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儿左心室假腱索超声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左心室假腱索(leftventricularfalsetendonsin,LVFT)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LVFT54例给以心动图超声分型,分析其对应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LVFT发生率45%,呈线状,分纵向型及横向型。引起Ⅰ~Ⅱ级杂音发生率29%,横向型多于纵向型。引起异常心电图发生率48%,纵向型多于横向型。结论LVFT应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LVFT可引起生理性杂音及心电图异常,与室间隔近90°者可引起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心室假腱索(LVFT)类型与频发室性早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8-06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的149例LVF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分为A组(LVFT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组,28例)和B组(LVFT无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组,12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多角度观察并记录LVFT的厚度、连接方式及走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以LVFT厚度1型为参照,LVFT厚度3型是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因素(OR=4.456,P=0.033);以LVFT连接方式1型为参照,LVFT连接2型是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因素(OR=12.594,P=0.024);以LVFT走形1型为参照,LVFT走形2型是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抑制因素(OR=0.185,P=0.002)。较长的心悸病程是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因素(OR=1.203,P=0.013)。结论当超声心动图提示LVFT特征为肌型、斜型或与室间隔夹角>30°时,患者更容易发生频发室性早搏,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左室假腱索(LVFT)可引起功能性、喷射性杂音及室性心律失常。尤其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广泛的应用,LVFT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432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以探讨LVFT的走行与室早的关系和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 选1990年10月-1993年9月行24小时DCG监测、常规心电图及2DE检查的患者432例,年龄38.18±15.23岁(1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假腱索(LVFT)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假腱索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患者(老年组)4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6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查LVFT,并观察起止附着点、走行、条数及粗细,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LVEF。结果老年组LVFT检出率为30.91%,对照组检出率为38.70%,均以纵型及细腱索居多。2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FT检出率及其形态特点在老年患者与健康成年人之间相似,并非随年龄增长而变化。LVFT无论对老年患者还是健康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5例老年前期健康者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旨在探讨左心室假腱(LVFT)与室性早搏(PVC)的关系。结果盖明,LVFT 的总发生率为18.46%,有 PVC 者和无 PVC 者 LVFV 的发生率分别为35.71%和5.41%,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u=3.09,P<0.01)。DCG 监测结果显示有 LVFT 者的 PVC 均为单源性,属 Lown Ⅰ级 A。作者认为。与 LVFT 有关的 PVC,对健康似无影响,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6.
左室假腱索及形态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左室假健索(Left Ven-tricle False Tendon,LVFT)可引起功能性喷射杂音及室性心律失常。近来,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广泛的应用,LVFT检出率增多。本文对432例患者进行了2DE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探讨LVFT与室性早搏的关联性和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选行24小时动态心动图(DCG)监测、12导ECG及2DE检查的患者432例,年龄38.18±5.23  相似文献   

7.
左室假腱索(LVFT)在临床上可能会引起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我们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在863例受检者中检出103例LVFT。现将其与临床对照情况报道如下。病例均为本院 1986年7月~1987年1月的门诊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46例冠心病病人心脏各房室内径及功能测定,并与42例正常人做了对比,其结果表明冠心病病人左房增大显著,而且左房增大者心功能降低显著,并提示左房增大与心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遇到5例左心室假腱索(LVFT)患者,被长期误诊为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全面检查,确诊为LVFT,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7~52岁。误诊时间短者2个月,最长达3年。误诊为心肌炎1例,先心病2例,风心病1例,缺血性心脏病1例。查体:心前区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4例,早搏2例,其中1例有收缩期杂音伴早搏。单纯有收缩期杂音者无任何自觉症状。有早搏者感胸闷、心悸,对药物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脏病患者200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E)与晚期血流速度(A)的比值进行分析,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作为金标准,对两种超声心动图(欧洲心脏病学会超声心动图及我国以往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我国以往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诊断老年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3%、准确度为96%;欧洲心脏病学会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诊断老年慢性心脏病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8%、准确度为53%。我国以往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诊断老年慢性心脏病的准确度高于欧洲心脏病学会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我国以往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标准比欧洲心脏病学会超声心动图更加严格,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MDCT)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探讨MDCT成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全部病例于12h~24h内行心脏64排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64排CT和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64排CT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高(r=0.78~0.91)。64排CT所测LVEDV、LVESV、较超声心动图检测值偏大,64排CT所测LVSV、LVEF较超声心动图偏小。结论64排螺旋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改变。方法:入选糖尿病患者42例(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及右上肺静脉血流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早期E峰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A峰速度峰值(A)、计算E/A比值、心房收缩期肺静脉逆向流速峰值(a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组舒张功能指标E/A[(1.12±0.14)比(0.95±0.56)]明显降低(P<0.05),ap[(23.54±2.91)cm/s比(31.73±9.97)cm/s]明显升高(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首先出现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表现为E/A比值降低,肺静脉逆向流速峰值升高,对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心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功能不全,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和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价值,总结超声心动图应用于CRT优化的关键指标及方法学.