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处理经验,探讨供心保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感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等问题。方法: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先后为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行肺动脉环缩术后等3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CSA)和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等免疫抑制剂。结果:3例患者已分别生存半年和3个月,心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供心保护、吻合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经验、方法及体会。方法行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120例。其中预备实验60例,正式实验60例。结果预备实验手术成功率为45%,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为85%。正式实验整个手术时间为(74.3±17.1)min,供心缺血时间(29.6±t0.3)min,供心摘取时间约(7.9±4.2)min。移植心存活时间为(11.1±5.7)d;5例心脏移植后大鼠长期存活,最大体重达740g。结论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将Chen术式加以改进,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进行40次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 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30min,7d存活率提高到93%。结论 改进的术式简单实用,存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比较双腔静脉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与全心脏移植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出血量,移植后心脏的早期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不同。方法供、受体杂种犬16只,将实验动物分成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和全心脏移植术组,每组各8只,分别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电监护仪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5例移植心脏自动复跳(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3例,全心脏移植法组2例),3例移植心脏通过电除颤复跳(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1例,全心脏移植法组2例),双腔静脉法心脏移植与全心脏移植法出血量对比为(475±20.81ml vs 545±26.45ml),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均比较稳定。结论提高手术技术,避免吻合口出血,加强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的关键,双腔静脉法心脏移植在出血量方面少于全心脏移植术,两组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期间的11例终末期心脏疾病行心脏移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麻醉、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术式、术后监护治疗及随访情况,总结心脏移植的经验与教训.[结果]5例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生活自理,其中最长存活时间已达6年;6例死亡,其中术后急性右心衰2例,家中未规律服用免疫排斥药物2例,另外死于院外严重感染及慢性排斥反应各1例.[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供受体选择、良好的组织配型、有效的心肌保护、精湛的手术技术、严密的围术期管理是病人院内恢复的必备条件,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及长期规范服用免疫排斥药物是院外长期存活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例心脏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心脏移植患者实行全程、整体化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的观察、抗感染、抗免疫的护理.结果:3例患者手术取得成功,术后来发生右心衰、排异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移植围术期完善的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3例心脏移植的感染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心脏移植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理想方法。心脏移植病人术后由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是心脏移植病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我院2003,2004年共进行3例心脏移植手术,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平均31岁,均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术后16天发现肺部霉菌感染,经积极治疗患者痊愈,其余2例未发生感染。现将有关感染监测与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3例体外循环(ECC)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中心肌保护的体会.方法 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供心采用HTK保护液灌注、保存.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白蛋白、果糖二磷酸钠和参附注射液减轻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 供心热缺血时间5~6 min,冷缺血时间200~240 min,平均(218.0±20.3)min,手术顺利,2例患者康复出院,心功能Ⅰ级,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和劳动,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11 d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缩短供心热冷缺血时间,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 15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CABG.8例术前实施了IABP,术前实施时间1~2 d,其中1例心肺复苏成功后实施IABP,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实施IABP,5例在术前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IABP;7例为术中、术后实施IABP,其中6例在术中实施IABP,另有1例在术后24 h实施IABP.结果 8例术前实施IABP者,无一例死亡,术后1~6 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7例术中、术后实施IABP者有3例于术后1~3 d死亡.全组平均搭桥3.4根,术后于ICU监护2~5 d,平均使用IABP辅助时间(39.3±4.2)h.全组无明显IABP并发症.