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性医学——导引医学,是一门健与美的艺术,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与未来医学的巨大贡献之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成熟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医理论之精髓,是中医“治本”理念的关键、核心与基础,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的新意。它集培补元气、安定情绪、坚定意志、防病治病、启迪智慧、美容抗衰、激发潜能、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时间医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时间因素对人体影响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人能应四时"的理论基础之上,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节律变化,人体的机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同步,呈周期性的节律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所谓"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们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在临床护理中,以中医时间  相似文献   

3.
肾脏炎这个名称,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无这个命名,中医术语方面一般归纳为水气或水肿、肿胀,但这一类型疾病的记载,又是很多的。例如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上说:“肾者、牝脏也……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素问阴肠别论上又说:“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之脉寒结也……寒结则气化为水)。至真要大论上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华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篇上说:“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肾,肾虚  相似文献   

4.
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因之术”积淀为医学家们的主观思维规律,形成“司外揣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原性心脏病,在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但在金匮的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载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为肿谓之支饮。”“心下有痰饮,胸沉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药》2009,(10):27-27
中医认为,生命机体内的“气”是保障机体健康最基本的元素。中医中的“气”,就好比生命机体内存在的生理“能量”。这种“能量”有动静之分,就像“气”也有阳阴之分。“能量”相对富足则散发,表现为“阳”之状态;“能量”相对欠亏则聚敛,表现为“阴”之状态。中医理论讲究阴阳平衡,就是强调通过各种手段调理使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间达到“能量出入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生命机体内的“气”是保障机体健康最基本的元素。中医中的“气”,就好比生命机体内存在的“能量”。这种“能量”有动静之分,就像“气”也有阳阴之分。“能量”相对富足则散发,表现为“阳”之状态;“能量”相对欠亏则聚敛,表现为“阴”之状态。中医理论讲究阴阳平衡,就是强调通过各种手段调理使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间达到“能量出入平衡”,保证了这种“能量动态平衡”,人体就“气调血顺”,百病自去。  相似文献   

8.
伤风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是“四时杂感”。内经云:“卑下之地,春气常在,故东南卑湿之区,风气柔弱,易伤风寒”.徐灵胎云:“凡人偶得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  相似文献   

9.
申粒蒂  张桂军 《药学教育》2012,28(4):20-22,31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自幼好岐黄之术,在一生的创作中留给世人许多医药专著。其所撰《聊斋志异》中也穿插了很多的医药知识,具体地反映了蒲松龄的医药思想。这些医药知识和医药现象可归类为:实用便捷的民间偏方、药方;传统中医的针灸、按摩之术;大胆巧妙的医学幻想;夸大无据的民间传说和迷信。上述方面真实地反映了蒲松龄扎根百姓生活,医药为民所用的思想,对当时的一些所谓"名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沈自尹 《华夏医药》2006,1(2):77-80
中西医结合的构思 取中医理论之长 取西医理论之长 取中西医理论之长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于取中、西医各自之长 “治咳喘不离于肺,不祗于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西医之长:发时治肺 中医之长:整体调整,平时治肾治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由临床医学型向康复保健型的健康理念已经为中医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中医保健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在康复医学中的优势,从中医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帮助人们更好的保健和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胀满蠱胀第十二(水肿参看)“胀为病,辨实虚。”“原注”:胀者,胀之于内也,虚胀,误攻则坏,实胀,误补则增。“浅说”:人体在由于各种病因作用之下而致之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失调,若干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得到正常排除,壅滞于人体内部,因而使患者产生膨膨然若不能容之不适情况,中医即谓为胀满,所谓“胀者,胀之于内也,”由于胀满本身只是一个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便人发生胀满不适,因此其所包括有的疾病相当广泛,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系统病变都可以发生胀满,李某十书谓:“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李中梓医宗必读亦谓:“按内经之论肿胀,五脏六腑靡不有之,”于此可见胀满症状包括范围之广。兹就中医在临床上对于本症状的一般认识,仍按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结合本书原文原注,简单系统介绍如下列:  相似文献   

13.
《首都医药》2010,(19):57-57
第二节 北平国医职业分会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北平国医职业分会是中华民国时期北平地区的中医学会之一,目的是为发扬国医学术,是中医学者"亦思有所振作"的结果。正如当时学者撰文所说:夫我国医药,肇源岐黄,有五千年之历史,与国粹之悠久。  相似文献   

14.
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原注”:书云,湿成五泄。“浅说”:“泄泻”即腹泻,仅属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病名,许多疾病都所以在临床上引起腹泻症状的发生,因此它所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广义言之,一切由于肠道运动机能增强;由于肠道吸收及分解障碍;由于肠道炎性变化及机械性刺戟而致之腹泻症状,中医认为均属于“泄泻”讨论的范畴。不过在临床上,中医所谓“泄泻”,一骰多仅指排粪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泻而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李清花(河南省武陟县公费医疗医院45495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属于中医的“痹症”和“历节风”,早期以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为特征,谓之“热痹”,中后期可见关节强硬和畸形,属于“着痹”和“历节风”。患者气血亏虚、营卫失和、外邪...  相似文献   

16.
藏象浅论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和发展,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发展均有重大意义。近一、二百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社会上出现了贬低和否定中医学的潮流。把中医斥为“不科学”、“玄学”或歪  相似文献   

17.
中医时间医学与月经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医时间医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生气通天"、"脏气法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论述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探讨了人体生理病理与四时、日月的关系,如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有:"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对疾病的防治,<内经>提出了"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的观点,强调因时施治,择时防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以岭 《首都医药》2003,10(2):48-50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一门独特的学说,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自《内经》阐明络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后,汉代张仲景开络病用药之先河,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标志着络病已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病机概念。 此后医家虽不乏善陈,屡有验案,但由于络病学说庞大繁杂,鲜有系统整理研  相似文献   

19.
元朝全真教第二代传人洞阳子(本名史公密),在其注释的《玉皇神用秘诀》中说:“知至道者天不杀;服元气者地不灭。能明吐纳之理,太和入体,则骨肉轻清,项生圆象,隐显自然,始能为自然人也。故曰:天气归一身,皆成自然人。”  相似文献   

20.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中医学强调“人以水谷为本”,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荣为充,气味合而养之,以补精益气”,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在食养上春夏之际亦可进食些甘温之品以护养人体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