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这4种植物的外观形态进行观察比较,根据实验结果编制出不同的检索表,以求快速、准确地将4种植物进行鉴别。方法用肉眼以及显微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4种植物的外观形态有相似之处,亦有一些明显的差异,通过这它们的差异,编制出各种检索表,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这4种植物。  相似文献   

2.
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及其变种的资源分布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翘  潘超美 《海峡药学》2011,23(11):38-41
目的 对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莱狭基变种、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为溪黄草类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利用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标本馆资料、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结论 溪黄草、线纹香茶莱、线纹香茶莱狭基变种、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在全国范围的分布广泛.这些药材可在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别四川9种药用香茶菜,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形态组织学方法,比较观察了碎米桠、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毛萼香茶菜、瘿花香茶菜、细锥香茶菜、黄花香茶菜、显脉香茶菜、腺花香茶菜等的药材性状、茎和叶横切面、叶表面与药材粉末特征.结果:9种药用香茶菜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不同,提供了特征图表和鉴别检索表.结论:提供了相关药用香茶菜品种真伪鉴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今日药学》2009,19(5):51-54
目的 通过对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做性状、显微和薄层等方面的鉴别,以将两者区别开来.方法 采用入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 取石油醚提液,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于硅胶G板上展开,在日光下检视线纹香茶菜有2个黄色斑点,而溪黄草无斑点.用乙酸乙酯萃取,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甲酸为展开剂,于硅胶G板上展开,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两者主斑点无明显区别.结论 无论是性状、显微,还是薄层色谱法,都能有效地鉴别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0):4271-427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含量的方法,以确定线纹香茶菜的最佳采摘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检测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3~5.68、0.31~7.76、0.45~11.30μg/ml(r=0.999 9、0.999 8、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98.9%、97.4%~101.3%、95.5%~98.8%,RSD分别为1.8%、1.7%、1.4%(n=6)。采收于每年4-5月、7-8月的线纹香茶菜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的含量;线纹香茶菜的最佳采摘期为每年4-5月、7-8月。  相似文献   

6.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 Don 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产于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浙江。全草入药,治急性黄胆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瘤型麻风,尚可解草乌中毒。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从其干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五种结晶单体,简报如下: 晶—1为白色针晶(丙酮),熔点137—139℃,其IR和β—谷甾醇的完全一致,与已知品共薄层析Rf值相同,混合熔点不降,证明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晶—2为白色丛集针晶(甲醇),熔点308—310℃,分子式C_(30)H_(48)O_3(M+454)。与齐墩果酸对照,IR相一致,~1H—NMR、MS数据相同。和已知品作混合熔点测定不下降,  相似文献   

7.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灌木或半灌木。该属植物现有 96种 (不包括变种 )。根据多方资料统计 ,香茶菜属约有 30种原植物在民间作药用。具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1〕。关于1986年以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作用已有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香茶菜属4种药用植物无机元素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ICP-AES法测定了香茶菜属4种药用植物(含变种):线纹香茶菜Isodonlophanthoides(Buch.-Ham.exD.Don)H.Hara、狭基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Var.gerar-dianas(Benthan)H.Hara、细花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Var.graciliflorus(Benthan)H.Hara和溪黄草I.sera(Maxim.)kudo共8个样品中的14种无机元素含量,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8个样品按品种分类,判断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两种二萜成分——香茶菜甲素、大叶香茶菜丙进行结构改造,观察它们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香茶菜甲素酰化物(Ⅱ)能显著提高抗菌作用,比原化合物提高2~3倍;大叶香茶菜丙水解物(Ⅴ)能显著提高细胞毒活性,比原化合物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0.
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var.gerandianus(Benth.)Hara)即中药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经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再对乙酸乙酯层运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ODS等柱层析手段并配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既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6 dehy-droxyl rosmarinate,1)、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咖啡酸(caffeic acid,3)、6,7二羟基香豆素(6,7 dihydroxycoumarin,4)、槲皮素(quercetin,5)、蓟黄素(cirsimarit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萼香茶菜作为1种民间抗炎草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炎症和肿瘤疾病的治疗。从蓝萼香茶菜中提取的萜类、黄酮、甾体等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综述了国内外对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2.
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甲醇回流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采用HPLC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结果:蓝萼香茶菜甲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3),即提取时间为1.5h,回流提取2次,固/液比为1:15时,测得的蓝萼甲素含质量最高。结论:该法提取与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准确,数据可靠,适用于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含质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A new abietane diterpenoid, gerardianin A (1), along with a known compound 6,7-dehydroroyleanone (2),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Isodon 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us [Bentham] H. Hara. The structure of 1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开发香茶菜药材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茎叶与根茎的性状、薄层色谱试验及熊果酸含量的测定,对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进行比较.结果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成分相似,茎叶与根茎的主要成分相同.结论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可以考虑同等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溪黄草及其发酵物中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溪黄草进行发酵,从溪黄草及其发酵物中提取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采用UV-Vis法测定两类黄酮提取物对O_和OH的抑制作用.结果 溪黄草及其发酵物中的黄酮含量丰富,两者对O2·-和O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而发酵物中黄酮提取物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 溪黄草及其发酵物中的黄酮是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开发类似黄酮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冬凌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20世纪70年代,冬凌草良好的抗癌活性就引起了人们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冬凌草中含有萜类、生物碱、甾体、黄酮、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单糖等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免疫增强、抗氧化、抗突变、降压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冬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冬凌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地上部分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冬凌草地上部分乙醇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乌索酸(ursol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对映-7α,20-环氧-贝壳杉烷-16-烯-1α,6β,7β,14β,15β-五醇-1-O-葡萄吡喃糖苷(enmenol-glucoside,5)、lasiodonin(6)、葡萄糖(glucose,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冬凌草甲素(oridonin,9)、胡麻素(pedalitin,10)、肌醇(inositol,11)、冬凌草乙素(poni-cidin,12)、大叶晶B(dayecrystals B,13)、尿嘧啶(uracil,1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2己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bis(2-ethylhexyl)ester,1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2己基)酯为实验材料中所引入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溪黄草黄酮类化合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得到3个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其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溪黄草总黄酮提取率可达91.98%,水溶性部分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及清除亚硝酸盐作用较强,分离得到的3个黄酮类化合物中芦丁的抑制作用较强,对亚硝胺的合成的最大阻断率可达91.5%,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可达89.2%。结论溪黄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亚硝化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