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以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迅速反应,综合分析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修订了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手册,并对预进入隔离病区的180名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及心理干预,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合格率以及焦虑、抑郁量表(SDS、SAS)评分。结果通过积极落实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97.22%)高于培训前(67.78%);消毒隔离及防护服穿脱技能合格率(98.89%)高于培训前(60.56%);SDS评分从(0.59±0.26)分降低至(0.50±0.15)分,SAS评分从(59.44±7.12)分降低至(50.36±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确保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2.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流行早期中国大学生的情绪状况,为后期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4 105名高校大学生,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施测.结果 疫情早期大学生SDS(47.97±10.16)和SAS(38.88±8.07)均高于常模(41.88± 10.57,29.78±5.46)(t值分别为2.89,2.31,P值均<0.01).大学女生SDS(48.55±9.92)和SAS(39.30±8.07)均高于男生(47.11±10.46,38.27±8.02)(t值分别为16.40,19.74,P值均<0.01).武汉高校大学生SDS(48.11±10.23)和SAS(38.97±8.90)高于湖北其他高校大学生(47.84±11.21,38.61±8.05)和非湖北高校大学生(45.96士10.01,37.91±7.98)(F值分别为10.22,16.07,P值均<0.01).家乡在武汉的大学生SAS(39.79±8.17)高于湖北其他地区(38.37±7.61)和非湖北地区大学生(39.32±8.51)(F值分别为10.22,16.07,P<0.01).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早期中国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程度高于常模,武汉高校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程度高于其他区域高校大学生.提示疫情后期要对大学生特别是武汉地区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及放松疗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5月某地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封控、管控区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干预;对比两组事件影响程度[事件影响量表(IES-R)]、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两组干预2周后IES-R、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及放松疗法干预可减轻事件影响程度,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调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3月16日医院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6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调适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前,60名医护人员中,53.33%(32/60)有焦虑症状,56.67%(34/60)有抑郁症状;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医护人员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突发疫情,大部分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应激反应,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为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于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SAS评分:干预组为56.78±12.09,对照组为54.84±10.23; SDS评分:干预组为54.08±10.25,对照组为55.24±11.5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高于常规标准(SAS≥50分,SDS≥ 53分).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8.97±6.26、34.56±7.5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15±8.67、48.56±10.10)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有利于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对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网络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872名医务人员接受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869份。该院医务人员SAS和SDS总分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国内同类研究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2.2%(193人)、27.8%(242人)和12.5%(109人)。不同文化程度、职业者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精神疾病和家庭经济困难者的SAS、SDS和GHQ-12总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工作年限者的SAS和SD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精神疾病和家庭经济困难者出现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均更高(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正念减压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干预的效果,为改善T2DM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就诊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理健康干预,干预组实施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AS、SDS评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可降低T2DM患者SAS、SDS评分,改善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干预,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version peiceived scale,CPSS)对患者的压力进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CPSS、SAS、SDS评分情况;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压力、焦虑、抑郁分级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前两组CPS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CPSS、SAS、SDS评分[(39.01±5.12)、(47.90±5.74)、(53.90±4.47)分]与干预前[(39.41±5.06)、(47.93±5.81)、(54.15±4.9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33.94±5.40)、(43.06±5.01)、(44.05±5.12)分]与干预前[(39.27±4.97)、(48.01±5.53)、(53.30±5.04)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压力、焦虑、抑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压力、焦虑、抑郁分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压力、焦虑、抑郁分级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级干预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知觉压力,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例护理人员和46例其他科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心理状况评估量表(Ministry of social security,national solidaritySenior,MSSNS)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统计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研究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评分和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评分与其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科室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自身心理状况,适当排解压力,减轻不良情绪,防止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嗣手术期认知治疗对消化道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干预效应.方法 对135例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干预组在围手术期实施认知治疗.比较SAS、SDS分值和疗效、住院时间,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 (1)手术前患者的SAS和SDS分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值(P<0.01),表明患者术前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2)干预组的SAS和SDS分值术后显著降低术前(P<0.01),也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1),恢复至全国常模水平(P>0.05),提示认知治疗干预能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3)尽管两组的疗效相仿(P>0.05),但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围手术期消化道手术患者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治疗可减轻嗣手术期焦虑抑郁,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易玉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32-1832
