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前)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及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货位管理是病区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药品货位管理能有效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维护药品安全、用药安全及患者安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应用于中药房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随机从医院中药房发放的药品处方中抽取1 000例患者的处方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起实施精细化药房管理,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500例患者的处方。统计实施前后的候药时间、处方调配时间,同时观察实施前后的药品质量。结果:实施后的候药、处方调配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候药及处方调配时间,确保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住院部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药房药品的合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7月医院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情况,将此阶段作为对照组,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医院住院部药房开展QCC,将此阶段作为观察组,评估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并比较QCC开展前后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药品调配差错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可降低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对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为提升药房工作效率,提高药房药品管理质量,特于2016年1月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同时将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前后120例患者等候取药时间、调剂时间及药品清点时间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用药失误情况。结果: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后,患者等候取药时间、调剂时间及药品清点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用药失误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避免患者用药差错,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临床安全用药把好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SHEL模式的实施与成效。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SHEL模式,并就SHEL模式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明确SHEL模式在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显著降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西药房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实施药品监管制度,以实施后一年时间为限,比较实施后的一年和实施前的一年西药房管理质量。结果:研究通过合理分类西药房中的药品,同时注重做好药品的监督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药房工作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措施实施前(P0.05);另外实施改进措施后患者对药房服务质量满意度为明显高于改进措施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能够提升西药房管理质量,减少药房工作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从全面且综合角度分析现阶段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可应用的解决措施,为实施后。2018年2月~2019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为实施前。评价指标为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药房部门满意度,共涉及220例患者及18名药房工作人员。结果:实施前药房部门满意率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管理方法可从专业角度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效率高,提升效果明显,在药品管理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障易混淆药品用药安全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抽取2018年6~12月期间药剂科储存的600份电子处方资料展开研究,记录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率,分析引发药品混淆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另抽取2019年1~6月管理对策实施后的600份电子处方资料,记录比较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药剂科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率。结果:实施后药剂科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引发药品混淆和调剂差错的原因多且复杂,临床积极探讨,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降低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品分类的管理制度对中药房药品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中药房350种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饮片常规管理方法,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医院中药房350种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饮片药品分类的管理制度,为实施后。统计分析实施前与实施后中药饮片应用合理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药房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后,处方调剂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实施中药饮片分类的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中药房可有效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明显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药房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药房在2018年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创新管理(实施后),与2017年实施的常规药房管理(实施前)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管理中分别选择3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药房管理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前药房管理质量评分、药师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低于实施后;实施前药房差错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过程中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创新管理效果显著,减少差错现象,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 4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的门诊药房药剂师 30 名纳入本研究,20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8 月门诊药房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门诊药房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分别对应为 PDCA 循环管理前、PDCA 循环管理后;比较门诊药 房管理质量(包括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调配差错发生率(包括品项错误、规格错误、 数量错误、发错患者)和药品调配时间(包括药品库存量周转天数、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 结果:PDCA 循环管理后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等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 PDCA 循环管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品项错误、规格错误、数量错误、发错患者等调配差错发生率均低 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药品库存量周转时间、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 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均短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 用于门诊药房可以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减少调配差错、缩短药品调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对药品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实施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前接受中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实施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后接受中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中药房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中药房管理,观察两组的药品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药品调剂时间、复核出错率、药品退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调配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药品调配的效率和准确率,减少药品复核出错率、药品退换率和药品调剂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房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S管理在病区药品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医院病区药品护理管理中未实施6S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医院病区药品护理管理中实施6S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用药差错和药品过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掌握评分同实施前相比明显较高,其用药差错发生率及药品过期率相比较于实施前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病区药品护理管理当中应用6S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将用药安全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医院病区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医生、护士与药师共同分析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现状,针对分析结果共同提出改进对策并实施。2019年7~12月为实施前,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过期、用药差错及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后,病区备用药品每月的药品过期和用药差错数量均明显降低,而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智慧药房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自2019年1月起构建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的智慧药房管理模式,内容包括电子处方流转系统、全程条码识别管理系统、电子处方审核系统、智能配送系统等。分别统计2018年(实施前)和2019年(实施后)的药房管理数据,比较实施前后药品调剂、处方审核所需时间。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调500份处方,比较处方审核差错率、中药煎煮差错率和药品调剂差错率。结果:实施后药品调剂、处方审核所需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处方审核差错率、中药煎煮差错率和药品调剂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的智慧药房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处方审核等各类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病区药品规范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医院心内科选取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选择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7年8月间的心内科药物管理情况,并于2017年9月开始实施药品规范管理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方法应用于心内科药品管理中,可有效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药房处方调配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便减少调配差错率,提高中药房处方调配水平。方法: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从2017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作为观察组,而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随机选择中药房处方400份进行调查分析,记录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看出,存在的调配差错事件主要有药物品种调配错误、药物缺少、药物剂量错误、处方未加脚注,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处方调配管理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减少调配差错事件发生,促进调配水平持续提升,值得在调配工作中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在降低中药饮片调配差错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医科于2018年4月起制定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抽取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3月)和实施后(2018年4~10月)中医科各500份处方和300例患者作为对象,观察实施前后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实施后中医科处方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诊疗和取药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处方点评制度应用于中医科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中药饮片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病区采用失效期登记和五常法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1~5月间神经内科150例患者作为实施管理前研究对象,并选择2017年6~11月间的150例患者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实施前后药品过期情况并记录管理前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药品过期、标签模糊所占比例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占比高于管理后(P0.05)。结论:应用失效期登记及五常法管理对神经内科病区的药品展开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品失效率,降低药品管理差错时间的发生概率,提升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法(HACCP)对医院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控,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医院开具的10 000张处方展开分析即管理前(2017年1~6月)5 000张处方与管理后(2017年7~12月)5 000张处方,比较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结果:管理后处方总差错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HACCP方法应用于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确有较好效果,通过科学性运用该管理模式,利于控制药物差错风险,确保临床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