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N-(3’,4’,5’-三甲氧基肉桂酰)邻氨基苯甲酸(TOA)(100 mg·km~(-1)ip)显著抑制同系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剂量为 50和100 mg·kg~(-1)·d~(-1),ip×4d时,明显抑制大鼠反相皮肤过敏反应(RCA)。致敏同时给药(50和100mg kg~(-1)·d~(-1),ip×6d)或攻击前给药(100mg·kg~(-1)·d~(-1),ip×2d),TOA对SRBC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剂量为 50和100 mg·kg~(-1)ip时,TOA对大鼠皮内注时组胺及5-羟色胺(5-HT)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显著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柏湿疹颗粒(ZBSZ)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观察紫柏湿疹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采用48 h同系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方法,对Ⅱ型变态反应的影响采用反向皮肤过敏反应(RCA) 法,对Ⅲ型变态反应的影响采用Arthus反应,对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 法.本实验还观察了紫柏湿疹颗粒对大鼠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溶血素生成的影响.结果紫柏湿疹颗粒 2.5 g/kg灌胃给药可显著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0.05) ,并可抑制大鼠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1.5、2.5 g/kg抑制率分别为37.8 %和41.5 %;紫柏湿疹颗粒显著抑制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RCA),0.5、1.5、2.5 g/kg抑制率分别为65.0 %,68.1 %,和70.2 %;能明显抑制大鼠Arthus反应,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亦有显著抑制作用, 并可使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降低.结论紫柏湿疹颗粒对Ⅰ~Ⅳ型变态反应及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在应用上海长征制药厂生产的(环丙氟哌酸)药物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致皮肤过敏反应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阅近10余年来相关文献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病例的报道,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这一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中药注射剂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时间无一定规律性,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加强其合理应用,从多方面避免和减少皮肤过敏事件的发生.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给予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当归饮子对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PCA),探讨当归饮子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NIH小白鼠50只,10只用于制备抗血清,其余随机分为4组,A为空白对照组,B为开瑞坦组,C为当归饮子低剂量组,D为当归饮子高剂量组。各组小白鼠腹壁皮内注射抗血清,使其被动皮肤致敏,同时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进行抗原攻击。采用比色测定法,计算出各组药物对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抑制百分率。【结果】当归饮子高、低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对小白鼠PCA均有抑制作用(P<0.001);当归饮子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组的抑制作用强于当归饮子低剂量组(P<0.001);当归饮子高剂量组与开瑞坦组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饮子抗变态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抑制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耿宁果  冯蕾 《吉林医学》2010,31(32):5768-5768
目的:总结临床遇到的青霉素皮肤过敏反应问题。方法:对20年来临床遇到的116例青霉素皮肤过敏反应患者,按照症状类型予以分类和讨论。结果: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青霉素的皮肤过敏主要是皮疹,以荨麻疹与麻疹样皮疹最为常见,也有类天疱疹样皮疹;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除出现Ⅰ型过敏反应外,可出现Ⅲ、Ⅳ型过敏反应。结论:青霉素皮肤过敏以荨麻疹和麻疹样皮疹最常见,除出现I型过敏反应外,可出现Ⅲ、Ⅳ型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利喘贝(N-(3,4-二甲氧基肉桂酰基)氨茴酸)是一种邻氨基苯甲酸类衍生物,七十年代由日本江田等人和Kisse药品工业公司共同研制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药。文献报道利喘贝对动物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肥大细胞脱粒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以PCA反应方法对利喘贝作了抗过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期间,在应用血塞通注射液中发现皮肤过敏反应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敏康胶囊对过敏大鼠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皮肤蓝斑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敏康胶囊灌胃给药,测定皮肤蓝斑直径;采用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计数细胞脱颗粒的个数,计算细胞脱颗粒的百分率。结果敏康胶囊(3.11g/kg)可使大鼠皮肤蓝斑的直径变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能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个数,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P<0.05)。结论敏康胶囊具有一定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女贞子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贞子煎剂12.5,25g/kg ig显著抑制小鼠或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大鼠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对抗组织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抗原攻击前给药,可抑制DNCB所致小鼠接触性皮炎;女贞子25g/kg于抗原攻击后给药亦能明显抑制DNCB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减轻大鼠主动及反向被动Arthus反应;女贞子20g/kg显著降低豚鼠血清补体总量,这些结果说明女贞子对Ⅰ、Ⅲ、Ⅳ型变态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IVT过敏原体外检测在哮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  张宗玲 《四川医学》2004,25(7):736-736
美国ASI公司提供的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试剂盒(IVT)是一种体外定性/半定量的酶免疫分析法,可同时独立检测各种常见的过敏反应,并可估计人血清或血浆中IgE的总水平。为了提高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水平,探讨IVT过敏反应体外检测与特异性皮肤试验的关系,我们对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同一天进行了IVT过敏反应体外检测和特异性皮肤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彭瑞娟 《中外医疗》2012,31(18):155-155
