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类型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依据残余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将218例烧伤残余创面分为3型:感染型;营养不良型;并指导临床用药,感染型主要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的结果,金葡菌和绿脓杆菌占主导地位,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氟哌酸,利福平,碘伏;营养不良型采用素高捷疗能改善细胞对氧的利用与组织营养:勉强愈合型主要采用能剌激正常组织和细胞培植的EGF。结果:141例在3周内愈合,32例4周内愈合,45例治疗1周显效,带药走诊,随访愈合。结论:对残余创面分型基本概括了残余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经过分型抓住了主要矛盾,选用针对性药物处理,促进残余创面愈合,减少患痛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有规律性变化。对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创面愈合过程中,结合内源性EGF的变化,合理应用EGF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EGF对小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面愈合是涉及局部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及伤口收缩与改建等阶段的复杂过程.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作为创面愈合的主要修复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均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靶细胞,EGF通过与其表面受体结合,促进表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成纤维  相似文献   

4.
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2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选用具有抗菌、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对245例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进行泡洗,并对176例在泡洗前、泡洗中、泡洗后进行肝功、肾功、心功能监测及创面培养。结果184例非手术治疗创面愈合,59例经1次手术创面愈合,9例经2次手术创面愈合,3例经3次手术创面愈合。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具有清洁创面,减轻感染,促进愈合作用,同时简便易行又能减轻病人痛苦,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烧伤愈合后的创面瘙痒症经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再加上烧伤有可能导致患者毁容甚至残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烧伤后创面瘙痒一般认为是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或创面愈合后新皮肤出现诱导抓搔冲动的感觉。统计显示,给予干预措施后仍有87%烧伤患者创面治疗后期或愈合后出现瘙痒。烧伤后创面瘙痒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止痒办法,烧伤后创面瘙痒症的机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对近几年来烧伤后创面瘙痒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局部氧疗促进四肢感染创面愈合的临床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局部氧疗在促进四肢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自2001-2004年对178例四肢创面感染患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对创面每天进行外科常规换药、根据细胞培养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创面加用局部氧疗,通过创面愈合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观察:治疗组白细胞增高时间提前,表皮再上皮化提前,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肉芽组织形成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氧疗可促进感染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急性创伤后创面愈合是现代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较大的创面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甚微,疗程长,费用高,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扶济复)作为创面愈合上皮形成的重要调节物,对皮肤伤口的纤维化、血管的再上皮化有介导和调控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笔者分析了我院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急性创伤后皮肤损伤病人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及相关的费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30例各类创面,同时选择同体相似深度,相应部位30个创面作对照,创面清创后将浸透rhEGF的双层纱布敷于创面上,外敷凡士林油纱,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观察至愈合。结果:总显效率70%,可使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分别提前3d、3.2d愈合,3例慢性创面平均18d愈合。结论:rhEGF对浅Ⅱ度创面有非常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对深Ⅱ度创面、慢性创面也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冷沉淀对肛周脓肿病人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2 3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创口外用冷沉淀 ,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的时间和效果。结果 实验组创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 5 6 8d(P <0 0 1) ,且创面无感染 ,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愈合后疤痕小且柔软度好。结论 血浆冷沉淀具有明显的促进肛周脓肿病人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BFGF)对美容手术术后慢性愈合创面的促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促修复机制。方法:32例病人共64个术后创面.分左右两侧,一侧使用BFGF,一侧为对照组,待其自然愈合,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应用BFGF侧较对照侧提前愈合3—5d。总有效率为100%。结论:BFGF可以显著地加速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FGF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烧伤中的不同创面共100例,应用bFGF治疗与常规治疗作自体对照,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bFGF治疗的创面较常规治疗方法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bFGF对小面积的烧伤创面、供皮区创面有显著的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皮素(EGF)促进浅度烧伤,刃厚供皮区,残余创面的愈合作用及生皮素对磺胺嘧啶银的抗感染作用影响。