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23-126
目的利用不良事件管理平台,加强关键环节质控,缩短管理路径,构建新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运用医院现有不良事件管理平台,加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护理不良事件非惩罚上报、事件还原调查及分析整改等关键环节质控,构建新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基于平台及关键环节质控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等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7~12月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优于2017年1~6月。结论基于不良事件管理平台及关键环节管理,构建新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效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仇素丽 《大家健康》2017,(12):290-291
目的:分析和观察在急诊护理的安全管理当中,采用安全质量小组方法具体的作用和效果.方法:该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建立了安全质量小组,以此小组实施急诊护理的安全管理,并以该小组管理作为观察组,以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急诊护理管理为对照组,而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当中,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5%;观察组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当中,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7%,两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 =8.762).结论: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当中,通过成立安全质量小组的方式,能够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应用于临床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藏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比2014年至2016年藏区二级综合医院运用RCA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上报率。结果通过运用RCA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藏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了护理安全,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各民族医院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中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行前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成立口腔前馈控制护理管理小组、应用橡皮障隔湿术,护士定期进行层级培训考核、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制订、开展患者的安全教育,实行品管圈。结果:口腔护理安全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12.02%下降到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评价平台对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需求,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采用信息化平台的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观察组。比较平台应用前后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由14.35%提高至17.58%,护理不良事件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109%下降至0.065%,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0.018 5%下降至0.002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由(77.18±2.93)分提高至(87.89±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有利于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实施护理敏感指标动态监测,每月统计数据,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评价护理质量状况并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比较2015年及2016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上升,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基层医院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的相关数据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上升,医疗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重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意识,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无惩罚原则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以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比较2年不良护理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效果。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显著升高,护理不良事件重复犯错情况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达到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计算机编号方式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追踪组,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和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安全性,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上报情况。结果干预后,追踪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追踪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68±2.35)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3.00%,低于常规组(P0.05),上报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护理管理安全性,有利于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的对象2015年2月-2016年2月作为对照组,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的对象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根据科室护理工作规定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实验组,并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4,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55-157+16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在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过系统护理风险培训的47名护士纳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16年1~12月仅接受常规护理技能培训的45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专科培训,观察组则在常规专科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防范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交班遗漏、患者物品丢失、给药缺陷、仪器操作失误、针刺伤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烧烫伤、跌倒、管路、治安、药物等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防范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动脉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12月,医院ICU共收治患者15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7年1—12月,医院ICU共收治患者154例,纳入观察组,加强有创动脉监测的技术管理,组建护理技术改进小组,针对有创动脉监测、撤机困难、意外拔管、漏尿、深部感染、心理问题等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017年初次撤机失败、非计划拔管、谵妄、ICU获得性衰弱、创伤心理应激、有创监测问题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监测配合精细化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张艳 《大家健康》2017,(12):11-12
目的:评价强化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价值.方法:2016年1~12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患者240例,常规护理,2017年1~9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2例,分析消化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针对性提出防范管理对策.结果:2017年水电解质紊乱、管道不良事件、睡眠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改进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应用传统常规质量控制法给予遇管理,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新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失败模式分析法以及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持续性改进管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室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21%,对照组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0.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采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能有效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口腔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2015年度采取常规口腔护理期间患者满意度、护理技能成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2016年度口腔门诊护理引入PDCA管理模式,观察2016年以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①2016年度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高于2015年度的9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016年护理三基三严平均分为(87.36±9.53)分,高于2015年的(82.15±1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例数为6例,低于2015年9例,下降33.33%。结论 PDCA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满意度,提供护理技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收治入院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7月,根据其所选用的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将在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采用全程跟踪护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每组各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闭塞、动脉瘤、血栓以及感染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实施全程跟踪护理,不仅能减少血管通路的不良事件,提高血液透析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前后的患者各78例,对比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79.49%VS 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可以显著降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医院共开展手术2323例次,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开展手术2489例次,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2017年尝试开展切口感染、无菌物品、手术室路径规范、压疮等并发症预防、病情监护、术中出室等问题质量改进。结果 2017年术中呼吸循环紊乱、术中出血、低体温、压疮、手术室相关感染、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术中出室率、药械问题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明显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其中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为对照组,2017年-12月实施后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心理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沟通能力、熟练程度、责任心、服务态度、应急能力、书写规范性等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