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生化检验质量,准确、快速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我们在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同时,注意到标本质量对检测结果的重要影响。要取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应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标本的留取、送检到检验分析出结果,都要按要求进行。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在生化检验中,以血清为标本的检验项目占较大比例,有时出现标本失真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信性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尤其是抢救危重患时,所检验的生化指标,其结果正确与否关系到患生命安危,有必要加强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质量。据此作认为,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许多疾病会引起机体止凝血功能紊乱.故凝血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手术前、出凝血性疾病等的诊疗,凝血检查成了必不可少的实验项目。凝血项目检测过程受仪器状态、试剂稳定性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室内质控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学的检测是对人体的血液或体液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质与量的分析,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和疾病救治的目的。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临床医师对检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检验科必须不断提高检验质量控制水平。质量控制是提高医学检验水平和保证结果可靠准确的重要手段。生物化学检验是检验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每一项生化检测结果都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在生化检验操作已进入微量或超微量的自动化水平,做好室内质控是一切质控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检验主要是定性试验,手工操作较多,并有主观的分析和解释,各个环节都可导致错误,错误的检验结果将会误导临床医生。因此,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等,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  相似文献   

5.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检验科常常接到临床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如果临床科室与检验科都不去认真分析与研究产生不准确结果的原因,常导致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矛盾。检验科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实际上许多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非是检验科检测的原因。因为近年来,对于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各省临床检验中心督促检查工作及检验科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临床常规检验项目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统计"质量控制调查表"、"统一订购室内质控品"清单、室内质控(IQC)数据回收的相关信息和室间质量评价(EQA)统计结果,对200多家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2005至2007年在临床常规化学、临床血液、HBV标志物、临床出凝血、尿液干化学等五个专业科目的质量控制(IQC和EQA)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认为,从相互关系看,质量控制与结果互认存在因果相互关系,即质量控制做得越好,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就越好;从可行性看,现阶段开展同级(三级)医院间的互认是可行的,但不宜在全省县级医院间广泛开展互认,理由是一些县级医院实验室IQC不规范甚至错误、EQA有10-30%的不合格率;从互认程度上看,临床常规化学可以先行开展,临床血液和HBV标志物可有条件开展,临床出凝血、尿液干化学因质量控制、量值溯源缺陷等原因暂不能互认;同时对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有关问题(统一校准、统一质控品和质控管理等)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从专业技术角度,得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IQC和EQA)及其管理在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保证作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临床常规检验项目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统计"质量控制调查表"、"统一订购室内质控品"清单、室内质控(IQC)数据回收的相关信息和室间质量评价(EQA)统计结果,对200多家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2005至2007年在临床常规化学、临床血液、HBV标志物、临床出凝血、尿液干化学等五个专业科目的质量控制(IQC和EQA)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认为,从相互关系看,质量控制与结果互认存在因果相互关系,即质量控制做得越好,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就越好;从可行性看,现阶段开展同级(三级)医院间的互认是可行的,但不宜在全省县级医院间广泛开展互认,理由是一些县级医院实验室IQC不规范甚至错误、EQA有10-30%的不合格率;从互认程度上看,临床常规化学可以先行开展,临床血液和HBV标志物可有条件开展,临床出凝血、尿液干化学因质量控制、量值溯源缺陷等原因暂不能互认;同时对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有关问题(统一校准、统一质控品和质控管理等)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从专业技术角度,得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IQC和EQA)及其管理在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保证作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检验医学在临床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关于检验一些先进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完善。检验科只有越来越重视检验全程质量管理,才可逐渐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质量控制是使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来检测在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尽可能的降低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今在许多实验室都已建立起了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在临床上出现的60%误差来自结果分析之前,主要原因是在分析之前标本不符合要求。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5-2016年凝血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数据,依据临床血液学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406-2012)标准,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结果的偏差(Bias)、变异系数(CV)、西格玛(σ)值以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并根据QGI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2015年,PT、APTT、Fg三个检测项目的σ均值依次为3.09、3.90和4.04,分析性能分别处于临界、临界和良好的水平。采取改进措施后,2016年PT、APTT、Fg三个检测项目的σ均值达到了4.94、5.46和6.18,检验性能分别达到良好、优秀和世界级水平,较2015年明显升高。结论 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凝血检验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正确应用。方法从标本的来源、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护士及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找出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上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结论凝血试验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有效控制标本的来源及处理、护士、护理及检验人员等方面的质量,就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许多疾病会引起机体止凝血功能紊乱,故凝血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手术前、出凝血性疾病等的诊疗,凝血检查成了必不可少的实验项目.