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骨质缺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侧骨质缺损患者20例,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16例股骨侧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打压植骨,4例股骨侧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3个月(4~61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4.2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7.7分,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股骨侧骨质缺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福兴  杨静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53-656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接受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患者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59-67岁,平均64岁。翻修原因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柄松动9例,髋臼磨损7例,全髋置换术后柄松动17例,柄断裂2例,髋臼松动或臼松动或臼柄松动10例。所有病例均I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可弃拐行走。随访6-40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由术前35.0分提高至术后88.5分。结论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翻修假体的选择上,骨水泥假体主要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假体患者、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患者及关节感染需在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患者。翻修手术对手术技巧和手术设备要求较高,术前计划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转子截骨并进行软钢丝8字结扎固定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2010年在我院接受关节翻修手术中进行大转子截骨并行软钢丝8字结扎固定的患者11例随访,共11髋,平均随访35个月。对患者手术原因、Harris评分、截骨愈合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2分(20~67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79分(56—97分),平均提高47分。8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截骨处愈合,3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截骨处愈合,软钢丝断裂截骨端骨折不愈合O例。结论大转子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术野显露清楚,便于取出骨水泥或非骨水泥股骨柄,同时软钢丝8字结扎固定截骨部位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髓芯减压及联合孔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适应症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对1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Ⅲ期)患者应用髓芯减压和钽棒植入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1月,根据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治疗前(50 ~ 84分),提高到治疗后(75 ~9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股骨头轮廓光滑,无坏死进展.结论 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支撑,缓解症状,改善股骨头的供血,促进骨长入,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梁军  刘安民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3):268-268,280
对2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髋关节镜清理、髓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并跟踪随访,观察疗效。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年影像学评价,总有效率92%。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患者进行术后中期(5~6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探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1998年2月-1999年5月,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疾患139例(148髋)。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109例(116髋)的临床疗效及X线片表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及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观察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的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结果患者术前Harris分值平均为44分,术后最近随访时Harris分值平均为92.4分,显著高于术前。影像评估显示1髋出现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5mm/年,与垂线的成角平均为10.4°;髋臼外展角平均为46°;垂直距离平均为10.5mm,水平距离平均为8.7mm。截止随访时,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或感染而翻修。结论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可以为患者提供完好的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以及骨盆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随访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植骨术组和联合组各30例。植骨术组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联合组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个月。植骨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39.3±37.2)min vs.(182.5±4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6.5±57.2)mL vs.(327.9±7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4)d vs.(9.3±2.0)d]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2±0.9)个月vs.(7.4±1.1)个月]均小于联合组(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失效,经对症处理或二次手术后均好转,植骨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疗效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当,手术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6岁。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常规切口组),SuperPath全髋置换30例(SuperPath组)。观察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7d VAS评分、临床疗效、早期恢复时间及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切口组[(350.12±41.12)mL vs.(470.15±60.24)mL],术后3、7d分别SuperPath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切口组[(5.35±1.01)分vs.(5.25±1.02)分、(3.25±2.12)分vs.(1.02±0.11)分];SuperPath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脱拐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切口组;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术后不同时间组间比较SuperPath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结论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对患者行SuperPath全髋置换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骨科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6例。骨折发生时间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5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为:A型2例,B1型6例,B2型3例,B3型3例,C型2例。非手术治疗3例,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行长柄假体柄翻修联合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2例,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术1例,长柄股骨假体柄翻修联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形状记忆合金环环抱器固定术1例,单纯钢板钢缆系统固定1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观察关节功能。结果除1例B2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15例均得到1~4年随访。术后半年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术前Harris评分35分,术后1年评分80分9例,70~80分7例。结论应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同Vancouver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