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民族药万年蒿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对万年蒿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万年蒿的显微鉴别特征如下:茎横切面呈五边形,表皮为7层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数列,排列疏松,棱角处机械组织发达;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导管类呈多角形,维管束棱角处发达;髓薄壁细胞大且发达,中心常呈空洞.[结论]确定了万年蒿的生药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三叶五加的生药学特征.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三叶五加茎横切面表皮下方含2~4列厚角组织;皮层具有30 ~ 33个树脂道呈环状排列,有草酸钙簇晶散在;叶下表皮具有非腺毛,平轴式气孔多见;叶脉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具有树脂道、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石细胞、草酸钙簇晶、树脂道碎片、纤维、螺纹导管和淀粉粒.结论 该鉴定方法可靠,可作为三叶五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唇形科罗勒属植物毛罗勒Ocimum bacilicum L.var.pilosum(Willd)Beth.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毛罗勒茎横切面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切面四方形;外周有厚角组织于四角处发达;韧皮部较窄;导管多单列排列;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粉末及叶表面特征:花粉粒众多,类圆形或椭圆形,少数近球形,萌发孔明显,外壁两层明显,具网状雕纹;非腺毛有两种,一种单细胞,一种由3~8个细胞组成,端壁相接处膨大,有疣状突起;腺鳞8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叶表皮细胞间分布有众多类圆形分泌细胞。理化实验表明:毛罗勒全草含挥发油及少量皂苷。结论:毛罗勒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族药材,该研究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植株外观性状、显微结构特征方面鉴别比较百合科植物吉祥草和沿阶草,为2种植物的生药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的方法。【结果】吉祥草未见形成肉质小块根,叶表皮细胞长方形,叶脉面积小,顶面观未见表皮附属物;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层以内未见机械组织;根茎横切面髓部不明显;根横切面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粉末中偶见方晶。沿阶草须根中部或先端常膨大形成肉质小块根,叶表皮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叶脉面积大,叶顶面观可见锯形表皮附属物;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层以内可见1~3列切向延长的机械组织;根茎横切面髓部明显;粉末中未见方晶。【结论】吉祥草与沿阶草在外观性状、显微结构特征方面的区别特征可作为2种植物的生药学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柳兰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方法。结果柳兰根横切面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内皮层明显;茎木质部宽广,约占整个横切面的2/3;髓部外缘细胞类圆形,中部多中空。叶中脉维管束半月形,外韧型。全草粉末特征主要有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草酸钙针晶及具3孔沟的花粉粒。薄层色谱中,3个不同产地药材所得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较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柳兰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甘肃马衔山星状风毛菊进行鉴定学研究,为今后星状风毛菊的鉴别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TLC等鉴定方法,对星状风毛菊进行鉴定.结果 其全草粉末中含有分泌细胞、非腺毛、柱头顶端表皮细胞、花粉粒和晶鞘纤维;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紧密;表皮细胞中气孔较多,多为不定式;根粉末中含有菊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纳香的显微特征.方法:对艾纳香的茎、叶横切面及全草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茎横切面中表皮细胞、非腺毛、导管、中柱鞘纤维明显;叶片中段横切面中气孔和非腺毛易见;粉末中菊糖结晶、非腺毛、纤维、导管等易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植物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等方面鉴别山指甲(Ligustrum sinense Lour.)和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m)Wild.)的生药学异同点。【方法】采集2种植物新鲜的茎、叶、花、果为样品,采用体视镜进行外观形态鉴别;采用显微镜对2种植物的茎横切面、叶横切面、叶上下表皮撕片以及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原植物形态鉴别:山指甲圆锥花序,花冠漏斗形;扭肚藤聚伞花序,花冠高脚碟状。显微特征鉴别:山指甲茎髓部较小,而扭肚藤茎髓部较大;山指甲茎粉末中石细胞孔沟或层纹多不明显,导管多为网纹导管,而扭肚藤茎粉末中石细胞孔沟或层纹明显,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山指甲和扭肚藤的药材鉴定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 Li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蔓性千斤拔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根呈长圆柱形,上粗下细,极少分枝.蔓性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细胞6~8列,排列整齐,切向延长;皮层窄,细胞多破碎;韧皮部窄,有少数韧皮纤维聚集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十分发达,木射线由1~5列细胞构成.理化实验表明:蔓性千斤拔根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蔓性千斤拔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间药材,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宝盖草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宝盖草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方法,为宝盖草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等方法。结果:原植物形态的主要特征为花冠筒圆柱形,内面无毛环。