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及其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辨识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对2017年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以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中,其他粉尘(0.58~1.07 mg/m~3)、甲苯(0.03~31.80 mg/m~3)、二甲苯(0.03~5.10 mg/m~3)、乙酸乙酯(0.13~133.70 mg/m~3)、乙酸丁酯(0.13~71.40 mg/m~3)、异丙醇(0.07~114.0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74.6~87.2 dB(A)]中2个检测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防毒措施基本到位,防噪措施不到位。结论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少数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在确保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并落实到位、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的前提下,噪声危害控制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北京市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部门实验室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2018年2—9月对该实验室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实验室各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木粉尘、皮毛粉尘、硫化氢、氨、二甲苯、甲醛、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乙腈等,其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中氨、甲醛、二甲苯浓度偏高,氨8 h时间加权浓度为0.20~17.41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9.93~27.82 mg/m~3,甲醛最高浓度为0.053~0.274 mg/m~3,二甲苯8 h时间加权浓度为13.02~48.3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6.6~70.9 mg/m~3。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条件下,实验人员氨、甲醛、二甲苯接触水平为小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因素接触水平为小于1/10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物医药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大,涉及人群广,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检测,有助于为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为同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及检测检验法对2015—2017年间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企业存在甲醛、甲醇、盐酸、氢氧化钠、其他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连续3年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0%。甲醛最高浓度(MC)为0.46 mg/m~3;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4.3 mg/m~3,短时接触浓度(C_(STEL))≤19.6 mg/m~3;盐酸MC为2.58 mg/m~3;氢氧化钠MC为0.015 mg/m~3;其他粉尘C_(TWA)≤2.2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为[(66.1~81.9)dB(A)];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范围[(29.2~30.6)℃]。3年职业健康检查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患者。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选配、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有效,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值得同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郑州市某糖精钠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甲醇操作岗位甲醇浓度为1.3~968.6 mg/m~3,苯操作岗位苯浓度为3.2~594.2 mg/m~3,甲苯操作岗位甲苯浓度为6.8~246.7 mg/m~3,浓度超标,其他毒物操作岗位浓度符合要求,毒物操作岗位合格率为84.5%;四车间活性炭粉尘操作岗位粉尘浓度为2.47~25.35 mg/m~3,浓度超标,其他岗位粉尘浓度符合要求,粉尘操作岗位合格率92.8%。四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0.1~91.8 dB(A),五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2.5~86.8 dB(A),强度超标,其他操作岗位噪声强度符合要求,噪声操作岗位合格率90.0%。工频电场强度为0.009~0.027 kV/m,合格率100.0%。紫外辐射强度为0.18~0.21μW/cm~2,合格率100.0%。照度岗位合格率100.0%。结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基本符合要求,但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刨花板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作业场所噪声强度68.4~96.6 d B(A),超标率33.33%;作业场所甲醛浓度0.14~0.59 mg/m~3,超标率14.29%,粉尘、氨检测结果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甲醛是刨花板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和检测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座椅发泡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定量分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乙醇胺、双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消音蜡、聚氨酯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浓度范围为0.005~0.091 mg/m~3,聚氨酯粉尘浓度范围为0.24~2.50 mg/m~3,噪声强度均低于80 dB(A);职业健康检查中未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患者。结论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粉尘和噪声,其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运行有效,但需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接触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湿法薄毡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及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盐酸、甲醛、噪声、高温;甲醛检测合格率60%,其中粘结剂循环罐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4.63 mg/m~3,浸渍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0.92 mg/m~3,均超过甲醛的接触限值(0.5 mg/m~3);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生产线浸渍岗位的防护设施不全面,导致工作场所中的甲醛浓度超标,企业应对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并及时防护检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面粉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状检测与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产生环节,选择主要工种和主要工作地点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验。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工频电场。经现场检测,粉尘短时间浓度为1.0~33.5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2.8~27.2 mg/m3,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为74.5~79.1 d B(A),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8.3~96.6 d B(A),工频电场为11.23~87.68 V/m。