部分PICC置管患者在留置PICC管期间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穿刺点周围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是其中之一,由于透明敷贴长时间接触局部皮肤。加上透气性差,使局部皮肤对粘胶过敏,出现红疹、水疱,瘙痒难耐,并有灼热感,使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发热感染可出现在严重患者身上,最终导致拔管。笔者采取护理干预联合无极膏的方法治疗PICC致局部皮肤过敏48例,效果满意,本文就此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奥沙利铂过敏反应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6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3247例,其中52例发生过敏反应,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6%( 52/3 247),无性别差异(P>0.05).52例患者均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多数为轻中度过敏反应,常见症状是皮肤改变(80.8%)、呼吸系统症状(76.9%).过敏性休克2例(3.8%),未发现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的严重的免疫源性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及死亡病例.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的中位疗程数为第6周期(1 ~ 14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80 mg/m2( 150 ~1 900 mg/m2).在52例对奥沙利铂过敏患者中,有49例继续下一周期化疗,其中14例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包括l例过敏性休克.所有过敏反应均发生在奥沙利铂开始输注后0 ~360 min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过敏反应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好转,对于免疫源性发热的患者可能需要数天.最终有43例患者完成原定化疗计划,9例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或者不能耐受的过敏反应而终止化疗.结论 对过敏反应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药物预处理及延长奥沙利铂滴注时间等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再次治疗.而对于过敏性休克者应该停用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且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14.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FELAn)临床特点以对这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提供正确和及时的防治.方法 对10例FEIA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FEIAn年龄范围从7~57岁,家族和/或个人过敏史(100%),过敏反应在运动后40 min内出现,小麦是最常见的诱发食物,荨麻疹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绝大多(90%病人无前驱症状且在作出诊断前有过两次以上发作.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找出食物过敏原,食物运动激发试验可确诊FEIAn.结论 FEIA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运动的激烈程度和FEIAn的发展无关,正确认识FEIAn并作出预警对FEIAn的处理至关重要,从而使患者能安全地进行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湿疹乳膏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研究,包括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湿疹乳膏用于大耳白兔背部完整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情况;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湿疹乳膏,观察豚鼠过敏情况。结果:湿疹乳膏未产生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湿疹乳膏是安全的新型外用药。  相似文献   

16.
Shaffer  H.  C.  Parsons  D.  J.  Peden  D.  B.  Morrell  D.  李晓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8-49
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一类罕见疾病,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各系统,特征为肥大细胞数目增多。根据本病的程度不同,可出现多种因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面部潮红、腹泻、呕吐、痉挛、晕厥或过敏反应。儿童患者皮肤受累最常表现为色素性荨麻疹,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表现轻微,青少年期可消失。在本例报道及文献综述中,作者回顾一3岁色素性荨麻疹患儿童,以复发性昏厥和过敏反应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首发表现。作者回顾了同主题文献,发现相关资料有限,推测既往诊断有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儿科患者可能受益于对系统性疾病进行的更积极的检查或预防性使用了抗组胺制剂,并避免了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7.
克林霉素磷酸酯一过氧苯甲酰凝胶皮肤刺激及过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物皮肤接触克林霉素磷酸酯-过氧苯甲酰凝胶后有无皮肤刺激、皮肤过敏等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皮肤刺激试验,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单次或多次涂抹0.02g/cm^2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过氧苯甲酰凝胶,单次涂抹和多次涂抹分别为1d和连续7d(1次/d)涂抹,观察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刺激反应情况.皮肤过敏试验,豚鼠每只每周皮肤涂抹0.2g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过氧苯甲酰凝胶1次,连续3周,于首次涂药后的第28 d皮肤给药进行攻击,观察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过敏反应情况.结果末见动物发生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该药无刺激性及过敏性,具有良好的皮肤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加味二味拔毒散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包括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和过敏皮肤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加味二味拔毒散用于动物背部正常和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是否产生急性毒性;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加味二味拔毒散,观察动物过敏情况。结果:加味二味拔毒散未产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反应,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加味二味拔毒散是较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是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我院在应用过程中,除发现其有致过敏性休克及皮肤过敏反应外,又发现其致过敏性腹痛2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愈瘢痕消(70%)促愈瘢痕消对动物皮肤的毒理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组12只兔子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只,分别为赋形剂组、促愈瘢痕消临床用药剂量组(44%)、促愈瘢痕消大剂量组(70%)。进行双侧背部脱毛,左侧刀片搔刮至均匀出血,右侧用药7d观察药物经完整皮肤的急性毒性作用;左侧用药7d观察药物经损伤皮肤急性毒性作用。②组4只兔子每只背部对称脱毛各2块,药物分组同上,左侧均涂赋形剂,右侧头侧脱毛区涂促愈瘢痕消(44%),右侧尾侧区涂促愈瘢痕消(70%)。观察用药7d后对完整与损伤皮肤刺激性。③组24只兔子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8只,分别为赋形剂组、促愈瘢痕消(44%)组、阳性对照组(1%2,4-二硝基氯代苯)组,进行左侧背部脱毛,各组外用药物进行初次接触及激发试验,观察药物对动物皮肤的过敏反应。结果促愈瘢痕消经皮肤对动物完整皮肤及损伤皮肤无急性毒性、刺激性;药物对完整皮肤亦无激发过敏反应。结论促愈瘢痕消短期应用对动物皮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