤以肝失疏泄、郁怒化火,气机不畅、肠道失润,忧思过度、脾不运化、大肠传送无力常见;且肝脾相克,忧怒相侮,恶性循环,较为难治。笔者通过跟师坐诊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记录患者病情及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刘师治疗便秘经验。刘师从"肝主疏泄"出发,以疏肝理气、健脾运气治法加减用方,改善气机,气机得通,推动肠道运送,则便通矣。  相似文献   

2.
正朱秉宜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朱老从事中医肛肠工作60余载,尤其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tipation,STC)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朱老认为便秘的发生不外乎津不足或津不布导致津不润肠,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因脾主运化,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故朱老临床多倡导"津不足,津不布"学说,多从"养阴通便,理气布津"角度诊治本病。现将其诊治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从中医病机角度而言,急性期多以大肠湿热为主,慢性期则多与脾肾阳虚相关。西医的"炎症"在一定范围内包括了中医的"热证",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炎症"不能等同于中医"热证""湿热证",特别是慢性炎症,常涉及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多种证型。笔者提出从"脾肾相关"理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意在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徐进康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跟师临床学习,收集导师治疗慢性便秘病例。结果导师认为慢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地域、季节气候、个人体质等密切相关,治疗时应有整体观念,关注内外因素,病证结合治疗,方可发挥最大疗效。结论 "三因制宜"论治慢性便秘的临床思维清晰,疗效可。  相似文献   

5.
张小萍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教学研究近40载,博览群书,学验俱丰.现将其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之经验介绍如下. 1 肠失濡养为主因,滋养濡润是大法 便秘属中医"阴结"、"阳结"、"脾约"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胃与大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其传导之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肝主疏泄,若肝郁气滞,则腑气不通;肾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转运无力,亦使大便不通.张教授认为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病机主要是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肠道传送无力,故成便秘.以虚秘、冷秘、气秘为主.在治疗时,不可妄用泻火通便之药,而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同时加入理气健脾之品.并根据病情,分别施用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总之,本病的基本病机是大肠失于濡养,以致传导功能失常.故在治疗上以滋养濡润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涛 《江西中医药》2003,34(9):26-26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导师胡珂主任医师 ,从医二十余载 ,精于脾胃病的诊治。兹将胡师从肝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1 便秘型胡师认为便秘型IBS属于中医学“便秘”、“腹痛”、“肠郁”等范畴。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尤以肝与大肠为主 ,即肝气不调 ,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机。治当以疏肝降浊 ,理脾运肠 ,调理气机为基本原则。采用疏肝润肠通便为基本治法 ,使其气机调畅 ,胃肠运动趋于正常。而不可一味采用承气通腑治法 ,以图一时之快 ,造成对机体的损…  相似文献   

7.
中医脾胃病包括胃脘痛、腹痛、泄泻、呕吐、便秘等,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证中.导师莫衿耀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在多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导师治疗常见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导师范德斌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导师多年来主攻肺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已形成一整套颇具特色的肺病诊疗体系。导师认为,慢阻肺系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迁延而来,中医属于喘病、肺胀等范畴。病久则肺气亏虚;肺病及脾,致肺脾气虚;继则肺病及肾,使肺脾肾三脏气虚;气虚日久则阳气虚衰;最终波及心脏,出现心肾阳虚。气虚是伴随慢阻肺全程的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脏腑相关治疗慢性便秘,为临床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古代医学典籍和现代著作、杂志等有关便秘的认识和诊治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探讨慢性便秘中医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结果慢性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肺、肝胆、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强调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生理上互相协作,发病时相互影响,故辨证时强调整体观念,有利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要求患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慢性便秘的治愈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济川煎加减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代表方剂。便秘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位在大肠,病变涉及五脏,脾肾阳虚型便秘多涉及肾脏。导师苏云教授认为,肾阳虚,大肠失于温煦,寒凝气滞,大肠蠕动停滞,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苏云教授认为,补益脾肾为本,祛除外邪为标,内用中药调理,外用敷贴巩固,内调外敷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淑云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新药还青宝胶囊的研制""新参蛤胶囊的研制""统仁保健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7部,获厅、省级科技成果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郭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培之"的学术观点,提出"病发于肝,治重在脾"的学术思想,并将之用于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慢性便秘病程长,成因复杂,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中医治疗慢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改善人体体质,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冯国湘教授认为慢性便秘多本虚标实,病位在大肠,与脾肾两脏关系尤为密切,运用药对生地-白术从脾肾论治,共奏润肠通便之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关建国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关建国名老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归属中医"关格""癃闭""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气不足、脾失健运、阴阳失衡、气血亏虚。标实主要有外感、痰湿、水饮、瘀血、湿浊、浊毒等。治疗以调整肾阴阳平衡为中心,具体治疗大法以补益肾气、顾护脾胃、化湿泄浊、祛风除湿、和解少阳、调畅气机等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朱莹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知名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老中医,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脾胃病专业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年余.对老年慢性便秘的中医辨证、遣方用药独具匠心,朱莹教授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传导失司,认为应以温补元阳,健脾益肾,润肠通便为治疗大法,并充...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所引起的非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关系密切.中医学无明确对应的病名,常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便秘""腹胀""腹痛"等.西医学治疗MC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对MC愈加重视.毛宇湘主任医师认为MC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邪滞肠腑,致大肠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席作武教授临床治疗便秘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对导师医案整理,总结学习席作武教授辨治便秘的经验。结果席作武教授从"虚实""寒热""脏腑"等角度对便秘进行辨证治疗,审病求因,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结论席作武教授辨治便秘临床疗效显著,该经验对临床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的指导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病机,结合中医经典著作探讨并总结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桂贤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李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提出"气郁""火郁""湿热"为该病之标,"脾失健运""气机失调"为该病之本,治分缓急,以"疏肝和胃,开郁降逆""清化湿热,醒脾去浊""调气散火,引火下行"为法,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周晓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尤其精通针药结合治疗头痛、眩晕、痴呆、顽固性咳嗽等疑难杂病。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获益良多,现将导师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疾病,中青年时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具有遗传特点。该病属于中医"头痛""脑风""首风"等范畴,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炎非单一疾病,而是以排尿异常、前列腺区域疼痛或者不适以及大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的证候群,多因急性发病,经治缠绵难愈后转为慢性。该病属中医"膏淋""劳淋"范畴。戴恩来教授在临床上从"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的病机观点出发,在前列腺炎的慢性治疗与病后调理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合戴恩来导师临床有效验案以及近年来关于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突出导师治疗前列腺炎从"阳虚"立论的观点,对中医药的独特诊疗智慧加以分析和发掘,旨在继承名师经验,寻求更好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培教授是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重视中医古籍理论,潜心脾胃病研究,对难治性便秘的辨证诊疗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