结论该面粉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某些检测值偏高,应提高防护措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卫生防护效果,提出防护建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调查,确定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农药、氰化氢、硫化氢、盐酸、磷化氢、腈类化合物、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检测的粉尘、毒物、噪声共2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危险废物暂存库1个点的磷化氢浓度为0.55 mg/m~3,高于其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28名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所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复杂,需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石灰石矿厂生产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对攀枝花市某石灰石矿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等效声级66.5~98.6 d B(A);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3~12.4 mg/m~3;煤尘7.2~8.4 mg/m~3;其他粉尘(石灰尘)4.8~12.6 mg/m~3;一氧化碳6.50~10.90 mg/m~3;氧化钙0.609~0.889 mg/m~3。噪声、石灰石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氧化钙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石灰石矿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和管理措施均能有效运行,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石油管道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涂层(DPS)制备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水平,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2019年9月17日—11月4日,依据国家职业卫生采样分析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职业卫生检测法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甘肃省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处某石油管道DPS制备厂进行了现场调查与检测。结果该石油管道DPS制备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其他粉尘(金属粉尘、熔结环氧树脂粉尘)、二异氰酸酯甲苯酯、乙醚、苯、甲苯、二甲苯及噪声。现场检测及测量结果表明,正常生产过程中各工种接触其他粉尘(熔结环氧树脂粉尘)浓度为0.50~3.70 mg/m~3,其他粉尘(金属粉尘)浓度为0.40 mg/m~3,合格率均为100%;接触二异氰酸甲苯酯浓度为0.01~0.02 mg/m~3,接触乙醚浓度为0.30~1.10 mg/m~3,接触苯浓度0.02 mg/m~3,接触甲苯浓度0.01 mg/m~3,接触二甲苯浓度0.10 mg/m~3,合格率均为100%;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强度为73.8~87.6 dB(A),合格率为55%。结论该石油管道DPS制备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为工作场所高噪声控制、防腐涂层及漆料稀释剂配制、喷砂加料及清理过程。生产企业应优化高噪声、高毒及粉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管理,定期开展员工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辽河油田某石油化工厂煅烧焦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原料仓清料2、3、4号岗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分别为7.6、9.2、7.4 mg/m~3,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粉尘浓度为6.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原料仓清料3号岗位工人、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的8 h等效噪声声级强度分别为87.6、88.2 d B(A),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及强度均符合国家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炭黑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频电场、高温、红外线,关键控制岗位为清料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市2家人造板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国标规定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家木板加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甲醛和噪声。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2.4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13.8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90.9%;甲醛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03~2.34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76.7%;噪声检测岗位合格率87.0%。2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 2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制药企业需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中,其他粉尘(0.43~8.97 mg/m~3)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74.3~86.8)d B(A)]中有1个检测点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制药厂防尘措施基本到位,防噪措施有待加强。结论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少数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在确保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的前提下,噪声危害控制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垃圾填埋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正常运行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方法用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浓度或强度。结果本次检测中设置的各采样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其中氨检测浓度最高为1.76 mg/m~3,硫化氢检测浓度均0.53 mg/m~3,噪声强度检测结果最高为83.2 d B(A)。结论该垃圾填埋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SF_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水平,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铝合金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NO、NO_2、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弧光等。大罐间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浓度为4.62 mg/m~3,喷砂工接触矽尘CTWA最大浓度为3.15 mg/m~3,打磨间打磨工、喷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7种,电焊工、喷粉工等部分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需加强上述岗位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电石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石粉尘、石灰石粉尘、焦炭粉尘、噪声、高温、氧化钙、一氧化碳等。其中石灰石粉尘CSTEL最大值为20.57 mg/m3;焦炭粉尘CSTEL最大值为25.37 mg/m3,工种CTWA最大值为10.90 mg/m3;噪声个体接触剂量最大值为92.2 dB(A);出炉口电石炉附近WBGT指数检测结果最大值为31.0℃。结论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证明,该电石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其他粉尘、噪声与高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铁路煤炭运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及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辨识、浓度(强度)检测。结果某铁路煤炭运输企业主要存在煤尘(0.24~2.14 mg/m3)、噪声[75.1~88.3 d B(A)]、工频电场(0.341~3.411 kV/m)、高温(26.3~28.0℃)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铁路煤炭运输企业职业病危害整体防控效果一般,噪声危害较严重,应加强噪声的防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