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对被照射肿瘤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然而,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同时,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在进行胸腹部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淋巴瘤、胸腺瘤等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不可避免受到照射,而引起心包疾患、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脏传导系统损伤等,统称为放射性  相似文献   

2.
俞晖  李勇 《山东医药》2011,51(35):11-11
2008~2011年,我们采用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纵隔肿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岁。其中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心包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2例,胸腺囊肿1例;前、中纵隔12例,后纵隔4例。瘤体直径1.5~9.0cm。其中胸闷3例,咳嗽1例,其它12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后胸部增强CT或胸部增强核磁,术前检查同普通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3.
<正>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创伤,当超过2根肋骨发生骨折,则被称为多发性肋骨骨折〔1〕。多发性肋骨骨折一般是由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常合并失血性休克、肺挫伤等。情况严重可引起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会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研究报道〔3〕,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较佳疗效。本研究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对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科平  邹卫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707-1707
胸腺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20%-40%,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异位胸腺瘤少见,可发生于中后纵隔、颈部、甲状腺、心包、肺实质、胸膜、支气管及胸壁等部位[1,2]。而发生于膈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瞿中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22-4624
胸腺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0%,组织学类型多变且形态复杂,具有潜质的恶性肿瘤特征,因此需安全有效地手术切除〔1,2〕。传统手术一般采用胸正中、前外侧、后外侧标准切口或者腋下切口进行剖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3〕,而老年胸腺瘤患者对手术耐受较差,故应选择损伤较小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理念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4〕。但目前未有对老  相似文献   

6.
罗宜人  沈毅 《山东医药》2002,42(2):58-58
胸腺瘤的发生率在纵隔肿瘤中居第三位。儿童期少见 ,多在成年时出现 ,以前纵隔最常见。胸腺瘤分三种类型 :1含淋巴细胞 >80 %者为淋巴细胞型胸腺瘤 ;2含梭形上皮细胞 >80 %者为上皮细胞型胸腺瘤 ;3混合型即为淋巴上皮型。胸腺瘤的良、恶性鉴别需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外科手术时的发现 ,其恶性诊断是由瘤体的肉眼所见特征如侵入肺、心包或血管与显微镜下结合来定。胸腺肿瘤的分期有多种方案 ,Masaoka(1981)胸腺瘤分期标准较简单实用 : 期包膜完整 ,且显微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 ; 期肿瘤浸润包膜、及纵隔胸膜或周围的纵隔脂肪组织中 ; 期肿瘤浸…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例胸腺结核+胸腺瘤和1例肺结核+胸腺结核+胸膜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B超、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结合1958—2016年共2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计24例患者对胸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胸腺结核极其罕见,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虽可提示病变,但不能确诊;细菌学、组织学和病原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故对纵隔肿物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学检查,尤其是结核病相关检查。对于疑诊为结核病的患者应术前给予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在符合手术指征后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继续坚持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望治愈。  相似文献   

8.
老年恶性胸腺瘤16例放射治疗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前纵隔肿瘤的50%,占胸腺肿瘤的90%。恶性胸腺瘤因侵犯胸膜,心包膜及纵隔内大血管而无法彻底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必不可少。本院自1999年起收治≥60岁老年恶性胸腺瘤1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射治疗对于老年恶性胸腺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共收治纵隔肿瘤 1 1 2例。现报告如下 ,并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1 2例 ,男 5 9例 ,女 5 3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43 .8岁。其中胸腺瘤 3 5例  相似文献   

10.
儿童纵隔肿瘤误诊漏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丹  李瑞  周芃  刘继贤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43-1444
目的探讨误诊漏诊儿童纵隔肿瘤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5例误诊漏诊纵隔肿瘤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5例误诊漏诊的纵隔肿瘤患儿中,畸胎瘤10例,淋巴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胸腺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大部分患儿因反复咳嗽,喘息,发热就诊而被误诊为肺炎。结论儿童纵隔肿瘤易于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被肺炎掩盖以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或对摄胸部X线片、CT不够重视而被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要对儿童纵隔肿瘤高度警惕,以便尽早做相应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胸腺瘤是一种胸腺上皮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并非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和其它胸部恶性肿瘤不同的是进展缓慢和无恶性细胞学特征.本文将着重对胸腺瘤的放疗及晚期患者用顺铂为基础化疗的作用进行讨论。诊断胸腺瘤患者多为40~60岁,性别分布男女大致相等。常无症状,但也可能有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X 线检查,CT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在已报道的各种合并症中,重  相似文献   

