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科收治的CSR患者60例,使用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CSR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巧黎 《新中医》2022,54(12):107-109
目的:观察参芪四虫汤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芪四虫汤联合整脊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0%,高于对照组74.51%(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四虫汤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以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对照组单纯用小针刀.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均行推拿手法治疗,试验组加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麻木评分、生活、工作、社会能力、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和推拿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中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IL-1、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TNF-α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减轻颈椎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压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药罐疗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药罐疗法,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罐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缓解颈椎疼痛,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利于减轻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颈项疼痛或压痛、活动障碍、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及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IL-1β、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CASCS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中成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WBLSV)、全血高切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WBHSV)]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WBLSV、WBHSV水平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中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结论: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蒙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普通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和推拿、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蒙医证候积分及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3%(47/5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蒙医证候积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蒙医证候积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郑氏“颈四步”手法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04例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推拿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颈功能活动度、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73.08%)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38%)更高(P <0.05)。治疗2周后,2组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头晕目眩、活动受限评分、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素E(PGE2)、环氧化酶-2(COX-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颈功能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厥、皮下出血等情况。结论 郑氏“颈四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灵枢五刺法结合四步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四步整脊手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枢五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82.98%;联合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各维度CASCS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TNF-α、IL-1β、IL-6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VS、VM水平高于对照组,PI、RI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灵枢五刺法结合四步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这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磁振热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磁振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模拟视觉评分(VAS)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23±1.12)分,低于对照组的(4.02±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振热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整脊手法治疗,能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配合简易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南少林理筋及整脊手法配合颈椎简易牵引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简易牵引器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 Gill疼痛问卷中的PR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PRI及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南少林手法配合简易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抖针配合中医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用抖针配合中医整脊治疗,对照组用针灸配合中医整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抖针配合中医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刺针法联合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114例CS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联合常规手法及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深刺针法联合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ASC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项疼痛、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活动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C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刺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根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应用针刺神经根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MPQ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卧位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卧位整脊推拿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78.33%,对照组治愈率为58.33%,远期疗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积分及颈曲改善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卧位整脊推拿配合导引综合方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卧位整脊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9.
许羚 《新中医》2021,53(3):191-194
目的:观察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牵引疗法。对照组配合单纯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麻木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PQ、NDI、麻木3个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状态,降低血黏度,下调血清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