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个人物品交接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QCC小组、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ICU患者个人物品交接的缺陷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QCC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个人物品交接的缺陷率下降,患者满意率提高,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降低ICU患者个人物品交接缺陷率中,有利于降低ICU患者个人物品交接的缺陷率及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封闭式护理的理解,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压疮护理缺陷率中的效果。方法 2013年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为"降低高危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率",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对压疮护理缺陷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6个月后科室压疮护理缺陷率由23.20%下降至8.87%,压疮发生率由7.62%下降至2.38%,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压疮护理缺陷率及压疮发生率,建立了标准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流程,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9月本科新生儿390人次作为研究对象,自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等,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率由17.7%下降至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术后器械交接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术后器械交接现状进行查检、分析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并对活动前后术后器械交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由3.89%降至1.25%,合作科室工作满意度评分由(2.7±0.6)分提高至(3.2±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合作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患者安全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实施效果。结果:改善前后交接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9,P=0.001)。目标达成率为126%,进步率为73%。圈员运用品管圈能力、专业知识、脑力激荡能力、团结精神、活动参与度等明显提高。改善前后手术室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P0.01)。改善前后手术患者送回病房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P0.01)。改善前后护士主动交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4,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术患者交接缺陷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后器械交接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手术后器械交接缺陷发生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干预手术后器械交接工作。结果:手术后器械交接缺陷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77%降至活动后的1.7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手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的发生率,从而加快手术周转,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对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环节进行改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效果。结果:活动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低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改善工作流程,降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脑脊液引流置管的患者240例。以2015年4—6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前12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7—9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后120例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意外滑脱率;堵管率;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37.5%降至17.5%,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由7.5%降至2.5%,脑脊液引流管堵管率由12.5%降至3.3%,达到了制定目标。每名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5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在激发护理人员管理潜能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在降低护士出入量统计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成立科室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查找造成出入量统计缺陷的真因,结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优化出入量统计流程,通过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调查活动前后出入量统计的缺陷率和医生对出入量统计的满意度。结果:出入量统计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6.31%降至活动后的15.24%(P0.01),医生对护士出入量统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结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有效降低了护士出入量统计的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士形象和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率,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322-3324
探讨品管圈降低ICU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效果。于安阳地区医院挑选出成员组成品管圈,品管圈活动主题选定为降低ICU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拟定活动计划并按步骤实施,确认活动效果。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从41.33%下降到12.33%,降幅率达70.16%,目标达成率为82.22%。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ICU护理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得到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肖  张红  丁翔  刘玲  卓琳  耿春密 《护理学报》2016,23(8):9-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器官移植中心责任护士交接班内容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8名器官移植中心责任护士按自愿原则组成"链接圈",以"降低器官移植中心责任护士交接班内容的缺陷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责任护士交接班内容缺陷.结果 器官移植中心责任护士交接班内容缺陷率由品管圈活动前8.67%下降至活动后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器官移植中心责任护士交接班内容缺陷率,促进了器官移植中心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修订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流程、护士与护士交接班流程、培训护士相关知识。[结果]术后病人引流管的缺陷发生率从20.43%降低为4.1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本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对本科3月份科室一级质控护理记录缺陷项目及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运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积极实施、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由开展前12.97%降低到4.8%。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骨科外来器械包装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验证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实践前后骨科外来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 骨科外来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由品管圈实施前的10.97%(49/447)降至实施后的2.14%(1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27,P<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控制中有效降低了包装缺陷的发生率,优化了骨科外来器械包装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有助于外来手术器械再处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搬运骨折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75.2%下降至27.8%,目标达成率100%,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ICU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3年1—5月患者身体约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制定整改措施,与2013年6—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约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约束缺陷事件从活动前的24.7%降低至活动后的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约束缺陷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胡燕 《当代护士》2017,(11):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住院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前腕带缺陷率为35.63%,品管圈活动后腕带缺陷率为7.59%,腕带佩戴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规范腕带佩戴,提高护理人员腕带核对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