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内对大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得知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不深入,对很多知识点存在模糊认识;大学生存在恐艾心理,并存在歧视现象,其恐惧和歧视现象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关;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其知识有所提高、态度有所改善;社会媒体是大学新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多数学生渴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系统知识,学校健康教育应纳入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做好大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800名,对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整体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清,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够,自身防护能力较差.结论 高校需要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做好大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800名,对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整体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清,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够,自身防护能力较差.结论 高校需要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某综合大学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9.4%,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1%,其他知识知晓率为52.5%,艾滋病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类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今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陕西某综合大学60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90%以上,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多数持正向态度;对艾滋病主要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媒体网络。结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今后将艾滋病知识教育以系统性多种形式开展下去倡导大学生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公共卫生专业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伦理问题。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12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基线调查。结果该专业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较高,但对于非传播途径,个别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89.6%的大学生感到恐惧,45.8%的大学生愿意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进行治疗。结论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仍有误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和职业道德及伦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医科院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600名1、2年级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85%以上,1年级学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2年级学生,医学生好于非医学生,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多数持正向态度,59.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具有恐惧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94.1%的大学生愿意获取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占84.3%;8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艾滋病志愿者。结论: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有待提升,艾滋病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我校6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9%的大学生能准确回答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50.1%的大学生认识模糊,0.9%的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染途径.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丽水市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基本情况,总结各种现象并提出针对性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00名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关行为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55%,对传播途径的总体知晓率为74.6%,低于国家期望的"校内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调查学生中存在较高比例与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结论高校应加强性道德教育,增加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加强案例宣传,如以身边的例子警示学生;设立专家咨询中心,报道最新治疗进展,减少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为研究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影响因素提供工具。方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国外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经验,编制了大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调查问卷,用该问卷调查大学生以检验其信度与效度。结果两次重复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62-0.89,Cronbach's α=0.82。通过主成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63.27%,因子载荷在0.44-0.75之间。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资料统计,在我国艾滋病患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约占60%.在对大学生加强教育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医学院校学生面向公众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2003年8月我们承担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开展全省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实施燕赵大学生红丝带行动"的课题研究,2003年12月对我院临床医学、麻醉学及影像学本科专业618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053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黄淮学院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5.0%,其中您是否知道艾滋病全称、艾滋病抗体阳性是否感染标志、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哪一期、治愈性病可否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5道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6.5%、39.1%、36.8%、54.0%、45.4%;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态度以同情但避而远之为主占34.2%;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占66.0%,从家庭处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占25.5%;48.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结论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但部分知识仍有欠缺,今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随机对延安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3.8%;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83.9%;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为74.7%,从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率上看,男性高于女性,理工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文史类;低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低于高年级。调查对象中28.6%有过性行为,但避孕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尤其是性行为存在隐患。高校应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市高中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本项目针对新余市高中等院校的大学生,整合学校艾滋病防治力量,建立校园艾滋病防治网络,培训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影响力,有热情的大学生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志愿者,对其进行预防知识强化训练,宣传教育志愿者利用适当的场合、机会,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此宣传教育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掌握,转变艾滋病相关态度、相关行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寻求适合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Carey和Schroder于2002年编制的简化版HIV知识量表,对五个城市的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1分,标准差为4.12。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属于中等水平,但现有知识层面有一定局限性,需继续深化普及教育,有效提高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水平和程度。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并且对女性采取更关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定量地评价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题词和关键词联合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06年1月—2017年6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摘录所需数据,以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常识得分作为效应值,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中学生与大学生艾滋病常识得分影响的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1.17(95%CI=0.88~1.47)。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寻求适合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Carey和Schroder于2002年编制的简化版HIV知识量表,对五个城市的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1分,标准差为4.12.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属于中等水平,但现有知识层面有一定局限性,需继续深化普及教育,有效提高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水平和程度.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并且对女性采取更关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当前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榆林市学院在校大学生742人,对其进行持续两年的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于2015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进行统一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 5%提高到干预后的98. 8%,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善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安全套的使用率从12. 1%提高到93. 4%。结论卫生疾控部门联合高校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形式多样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某学院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222名新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有较好的了解,其回答的正确率均超过90%,但对于一些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如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均较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结论:对大学生仍需进行更深入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一年级新进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痛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片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5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教学片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论观看艾滋病教学片能明显提高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能力,在校内推广使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