主要显微特征为根横切面中皮层较窄,形成层由5—8列细胞构成,木质部导管旁伴有纤维;茎横切面中木质部在四棱角处发达。粉末特征中腺毛和非腺毛较多,叶上、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不等式。薄层色谱中,四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将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锥序千斤拔Flemingia paniculata Wall. ex Benth.提供部分生药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锥序千斤拔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锥序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4~7列细胞组成;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多;木质部导管多呈单个或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为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子菜的显微特征,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白子菜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白子菜根横切面皮层内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具髓部;茎横切面木栓层内侧具厚角组织,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具大量非腺毛,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结论]以上特征为白子菜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可为白子菜的应用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膜果麻黄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对药用植物膜果麻黄进行鉴别,获取药材形态组织学的主要鉴别特征;以麻黄碱及伪麻黄碱作为膜果麻黄的指标成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定性鉴别,分析色谱图特征。结果 膜果麻黄茎圆柱形,表面常纵裂成椭圆形网眼,茎顶端极度扭曲;膜质鳞叶3裂稀2裂,先端锐尖,反曲;髓呈三角形;鳞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内陷,保卫细胞顶面观呈电话听筒形;花粉粒呈椭圆形,花瓣细胞排列紧密,纤维壁厚,其上附有细小的颗粒状晶体;茎横切面皮层较宽,可见细小草酸钙晶体,形成层及木质部呈三角形。TLC及UPLC结果显示,膜果麻黄未发现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成分。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鉴别方法及试验结果高效、准确、可靠,可为膜果麻黄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断肠草的鉴别特征,以期为断肠草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方法对断肠草进行生药学研究;利用薄层色谱法、生物碱常规检验方法对断肠草进行理化鉴定.结果:断肠草横切面韧皮部具有大量厚壁性纤维状石细胞散在,维管束外韧型,可作为鉴定断肠草的显微特征.结论:补充了断肠草性状及显微鉴别,为避免药材的误用、误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扭肚藤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显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法,显微鉴别包括茎及叶的横切面、组织粉末;理化鉴别增加了薄层鉴别. 结果描述了扭肚藤的生药性状、茎及叶的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薄层鉴别检出东莨菪素. 结论研究结果为扭肚藤的药材鉴定、质量标准完善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蛇菰科植物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分别对花序、花茎、鳞苞片、根茎等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 花序中部横切面可见附属体与子房;花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异型维管束;鳞苞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中可见周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粉末中可见子房、花粉、导管、石细胞等.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药桂花的叶和嫩枝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集材料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桂花叶和嫩枝生药学特征:叶横切面主脉发达,分枝状石细胞与上表皮垂直;叶粉末石细胞较多,多为分枝状,导管多为螺纹;枝粉末可见木化的薄壁细胞。结论:桂花枝与叶的特征可作为绵毛酸模叶蓼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绣球藤的生药学鉴别方法,为其区别同属其他药用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绣球藤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原植物形态主要特征为:直立草本或草质藤本,茎和枝有4~6条锐纵棱,花紫红色,萼片外面有2~4个凸起的翅;显微特征主要为根横切面韧皮部有众多纤维和石细胞;茎横切面皮层各角隅处有2~3列厚角细胞,木质部维管束5~7束;叶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粉末特征中腺毛棒槌形,头部单细胞,柄有1~2个细胞;花粉粒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具三孔沟。薄层色谱中,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绣球藤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制订、与混淆品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野牡丹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野牡丹全草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为正确用药提供鉴别依据.方法对该药材的根、茎、叶、根的粉末进行解剖研究.结果发现野牡丹的根、茎及叶的韧皮细胞均含有草酸钙簇晶,茎的横切面构造特异,皮层、髓部有异型维管束.结论所发现的特征均作为野牡丹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怀地黄叶(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地黄叶粉末,可观察到腺毛、非腺毛(2个~6个细胞不等)及螺纹导管;地黄叶横切片观察,可见明显的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部分表皮细胞一层,椭圆形、长圆形,大小不等,上表皮下方有栅栏细胞一层,长柱形,大小较均匀。栅栏组织内布满散点状叶绿体,海绵组织内叶绿体较少,下表皮无栅栏组织,栅栏组织不通过叶脉。结论:地黄叶具有独特生药学特征,为生药地黄叶的鉴定、质量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