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HBV基因组被确定后,就阐明了HBV编码的蛋白。在研究HBV受体、吸附、穿入靶细胞等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但HBV感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就HBV细胞受体及其感染宿主细胞早期过程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从HBV基因组被确定后,就阐明了HBV编码的蛋白。在研究HBV受体、吸附、穿入靶细胞等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但HBV感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就HBV细胞受体及其感染宿主细胞早期过程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HBV Pre 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应用双杂交体系统克隆与乙型肝炎病毒(HBV)Pre S1蛋白结合的肝细胞受体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编码HBV Pre S1全序列或部分序列与酵母蛋白GAL 4 DNA结合区域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质粒,应用这些质粒转化酵母报道菌株SFY526,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作为酵母中转录激活的指标。构建编码Pre S1全序列与GAL4 DNA结合区域融合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与CAT报道质粒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uh-7,使用薄层层析法检测细胞提取物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结果 全序列Pre S1蛋白与GAL4 DNA结合区域的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呈现转录激活功能,其转录激活序列被定位于Pre S1第21-47氨基酸之间。全序列Pre S1蛋白与GAL 4 DNA结合区域的融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未呈现转录激活功能。结论 HBV Pre 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功能,限制了研究人员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统克隆与Pre S1结合的HBV受体。然而,Pre S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未呈现转录激活功能。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体系统可能是克隆与Pre S1蛋白作用的肝细胞受体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对慢性乙型肝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彻底的解决方案,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它决定病毒能否成功感染细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病毒表面具有“细胞识别蛋白”,在宿主细胞表面则有相应的靶细胞受体。病毒侵入特定细胞的首要步骤是病毒颗粒与其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易感性和嗜肝细胞性,感染早期存在于HBV外膜的抗原特定肽段与肝细胞上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启动HBV的复制周期。因此病毒的受体是HBV进入肝细胞的门户,阻断HBV与其受体的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多数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的关系得到了鉴定,对HBV虽然报道了很多可能起作用的受体,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受体起关键作用。本文就HBV的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对慢性乙型肝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彻底的解决方案,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它决定病毒能否成功感染细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病毒表面具有“细胞识别蛋白”,在宿主细胞表面则有相应的靶细胞受体。病毒侵入特定细胞的首要步骤是病毒颗粒与其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易感性和嗜肝细胞性,感染早期存在于HBV外膜的抗原特定肽段与肝细胞上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启动HBV的复制周期。因此病毒的受体是HBV进入肝细胞的门户,阻断HBV与其受体的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多数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的关系得到了鉴定,对HBV虽然报道了很多可能起作用的受体,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受体起关键作用。本文就HBV的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HBx是哺乳动物嗜肝性 HBV的 X读码框所编码的 HBV中唯一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病毒蛋白质。这些调控作用包括 :激活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基因的转录、调控凋亡、抑制细胞中受损 DNA的外切修复反应以及激活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如 :MAPK、JAK、STAT的级联反应等 ;HBx通过这样的多种调控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病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以及宿主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的凋亡与癌变等过程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计算机预测结核分枝杆菌PPE家族蛋白MHC-Ⅱ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泛宿主表位,并利用γ干扰素释放实验进行体外验证.方法 利用网上数据库提取PPE家族全部蛋白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包括SignalP4.1,SecretomeP 2.0,DAS和NetMHCII2.2等分析工具预测、筛选出MHC-Ⅱ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泛宿主表位.最后利用γ干扰素释放实验进行合成肽段的体外实验验证其刺激激活CD4+T细胞的能力.结果 发现了34个泛宿主表位多肽,其中21个来自于PPE8蛋白,其余来自于PPE12、PPE21和PPE62蛋白.γ干扰素释放实验并未发现预测出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可刺激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IFN-γ的分泌,但来自于PPE8蛋白的两个泛宿主表位多肽可刺激少量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反应.结论 这些计算机预测出来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尤其是来自PPE8蛋白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可能是下一步亚单位疫苗或诊断性标志物的重要候选抗原.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初步探讨HBV与DNAJB4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用RT-PCR及Real-time PCR检测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中DNAJB4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构建DNAJB4启动子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与HBV、HBs、HBp、HBc、HBx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比较虫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在mRNA水平上,DNAJB4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是其在HepG2细胞中表达量的2.59倍,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DNAJB4启动子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HBV表达质粒共转染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是其对照组的2.28倍.转染HBs和HBc表达质粒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是其对照组的2.11倍和1.77倍,而HBx、HBp表达质粒对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结论 在HepG2.2.15细胞中,HBV能通过增强DNAJB4启动子活性增加DNAJB4转录水平的表达,其中HBs和HBc蛋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中的X基因及其编码产物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中惟一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病毒蛋白质。这些调控作用包括激活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基因的转录、调控凋亡、抑制细胞中受损DNA的外切修复反应以及激活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如有丝分裂原激酶(MAPK)、JAK、STAT的级联反应等。HBx通过这样的多种调控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病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以及宿主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的凋亡与癌变等过程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