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究使用多排螺旋CT(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检查,观察组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及CT图像质量.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患者肺小结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肺癌患者越来越多。肺癌早期有一部分表现为结节(结节也可能是良性病变,恶性结节约占30%~40%),这时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如果在这时就能发现结节,因结节越小,治疗的手段越多,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定期体检就有必要了,有相当大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就是在体检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通过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确认的3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经过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检查,其中鳞癌有24例,腺癌有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有4例,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鳞癌有26例,腺癌有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有1例.结论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体检中筛查肺癌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已成常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的肺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les,SPN)被发现[1]。临床资料显示50%以上的SPN病理证实是恶性[2],因此肺小结节的早期诊断对肺癌早诊早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单从影像学表现和其他检查(比如支气管镜和CT引导下活检穿刺术)很难确诊肺部小结节的性质,只有病理才是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19例周围型小结节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经胸部CT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277例,均采用肌肉非损伤性(Muscle-Sparing)技术手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肺癌组(119例)和非肺癌组(158例),肺癌组除2例行姑息性楔形切除术外,其余117例均行肺叶(或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肺癌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均获得明确诊断.与非肺癌组相比,肺癌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P<0.05);CT片上结节的密度、边缘和病灶周围征象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肺门纵隔淋巴结判断不准是小结节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pTNM)较术前临床分期(cTNM)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肺孤立性结节可采用Muscle-Sparing法手术治疗;胸部CT联合血清CEA检查使肺癌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型小肺癌是指结节直径≤3cm的肺癌,属早期肺癌,占孤立性肺结节的10%-70%。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患者 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中晚期肺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周围型小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型小肺癌(SPLC)指肺内直径不大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恶性肺结节.恶性肺结节在早期切除发现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于60%[1],自有CT以来,对SPLC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因许多小肺癌患者症状不明显,纤支镜检测阳性率低,与良性肺结节如结核球、炎性假瘤等鉴别困难,诊断的特异性仍无显著性提高[2~5].  相似文献   

8.
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HRCT的资料。结果1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结节3例。梅花形结节3例。不规则结节6例;12个结节均为软组织密度:12例中9例分叶较深,3例较小结节边缘呈浅分叶;3例见胸膜凹陷征。4例于病灶近胸膜端见线样影。1例于病灶近胸膜端呈磨玻璃样晕影。结论在检测早期小肺癌时.与普通CT扫描相比.HRCT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251-253
目的探讨在早期肺癌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筛查的临床可行性,使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方法对佛山地区217名健康体检人员同时采用胸部X线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进行早期肺癌普查。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所采用的仪器为Somatom Sensation 16 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k V、20m AS、螺距为1.25、重建层厚为1mm、层间距为0.7mm,采用高分辨和标准重建算法。扫描时间为12~15s。比较两种方法早期肺癌筛查的阳性率。结果 MSCT法共检测出39例结节性病变,其中23例非钙化结节,为早期肺癌(ⅠA期)的共5例,肺癌筛查阳性率为10.60%;胸片组共检测出9例结节性病变,其中3例非钙化结节,为肺癌(均为Ⅲ期)的共3例,肺癌筛查阳性率为1.38%。MSCT法的肺癌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低剂量多层螺旋CT法比胸片的筛查阳性率高,有利于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28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东海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03-10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检查已证实的早期无症状周围型小肺癌28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X线片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大多直径在1—3cm。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熟练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和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征象。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患者45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影。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多数直径在1.0~2cm。无纵隔淋巴及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仔细分析上述X线、CT影像学征象是提高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肺癌在早期获得诊断的机会越来越多,近来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患者,特别是位置较深的结节、早期肺癌以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及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肺叶切除者;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全部切除病灶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全肺组织,减少手术风险[1]。本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成功实施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4例,经过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肺癌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也随之不断普及[1],研究指出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患者部分为早期肺癌,因此尽早对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利于肺癌早期诊治[2]。早期采用CT扫描技术、X射线等影像学方法对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进行诊断,虽多层螺旋CT在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病变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但对其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不高[3];高分辨断层扫描技术(HR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逐渐应用于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的诊断中[4],但有关两者联合应用于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不多见,本文展开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BF、BV及PS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P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CT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SNP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微创诊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8例经螺旋CT发现肺部孤立性小结节,进行微创外科诊断和治疗。并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楔形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肺癌时应用微创技术行肺癌根治术。结果:28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理检查18例诊断为肺癌(占64%),均应用微创技术行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6~36月,全部生存。结论:胸外科微创技术既能准确判断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病理性质,又能对无远处转移的小结节肺癌行有效的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清CEA、CA19-9、CA50联检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胃肠道癌抗原(CA19-9)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TM)的方法,探讨TM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相关性。寻找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阳性率的最佳手段。方法对8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前通过血清CEA、CA50、CA19-9进行单检和联检。结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3种T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EA+CA50+CA19-9联检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可达87.80%,明显高于单检(P<0.01)。结论联检血清CEA+CA50+CA19-9可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肺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CT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时间确定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抽取该阶段肺癌早期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X线检查(X线组)与CT(CT组)检查,对比两组检查征象、结节、类型以及疾病治疗有效率。结果:CT组分叶征、空洞征、毛刺征、胸水征各征象检出率均高于X线组(P0.05);CT组非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检出率高于X线组(P0.05),实性结节检出率与X线组无差异(P0.05);CT组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检出率以及总体准确率均高于X线组(P0.05);CT组疾病干预后治疗有效率为67.50%,X线组为40.00%,CT组高于X线组(P0.05)。结论:肺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CT新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区分各种征象,显示结节情况,实现疾病更加有效的指导,对于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小肺癌为直径≤3.0cm以下的结节,其与良性肺内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是影像学的难点;由于周围型小肺癌被正常肺组织包裹,无浸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1];因此其早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2]。目前诊断周围型小肺癌首选及最可靠的方法为CT检查[3],本研究重点探讨周围型小肺癌血管穿过征的病理基础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及组中早期肺癌与良性结节患者的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结果差异。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肺癌患者的血容量、表面渗透性等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结果对比良性肺结节患者的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肺癌发病率排居所有肿瘤发病率中的第一名,肺结节的检出率也相当高,一般分为实性结节、混杂磨玻璃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PGGN),表现为实性结节和混杂磨玻璃结节的肺癌的恶性征象较为明显,但PGGN一般为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征象不明显,且有时候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的表现可几乎相同,因此增加鉴别手段很重要。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可结合计算机技术及诊断学以提高诊断把握,计算机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