方法:治疗组生皮素采用局部喷涂给药的方法,再以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疗289例烧伤伤员,516个创面,包括浅2度烧伤、深2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区面,肉眼观察创面出现了上皮组织时间,浅2度创面用药后8d,深2度创面用药16d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及生皮素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浅2度烧伤和刃厚供皮区创面,应用生皮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3d。深2度创面创面愈合时间,用药组比对照组提前2-3d。对残余小创面的愈合比较,用药组比对照组提前3-4d。细菌学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抗菌作用无显著性的差异。用药伤员未出现疼痛、皮疹、过敏反应和其它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伤口门诊手部创面的治疗情况。方法 306例手部创面患者,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应用功能敷料、中药膏(涂剂)及西药膏联合处理创面进行治疗,分析其愈合情况。结果 306例患者中,急性损伤患者根据创面损伤程度及面积不同,愈合时间为1~4周;伴有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愈合时间为2~4周;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由于损伤伴发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一般为1~5周;由于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原因导致的创面愈合情况与全身疾病控制程度有关联性。结论 伤口门诊治疗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敷料及外用药资源,遵循创面湿性愈合理论,在准确评估创面的基础上,掌握各类敷料、中药膏、西药膏等的作用机制,并灵活应用,可以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病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同时缓解了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各种创面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景华  罗旭松  岑瑛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3):187-188,19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临床各种常见创面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浅Ⅱ°、深Ⅱ°烧伤创面、慢性溃疡创面和中厚供皮区创面共 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行自身对照 ,选择自身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作对照 ,慢性溃疡创面以治疗前的病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浅Ⅱ°、深Ⅱ°烧伤创面、中厚供皮区创面愈合速度加快 ,同期愈合率提高 ,愈合时间缩短。对慢性溃疡创面也有疗效。未观察到与使用rhEGF有关的全身系统异常变化和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对临床各种常见创面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方法回顾分析13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了解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情况、及愈合过程中阴道分泌物性状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13例患者术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6±17.8)天,术后阴道创面完全上皮化过程中有8例出现少量阴道流血,1例有阴道炎发生,除3例患者仅随访2个月外,10例患者随访性生活均满意。结论影响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创面愈合的因素可能有术中腹膜游离的程度、术后创面的处理、佩戴模具的选择及佩戴模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孙刚强 《安徽医药》2003,7(1):26-27
目的 研究聚维酮碘溶液对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烧伤后期出现残余创面病人67例,应用1:10聚维酮碘溶液治疗30例,1:1000新洁尔灭溶液治疗37例,治疗时间均为1—2个疗程,每个疗程5—7d,以创面细菌清除率及愈合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聚维酮碘溶液治疗组创面感染菌种的总有效率和总清除率,分别为90.o%和86.o%,显高于新洁尔灭组的27.o%(P<o.05)和31.2%(P<o.01);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RSA的清除率和创面的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聚维酮碘溶液治疗烧伤创面疗效显。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对烧伤创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昆明系小鼠制成7%Ⅱ度烧伤模型,然后分为对照组、全身用药组及局部用药组,观察维生素C对烧伤创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C有减少烧伤创面组织氧自由基,减轻创面水肿、渗出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创面局部用药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方氨基酸脂质凝胶对创面修复与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脂质凝胶对实验性创伤动物创面修复与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烫伤模型,小鼠与豚鼠皮肤切割伤模型及家兔皮肤切割伤伴感染模型,测定皮肤愈合面积和菌量,评价药物作用。结果:复方氨基酸脂质凝胶对大鼠皮肤疮疡有促恢复作用,对豚鼠和小鼠皮肤切割伤有促愈合作用,对家兔切割伤后不滴加细菌与滴加金葡球菌或绿脓杆菌的皮肤愈合均有促进作用,其创面愈合百分率显著高于基质组。复方氨基酸脂质凝胶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在不同时间的菌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氨基酸脂质凝胶能促进实验性创伤动物创面修复,对细菌感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在深度烧伤残留小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临床深度烧伤残留小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常规清洗伤口后用德林莫糊剂涂抹创面,再用消毒油纱布覆盖。对照组创面清洗后用碘伏油纱布覆盖。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及疼痛度。结果实验组创面治疗后7d、14d时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烧伤残留创面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提前4~6d(P<0.01);实验组平均疼痛评分为(2.36±0.12)分,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为(4.35±0.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莫林可显著提高深度烧伤残留小创面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六味芦荟膏对感染性烧、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菲  朱毅 《中国药房》2006,17(10):733-736
目的:研究六味芦荟膏对感染性烧、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将Ⅲ度烧伤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模型大鼠与浅Ⅱ度烫伤创面感染绿脓杆菌模型小鼠分别随机分为赋形剂组、京万红阳性对照组与六味芦荟膏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记录创面面积、愈合时间,计算创面愈合率,以组织病理学评分考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六味芦荟膏均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P<0.05)。结论:六味芦荟膏对感染性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