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并清洗125 530件外来医疗器械为观察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采用常规清洗及管理流程,设为对照组; 2018年1—12月采用构建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质量敏感指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以及使用后清洗率;比较两组管腔类、植入物类等器械的清洗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用后清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管腔类、植入物类、动力工具、其他类清洗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构建清洗效果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使用后清洗率,使清洗、灭菌、包装等外来医疗器械处置全流程均得到优化,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敏感指标对使用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交还率的效果研究.方法 成立外来医疗器械专项组,优化增设追溯系统使用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交还模块,强化科内医务人员及外来医疗器械厂家人员对使用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交还相关知识培训,利用信息化追溯管理及敏感指标监测使用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交还,完善反馈督察制度,动态追踪外来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全国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再清洗消毒管理状况,为其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022年3—6月国内209家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再清洗消毒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21%。209家医院中,79.4%对使用后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全部进行再清洗消毒,40.7%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再清洗消毒,58.9%设置再清洗消毒专岗,63.2%采用全程追溯。与使用前清洗消毒管理状况相比,不同级别医院使用后再清洗消毒管理皆不够规范(均P<0.05)。结论 各级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再清洗消毒管理皆不够规范,存在制度规程不健全、器械处理不规范、信息化不全面、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各部门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链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5月实施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链式管理前器械二次清洗率、植入物提前放行率、供应商跟台手术例次率、使用外来医疗器械手术感染率评分资料,与2019年6月-2020年5月实施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链式管理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链式管理后,器械二次清洗率显著提升,植入物提前放行率、供应商跟台手术例次率及使用外来医疗器械手术感染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实施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链式管理,加强了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纵向与横向管控,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监督及相互激励的常态化运行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保障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使用安全,有效落实了WS310-2016规范对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管理要求,实现管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JP3〗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外来医疗器械灭菌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灭菌质量。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6月未实施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1 512包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6月实施PDCA质量管理的1 944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湿包率及实施前后手术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清洗合格数1 329包,合格率87.90%;包装合格数1 244包,合格率82.28%;灭菌合格数1 381包,合格率91.34%;湿包数126包,湿包率8.33%;手术医护人员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满意的包数1 089包,满意率72.02%。观察组清洗合格数1 919包,合格率98.71%;包装合格数1 944包,合格率100%;灭菌合格数1 928包,合格率99.18%;湿包数16包,湿包率0.82%;手术医护人员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满意1 750包,满意率90.0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有效提高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灭菌质量,提高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J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和手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510台外来医疗器械,9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将2017年5月~2017年7月502台外来医疗器械,9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发放及时率及包装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并统计2组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及发热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发放及时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及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湿包率及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发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1月—3月按常规管理流程处置的600件外来骨科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6月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流程处置的600件外来骨科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管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术后规范处置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采取PDCA模式进行管理,确保了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使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未实行规范化培训时所接收的88265件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为对照组,抽选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实行规范化培训后接收的91344件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为观察组,并观察两组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观察两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不合格率。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月考总成绩有明显提高,观察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工作人员学习并掌握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清洗、包装、灭菌方法,提高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清洗、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信息化闭环管理在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的685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768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比较2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器械数量缺失率;器械准时送包率、急诊放行率、规范回收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 结果 观察组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准时送达率、去向明确率及植入物规范回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器械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急诊放行率、遗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实施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可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管理质量,减少漏洞风险,使医院管理更趋信息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提高其再处理质量。方法采用相同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外来医疗器械(2 173包,48 880件)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外来医疗器械(3 912包,77 408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标准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标准基础上,从人员组织架构组建、工作流程制定、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无菌物品发放错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无菌物品发放错误率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来医疗器械采用改进后的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外来医疗器械再处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标准操作程序(SOP)在牙科手机清洗中的应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与口腔科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为牙科手机功能检测及使用后的各项处理流程制作SOP;将2015年常规清洗管理的牙科手机140件清洗情况作为对照组,2016年实施项目管理和SOP管理后的牙科手机150件作为实验组,比较牙科手机的清洗不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17.47%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9,P<0.01).结论 运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清洗SOP管理,能明显降低清洗不合格率,降低手机功能损耗率和损耗带来的经济支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质管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运用PDCA管理手段在检验前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以WS/T496-2017《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发布落实为契机,将临床标本规范化采集管理列为院级年度重点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积极调动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全院不合格标本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PDCA手段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结果:检验前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干预前(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1.50‰降低至干预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0.90‰,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管理手段后,全院临床标本采集规范性明显提高,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腔镜器械信息化可拆卸图谱库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将2021年1—6月的8 046件腔镜可拆卸器械设定为对照组,实施纸质未拆卸图谱册管理。2021年7—12月的8 461件腔镜可拆卸器械设定为观察组,实施信息化可拆卸器械图谱库管理:成立腔镜器械图谱制作组,确定腔镜可拆卸器械清单,进行图谱拍摄、制作与审核,将可拆卸腔镜器械图谱库纳入信息系统进行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腔镜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配置准确率、器械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信息化可拆卸图谱库的应用在改善清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配置准确性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妇科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管理中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妇科病房的7308例手术患者,其中2017年8月-2018年7月3367例手术患者为敏感指标实施前手术的患者, 2018年8月-2019年7月3941 例手术患者为敏感指标实施后手术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 敏感指标实施后的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1%)低于敏感指标实施前(0.27%)。结论 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妇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改进管理措施,评估管理 措施对分析前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 年~2018 年检验样本质量为研究对 象,依据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指标的变化,评估各种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6 年改善措施实施前,2 539 292 例 标本中有14 881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86‰。2017 年启动ISO15189 申报工作,联合多学科多部门联动改善措施实施后, 2 818 615 例标本中有5 975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2‰。2018 年再次改进后,3 072 291 例标本中有5 199 例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本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合格标本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以 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 保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升分析前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个氧气湿化瓶,根据采用清洁剂的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并消毒,观察组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并消毒,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目测结果,并于消毒后第1,7~12,13~30 d分别抽取5个、35个、60个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三次合格率以及两组总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总合格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57.0%;虽然消毒后第1,7~12天两组合格率均为100.0%,但13~30 d观察组合格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P<0.05.结论 与常规清洗相比,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可提高清洗质量与消毒效果,延长保存时间,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机现场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现场清洗和消毒效果进行测试。方法 设未清洗消毒组和清洗消毒组,从内镜的操作部、吸引阀、器械通道和前端分别取样,标本送细菌室培养,鉴定一般细菌、芽孢菌、真菌、抗酸杆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清洗消毒组总体消毒合格率为73.3%。结论机洗前的人工清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2010年1月~6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处理为传统流程组.2010年7月~12月手术器械由供应室护士处理为流程再造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后清洗质量、手术室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流程再造后能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促进器械清洗质量专业化,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室器械造成的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供管理在骨科外来植入物器械使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旨在为该类器械的管理提供科学管理方式。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实施手供管理后,我院骨科200例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管理组。另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实施手供管理前,我院骨科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实施手术前后器械问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结果:管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器械污染、数量错误、运送不及时、包装盒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管理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管理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供管理在骨科外来植入物器械使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手术前后器械问题以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