凝血项目检测过程受仪器状态、试剂稳定性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室内质控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实际上.许多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不是检验和检测的原因,我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送检标本有关的。因此,必须注重样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临床检验中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常规凝血4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名健康者作为对象,对其实施常规凝血4项检测,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不同标本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在采血管比较上,国产A管检测结果与美国进口BD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B管TT结果明显低于BD管,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上,在冰箱保存8h后的TT、APTT结果均明显高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结果比较上,冰箱和室温保存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的质量、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凝血检验是临床常用和重要的检验项目,实施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是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基本要求。卫生行业标准的制订对于出凝血检验项目的规范化和质量改进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出凝血检验卫生行业标准的制订情况和部分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监控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凝血检验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中心血站提供的新鲜冰冻血浆,经过快速解冻处理后进行定值、分装、保存。结果自制凝血质控血浆与德国DADE公司的冻干质控血浆具有相似的效果,自制质控血浆稳定性部分良好。结论通过自制凝血室内质控血浆的研制,大大节约了试剂成本的支出,从稳定性和质控效果上看,可以用于凝血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和快速推广,室内质控的不断加强,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分析前因素作为临床生化检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重视,而溶血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一个重要方面.标本溶血是日常生化检验中标本不符合要求被拒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对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众所周知,溶血对ALT、AST、LDH、HBDH、K+、CK、CK-MB的测定影响巨大,但对于其他的检测项目影响如何值得我们研究,因此,有必要就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检验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检验带给临床高水平的诊断[1],而生化检验是检验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患者的每一项生化检测结果都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所以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临床生化检验的运行过程中实际包含了各种可波动的误差因素,我们在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的基础上,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规避.报告审核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几年来在生化报告审核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1 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 1.1 坚持开展临床常规生化的室内质量控制它是室间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进行样本检测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之一.仪器状态、方法选择、参数设置、试剂稳定性、温度湿度等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开展常规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绘制出质控图,观察是否在控.对于失控项目分析寻找失控原因,解决问题后重新测定质控品在控,再进行标本的检测,以此来监测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与精密度,保证发出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2009~2011年度参加的全省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方法按照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全省组织的凝血质控样本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度总评成绩理想,合格率较高。其中2009年上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各有一个批号的PT不合格,2009年上半年和2010年下半年各有一个批号的PT-INR不合格,全年度PT和PT-INR均分均为88.9,APTT和FIB均分均为100.0;正常水平的合格率较高,为100.0%,而异常水平的合格率较低,仅为83.3%。结论要做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应加强实验室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重视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优选试剂厂家,保证试剂质量,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王威  许薇  张琳  李君  王刚 《检验医学》2020,35(1):63-65
目的探讨缩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凝血常规检测分析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49例APT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凝血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后阶段检验结果确认。记录经确认的合格样本与不合格样本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49例样本均不存在抗凝比例错误及相关干扰因素。经检验结果确认后的31例不合格样本均含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分别来源于14个临床科室。APTT缩短但质量合格的样本来源集中,病种以肾病综合征、冠心病及多发性骨髓瘤为主。不合格报告占APTT缩短报告总数的12.4%。仅APTT缩短的不合格报告有21个,占APTT缩短报告总数的8.4%,占不合格报告总数的67.7%。不合格与合格凝血报告APT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缩短的APTT可作为血液是否含有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的独立指标,可结合临床资料指导人工样本质量复核,确认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本院检验科参与河南省临床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项目(2007- 2010年)的检测结果,总结临床凝血试验操作经验,探讨不断提高凝血试验检测水平的方法.方法 本院检验科3个实验室按照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要求,对其4年间发放的60份临床凝血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对相关参控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院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参控项目总正确率为95.8%.单项检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正确率最低(9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正确率次之(95%),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98.3%)、纤维蛋白原(FIB)(98.3%)检测正确率最高.结论 为保证临床凝血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程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如定期校准仪器,优选试剂,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