目的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6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7.25±11.39)分、(49.33±12.97)分,护理干预后二者得分分别为(42.31±10.22)分、(44.56±11.00)分,本组护理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7.29±11.44)分、(49.55±12.34)分,护理干预后二者得分分别为(35.66±8.38)分、(36.17±9.02)分,本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与SDS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并加以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55.43±3.02、54.63±2.83)明显低于对照组(60.93±4.94、59.96±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随机分为心理疏导干预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8±4.1)、(57.2±4.5)分,干预后分别为(41.7±3.4)、(35.6±3.0)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4.4±4.3)、(56.8±4.6)分,干预后分别为(47.9±3.7)、(45.2±3.5)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指导和必要的药物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好转,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汞中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性汞中毒患者6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院及治疗4w后评分,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SDS、SAS类别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4w后,对照组SDS、SAS分别下降27.1%、26.7%,干预组SDS、SAS分别下降47.9%、48.5%,心理干预组SDS、SAS下降明显,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驱汞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慢性汞中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初入高原新兵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入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计划及心理干预措施,提高高原环境下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422名新兵进行现场测评。结果 1422名新兵中发生焦虑240人,占16.9%,发生抑郁391人,占27.5%;SAS均分为39.96±7.31,SDS均分为43.11±8.23,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SAS 37.23±5.26,SDS 41.88±10.57)(P0.01);农村入伍者、独生子女、入伍前有收入、遵照父母的意见和尽义务、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新兵易发生焦虑、抑郁(P0.05,P0.01);女性易产生焦虑(P0.05),18岁、19岁者比大于20岁和小于17岁者更易出现焦虑(P0.01),年龄和性别与抑郁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新兵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城乡差别、独生子女、入伍动机、入伍前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是影响新战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三甲医院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2017-08/2019-08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将54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全国常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90项症状清单(SCL-90),利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估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压力源,比较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焦虑与抑郁检出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焦虑及抑郁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阳性有317例,焦虑阳性率为58.06%,抑郁阳性有338例,抑郁阳性率为61.90%;急诊科护理人员SAS与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SCL-90中各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全国常模,SCL-90阳性项目数高于全国常模(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压力源主要以患者护理方面和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为主;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阳性率在急诊科工作年限、平均工作时长、月收入、职场暴力史及睡眠障碍上存在差异,抑郁阳性率在年龄、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急诊科工作年限、平均工作时长、月收入、上夜班及睡眠障碍上存在差异(P0.05);急诊科工作年限、平均工作时长、职场暴力史和睡眠障碍为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危险因素;平均工作时长、月收入及睡眠障碍为急诊科护理人员抑郁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海淀区三甲医院急诊护理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医院在加强护理人员专科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缓解工作压力并定时举行心理讲座以促进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对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11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收集消化道常见症状;胃镜下取胃窦处胃黏膜组织标本,评估胃黏膜炎症程度。结果 15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SDS评分(54.71±5.29)分,SAS评分(51.09±4.35)分,焦虑抑郁的总发生率为61.61%(130/211)。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患者中恶心、早饱、腹胀、腹痛、反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焦虑抑郁患者中轻度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焦虑抑郁患者,重度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炎症反应,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性管理与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运用磁性管理及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8.91±4.93)分、(40.24±5.2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P0.001)。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性管理配合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进行问卷。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3周后再进行复查。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0.5±7.98)和(45±5.80)下降为(40.2±6.21)和(26.4±7.10),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5.3±8.26)和(46.3±5.60)下降为(32.2±4.30)和(19.0±6.80),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程度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风后抑郁的不良情绪对其预后的影响,树立了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3月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2组均完成9 d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知信行水平、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知信行水平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遵医防护、遵医用药依从性、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知信行水平、遵医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