12.
〔呼吸系统部分问题〕〔问题1〕男性,68岁。诊为湿性胸膜炎而入院,但根据病历、理学检查以及胸部X 线影像不能确诊其病因。依据下列哪项检查结果可知道胸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鞘瘤(PNST)是临床上一种极为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1〕,由于神经鞘的雪旺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其主要来源:1神经内胚层神经内膜〔2〕;2神经外胚层Schwann细胞。也有人称之为神经性肿瘤。临床以50~70岁的中老年人为多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见于四肢,也有存在于直肠中、纵隔内、躯干、后腹膜内、头颈部和盆腔处等位置〔3〕。然而腹部的神经源性肿瘤大多数位于腹膜后脏器或是腹膜后方,在腹腔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纵隔CT对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行胸腺切除治疗的老年MG患者的胸部CT和胸腺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1例MG患者CT诊断胸腺异常23例(74%),其中胸腺增生7例(23%),胸腺瘤16例(51%),正常胸腺8例(26%);病理诊断胸腺异常29例(94%);其中胸腺增生17例(55%),胸腺瘤12例(39%),正常胸腺2例(6%)。CT诊断胸腺增生7例,异常率为41%,CT诊断胸腺瘤12例,异常率为100%,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呈斑点状、索条状胸腺增生易出现漏诊。结论老年MG患者94%有胸腺异常,胸腺瘤占39%,但CT检查对鉴别胸腺增生与正常胸腺及胸腺瘤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例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胸腺瘤患者通过胸部CT、病理、骨髓穿刺等确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取得缓解.结论 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治疗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1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对 1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3 5~ 5 7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3~ 2 6个月 ;均有 MG表现。根据临床症状、胸部 CT及 MRI检查 ,发现前上纵隔内有可疑肿块影者 10例 ,另 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按新的 Osserman分类标准 , 型 4例 , 型 6例 , 型 1例。手术方法 :本组 11例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 ,正中劈开胸骨 ,完全清除肿瘤及胸腺的同时 ,自上而下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 ,近胸骨上窝、胸骨后的脂肪组织也尽量切…  相似文献   

17.
收集3例纵隔胸腺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例均有咳嗽、憋气或胸闷症状,胸部平片均表现为患侧肺野内巨大较低密度块。认为纵隔胸腺脂肪瘤在X线片上多表现为前纵隔心旁区边缘清晰的肿块,病灶多较大,呈分叶状,但张力一般较低;MR可表现为高T1、高T2加权像信号强度或中等信号强度;主要应与纵隔脂肪瘤和脂肪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范 《山东医药》2002,42(2):60-61
纵隔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中良性多见 ,恶性约占 1/ 4(以恶性胸腺瘤为主 ,恶性神经性肿瘤和恶性畸胎瘤次之 ) ,良性纵隔肿瘤恶变者较少见。继发性肿瘤多为纵隔外的恶性肿瘤纵隔转移所致 ,多继发于肺、胃肠道、肾、睾丸、子宫颈、乳腺癌等。现仅讨论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的综合治疗。1 基本治疗原则依据 X线胸片、CT等胸部影像学检查 ,结合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能够对大多数纵隔肿瘤的部位、起源、良恶性做出初步诊断 ,并据此制定手术方案 ,术后再依据病理诊断施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恶性神…  相似文献   

19.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胸腺瘤患者易合并某些疾病。本文就常合并症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障、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胸腺瘤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胸腺瘤,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该肿瘤,经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该肿瘤的治疗方案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不能完整手术切除的病例,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