结论 CABG围手术期实施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重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重症患者IABP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术前实施效果明显比术中、术后实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旨在为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观察研究2013年第一季度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92例,根据麻醉医师术前会诊和患者及家属意愿选定的麻醉方案实施麻醉,其中80例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12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术后1周内每天随访观察所有患者体温、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临床表现,术后第1、7天检查血常规和第3、7天复查胸片,采用SPSS16.0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均顺利完成手术;全身麻醉组术后1周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2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1周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0.89%,比较全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代麻醉的实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菌观念的增强及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减低了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单一考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文中提及的两种麻醉均是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9例,均行经主动脉瓣心肌切除术,依据二尖瓣病变情况和心肌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二尖瓣替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经胸超声复查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共死亡2例.1例为术后1周猝死,1例为二次行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死于肾衰竭、肺感染.存活患者手术效果良好,解剖狭窄解除,峰值压差降低至(20±13)mm Hg(1mm Hg=0.133 kPa),二尖瓣收缩期向前运动基本消失.术后随访18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术前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 外科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尤为关键.选择合理术式,有效解除流出道梗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 istar、SD大鼠。以β-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2表达逐渐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IL-12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完成了一例千里快递供体、进行心脏移植的高难度手术.这是全国第2例、北京市首例异地脑死亡后捐献器官进行的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患者罹患终末期心肌病,心脏移植是唯一生路 这位接受心脏移植的内蒙古小伙子张俊峰29岁,已经和扩张性心肌病这个病魔反反复复斗争了大半年.自从被诊断为重症扩张性心肌病后,1年死亡率为70%的阴影就一直盘踞在他和家人的心头.此后一家人四处求医都没有获得良好的解决办法,其病情不断加重,即便卧床休息,有时候也会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和心衰.  相似文献   

14.
高龄食道癌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龄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的分析和探讨,找到高龄食道癌患者的术前病情特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高龄食道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有23例患者存在术前合并症.行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34例,行探查术7例,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近期术后并发症19例,远期并发症8例.治愈27例,好转7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6例,未治1例.结论了解高龄食道癌疾病的特点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术式选择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前提.高龄食道癌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对术后病情恢复影响较大,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与术前患者有无合并症及处理是否彻底、术后处理及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是否规范有关.提高外科医生手术技巧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旸晖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91-219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监测与护理毒康复指导。[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感染等并发症,5例随访1年多,患者生活质量良好,1例即将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细致的术后监测与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悉供心摘取和移植手术的步骤,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正确处理,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按需要密切配合医生,以利于手术顺利完成。本文通过对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进行的5例心脏移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脏移植手术术前准备和术中手术配合的方法。以期为心脏移植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围手术期胆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62例胆心综合征的方法及效果。结果62例中16例行急诊手术,46例行择期手术,治愈卒为95.8%。术后2周观察,术前心悸、心前区痛、胸闷不适消失56例,ECG恢复正常48例。随防1年者28例,2年者19例,无1例因冠心病而复诊。结论胆道疾病手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气管插管复合全麻或术中对胆道迷走神经的阻滞封闭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肝移植的艰难之路 世界上第一例肝移植是由肝移植之父、美国的Starzl教授于1963年完成.1963年3月1日,Starzl施行了第1例人类肝移植,病人为一先天性胆管闭锁的3岁儿童,但术后不久即死亡.在此后的4年里,Starzl一共进行了7例人类肝移植术,但是,由于受体术前一般情况较差,供肝保存技术落后和保存时间短,没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感染及手术操作技术不过硬等因素的限制,这7名病人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只有23天.而第一例活体肝移植则是在整整25年之后,即1988年12月8日巴西圣保罗医科大学的Raia医生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4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4.1%,2例死于术中左室后壁破裂,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手术并发症最常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合理的综合治疗,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可能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洪萍  张红  李儒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619-3620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特点,外科手术前后心律失常和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探讨本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感染性心膜炎病人30例,手术28例,23例术前诊断为IE,18例术前彩超发现有赘生物(其中1例为右位心),5例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术中发现有赘生物经病理检查而确诊。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4例,术前肺动脉高压13例,心律失常7例。[结果]28例手术,术后随诊1~36个月,术后心律失常减少到3例,1例轻度肺动脉高压。仅1例在术后出现瓣周漏,1例感染复发。[结论]感染性内膜炎在本地区多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基础上,以二尖瓣病变为主;手术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有显著性下降,急性心功能衰竭感染控制不好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