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ang BZ  Qiu GX  Xu EC  Zhang J  Zhang WL  Wan XH  Gao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2-325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转子周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261例(265髋)手术治疗病例的术前、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平均年龄为79.5岁(75-96岁),术前平均患有2.6种全身性疾病。转子问骨折230髋,转子下骨折35髋。分别采用DHS、DHS+环抱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钉及股骨短重建钉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3min。224例(227髋)随访超过6个月,随访率86%。平均随访13.2个月(6-58个月)。206例骨折愈合(92%)。术后6个月功能优良率81%。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营养障碍、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结论不同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选择恰当的麻醉及固定方式有助于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将其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有效复位后,并固定患肢,实施动力髋螺钉结合拉力螺钉治疗。结果: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动力髋螺钉结合拉力螺钉进行治疗后,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均骨折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8.00%,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均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且并发症较少,可达到满意疗效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结果:35例骨折均在2~6个月骨性愈合,无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疗效评定:优22例,良13例。疗效满意。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康进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40-2141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近年发病率有所增高。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方法较多,当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1],但发生内固定失败者亦较多见。我院2002年至2004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2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64岁~82岁,平均73岁。Evans型7例、a型8例、b型5例、型4例、粗隆间骨折4例。1.2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硬脊膜外麻醉后,手术台上牵引复位,X线摄片满意。股外侧切口,显露大转子及股骨上段,自转子下2cm~3cm处放上已测量好的颈干角度数(135°~150°)的角规。角规的侧钢板用1枚…  相似文献   

5.
股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28%[1]。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根据骨折部位和患者一般情况选择髓内钉、动力髋螺钉、锁定接骨板或人工关节等内植物治疗。对于股骨干骨折和一般情况较好的65岁以下的股骨近端骨折,通常选择内固定治疗。术前拍摄 X 线片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和骨折线累及范围有助于选择合适种类和尺寸的内固定物。然而,由于股骨较长,拍摄其全长 X 线片需拍摄2张 X 线片,而且对设备要求较高,应具有拼接 X 线片的功能。此外,由于骨折移位的影响,不能单纯根据骨折术前 X 线片准确评估股骨长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术前准备、术中选择内固定物。人体四肢长骨与身高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股骨与身高相关性最高[2]。本研究通过拍摄健康志愿者的股骨全长 X线片并测量股骨长度,探讨成人股骨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股骨骨折选择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蛇头髁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1年~2010年采用切开复位蛇头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 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参照董纪元等提出的评定标准,优55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1%。结论蛇头髁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暴露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可靠、价格低廉,无需用C型臂透视,尤其适用于Boyd和GriffinⅡ型、Ⅲ型、Ⅳ型骨折以及老年全身情况差,需尽快结束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闭合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 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随访6~23个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良3例.结论 闭合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观点,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患髋能够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一种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由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临床分三型(顺转子间型、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无论哪型骨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X线摄片即可鉴别.常见于老年人,但其发生年龄比股骨颈骨折平均年龄更大,故并发症及原发病较多.由于该处骨折血运较佳,极少发生不愈合,因此进行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其治疗主要存在问题是如何防治髋内翻和全身并发症.我院至2004年以来对18例患者进行治疗、评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保守治疗及微创治疗有了一定见解,引文同业内人士斟酌,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7年4月间采用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66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6例,平均年龄72岁,60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高,术前疾病多,充分评估术前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张晓军 《中外医疗》2008,27(20):39-39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70岁或7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平均年龄78岁.按Evans分型:Ⅱ5例.ⅢA型18例,ⅢB型9例,Ⅳ型5例.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恢复了伤前的日常生活及行走.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坚强,利于患者 早期活动与康复,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汇总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骨一科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平均年龄78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体质差、合并症较多,术后并发症几率增加,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并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钢板对3例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螬果:3例患者X线摄片复查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弯、折断及滑脱现象,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4周)。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抗旋转力强、功能锻炼早、患肢功能恢复快、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Richard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6例经Richard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X线、肢体功能和恢复全身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4h坐起,8~10W扶拐下床活动。除1例住院图手术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加强图手术期管理。采用Richard钉治疗固定坚强,有利于骨折愈合,能早期关节运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A组(动力髋螺钉治疗)36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发生髋内翻、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钢板治疗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准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与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病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治疗。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通过临床检查、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同时与应用DHS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CP组5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平均9.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3个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期无死亡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功能的早日恢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在X线机拍片或C型臂监视下,采用135°DHS钢板螺钉对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内固定治疗。采用定期随访其X线片、测量X线片的尖顶距(TAD)、评估患髋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所有63例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TAD测量平均35mm,临床疗效评价:优52例、良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0.48%。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的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效患者,通过对术前、术后X线片进行回顾,分析其失效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其中10例重新行切开复位DHS再次固定,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7月间21例应用PFN手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19~76岁,按AO分类,采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进行手术操作。术后进行摄片评价,门诊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住院18天,术后随访X光摄片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21例中无髋、膝关节功能障碍.另2例患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PFN对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是一种损伤小、固定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近年发病率有所增高[1] 。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方法较多 ,但发生内固定失败者亦较多见。我院 1996— 1999年收治 2 8例 ,均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年龄 64~ 80岁 ,平均 70岁。EvansⅡ型 7例、Ⅲa型 8例、Ⅲb型 5例 ,Ⅳ型 4例、逆粗隆间骨折 4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 ,硬脊膜外麻醉后 ,手术台上牵引复位 ,X线摄片满意。股外侧切口 ,显露大转子及股骨上段 ,自转子下 2~ 3cm处放上已测量好的颈干角度数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特点、伤后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 ,探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老年股骨转子间不同类型骨折 5 1例 ,选用动力髋螺钉 (DHS)、Ender钉、13 0 °L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43例 ,满意率 98% (4 2 /4 3 )。骨折全部愈合 ,无断钉及脱出 ,无髋内翻畸形 ,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尽可能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