方法:CRT治疗1~3年患者23例,优化组(17例)设定房室间期(AVD)在80~180ms,以20 ms逐次增减,比较不同AVD下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即刻差异;6例未优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优化组和对照组优化即刻/首次检查与随访6个月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优化组最佳AVD间期分布在100~140ms,取值跨度为80~160 ms,个体差异明显;优化后获得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LVFT)、二尖瓣流速时间积分(VTI-MV)、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速率(dp/dt)增加,二尖瓣反流口面积(MV-EROA)、心功能指数(Tei指数)降低(均P<0.05).优化组优化后6个月血流动力学和临床指标进一步改善:Tei指数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降低,dp/dt和6min步行试验增加,与优化即刻比较,均P<0.05,对照组6个月后仅Tei指数优于首次检查(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CRT优化可使CRT患者获得即刻和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状态改善,该方法有可能成为改进CRT疗法的重要手段,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50例瓣膜置换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并作近、远期效果观察随访,探讨三尖瓣成形在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  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32~67岁。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心胸比率(C/T)>0.55者48例(96%),有右心功能不全者46例(92%);超声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PAP)>4kPa者42例,PAP>8kPa者8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VFI)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定义为中~重度返流。行二尖瓣置换(MVR)42例,双瓣膜置换(MVR AVR)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4~28℃)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采用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检测意义,探讨血栓栓塞面积对治疗的影响。方法:502例急性FIE患者,根据血栓栓塞面积分为溶栓组224例,其中大面积FIE 54例和次大面积PTE170例,抗凝组278例为非大面积FIE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指标:右与左心室前后径比值(RVD/LVD)、右心室横径(RVTD)、右与左心室横径比值(RVTD/LNTD)、右与左心房横径比值(RATD/LATD)、右心房横径(RATD)、左心房横径(LAT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VAWM)、主肺动脉内径(PA)、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下腔静脉深吸气最小径(IVC min)。结果:右心功能变化:治疗前,RVD/LVD、RVAWM、RVTD、RVTD/LVTD、RATD/LATD、PA、TRPG指标溶栓组中次大面积者与大面积者、抗凝组(非大面积者)与大面积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凝组(非大面积者)与溶栓组中次大面积者比较(除外LATD、RVAWT、IVC min),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溶栓组治疗前后比较RVD/LVD、RVTD、RVTD/LVTD、LATD、RATD/LATD、RVAWM、PA及TRPG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RVD/LVD、RATD/LATD及TRP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指标是区分PTE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帮助诊断分型及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敏感指标。提示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PTE右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64-MDCT和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探讨64-MDCT冠状动脉成像所得数据对于左心功能评价的准确性,以提供一种综合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方法.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56例行64-MDCT和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查,应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MD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可以完成对左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价,64-MDCT与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评价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均良好.结论 64-MD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可以完成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超声心动图检查424例 Hancock和 Canpentier-Edwards 猪瓣的经验。图象满意者368例(89%)中309例瓣膜功能正常,59例瓣膜功能障碍。M 型超声心动图检查采取胸骨左缘进路,一旦看到瓣尖即将其扩展并进行慢扫描,观察瓣膜的异常运动或扑动,并以50或100毫米/秒纸速记录。79例瓣膜功能正常者及38例功能障碍者还作了两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两维超声心动图研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病人远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于这类病人如何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存活率是临床所关注.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卡托普利(captopril)是否能改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一、对象和方法1.病人选择: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左室扩大伴左心功能减退病人进入本研究.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2士6.1岁.所有病人符合:(1)有OMI病史,心电图显示心肌梗塞图形(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证实有相应梗塞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2)由超声决定左室大小,男性舒张末期内径≥55mm,女性≥50mm,为左室扩大;(3)左室功能不全: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肺水肿,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0%,左室缩短分数(Fs)<35%;(4)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能引起左室扩大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H患者血清CTnT水平与LVH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68例EH患者的血清CTnT,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RWT、LVMI、LVEF,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47例)、非肥厚组(21例)、心功能正常组(45例)、心功能不全组(23例),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室肥厚组、心功能不全组血清CTnT水平显著高于非肥厚组、心功能正常组。CTnT与LVMI、LVEDD显著正相关,与LVEF、RWT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CTnT水平与EH患者LVH及心功能不全有显著相关性,CTnT水平对评价EH患者心肌损伤及病情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大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大孔房间隔缺损患者46例,年龄8~71岁,平均37.6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ASD最大直经25~38(30±8)mm,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5例,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25mmHg者28例,封堵前肺动脉压力(32±8.2)mmHg。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应用X光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封堵ASD,对部分ASD残端薄弱者采用“肺静脉法”操作技术完成封堵。结果44例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5.6%。选择封堵器直经为30~42mm,封堵后肺动脉压降低至(18.4±5.8)mmHg。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失败2例患者ASD伸展径分别为36mm和38mm,缺损后缘缺乏有效房隔组织。术后即刻超声显示6例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分流束直径小于4mm;术后6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无1例残余分流,房间隔封堵器位置稳定。术后6~38个月随访,右心房、右心室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大孔房间隔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费用低、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