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泉  于静 《北方药学》2015,(4):170-171
目的:对不同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综合分析不同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影响,进而探讨合理给药的途径。结果: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临床适应症的选择、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患者的顺应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应根据产品的剂型特点及使用途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合理应用原则及方法。方法针对不同药物剂型,探讨合理的给药途径。结果目前临床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舌下给药等,药物剂型包括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和(或)剂型,其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给药途径或药物剂型不合理,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用药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剂型和不同的给予途径的临床合理应用性。方法通过对临床不同药物剂型和不同给予途径产生的不同药效的分析,以探讨合理的给药途径。结果目前临床上的药物剂型主要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软膏剂以及气雾剂等;给药的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注射用药、口服给药以及舌下给药;同一药物给予不同的剂型治疗所发挥出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由于药物剂型复杂,并涉及到多种方面的内容,药效也会随着药物剂型的不同和给药途径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用遵循用药原则,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列举滥用药物剂型的现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给药的途径与方法对剂型的制备特点、质量要求、临床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 了解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才能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确使用药物剂型,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药物常用剂型的特点,探讨不同剂型对疗效的影响,介绍常用剂型的正确使用。结果药物的剂型不同,对药效有极大的影响。结论选用合适的药物剂型,通过正确的给药途径,合理使用,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常规剂型和新剂型,为相关剂型的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对治疗癌痛的阿片类常规剂型(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和新剂型(口含剂,喷雾剂,泡腾片等)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目前国内外强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存在多种剂型,无创给药的制剂仍然是使用最为广泛和依从性较好的剂型。结论根据不同给药途径的特点,选择切实有效的阿片类给药剂型,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药剂师对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在临床医学中针对临床上出现的药物剂型使用不恰当以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现象,我院药剂师运用科学的知识来对60例患者指导用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以及给药途径对他们合理用药。结果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在经过药剂人员合理的用药治疗后,有58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在出现好转后自行出院,1例患者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治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好转率为96.67%。结论药物剂型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选择使用;同时要加强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规范使用,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方法:从临床实际中探讨影响抗精神病药合理使用的因素。结果:治疗效果与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剂型和用法、给药方案等有很大关系。结论: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随意改变药物给药途径不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药物的合理剂型决定药物的给药途径,随意破坏药物合理的剂型或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都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甚至会引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制剂与药物经同一喂养管管饲时的相关问题,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分析导致喂养管堵塞、药物药效学/药动学和理化性质变化及不良反应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EN支持时管饲技术、药物性质、EN制剂、给药方式、冲管液、冲管方式及冲管频率等因素均可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EN制剂与药物经同一喂养管管饲时,需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合适的给药方法和正确的冲管方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楠  杨明 《海峡药学》2013,(12):135-136
目的 对眼部给药系统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总结近年来眼部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影响眼部给药好坏的因素及提高眼用制剂作用效率的方法.结果 眼部给药存在给药屏障,药物可分别经角膜途径和结膜途径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和全身治疗作用.生理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及剂型因素均会对药物在眼部传递产生影响.结论 通过加入渗透促进剂、改变药物的剂型及减少给药体积可有效提高眼用制剂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疗效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正光  刘周文 《中国药房》1997,8(4):192-192
中药作为临床防治疾病使用时,必须把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接触或导人机体才能发挥疗效。合理的药物利型及给药途径的设计和选择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药剂制备和临床应用中常易被忽视。笔者就对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互选择中药剂型的依据中药有传统和现代的剂型,类别甚多。剂型的选择不仅是要贮藏、运输、携带、使用方便,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来确定。梁代陶弘景指出:“疾有直服九者,直服散者,直服汤者,直服膏者亦…  相似文献   

13.
吸入给药装置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剂型是将药物制成的适合于医疗用途和患者使用的给药形式,任何一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剂型。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的不同会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如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调节药物作用的速度、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等。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和定位治疗的目的,研制成功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靶向给药制剂、应答式给药系统等,许多制剂已经在临床广泛地使用。各种剂型都是针对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治疗的不同疾病和用药部位的需要而制成,相同药物的剂型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剂型药物释放机制不同,用法、用量也不尽相同。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的影响,正确地使用对疾病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不当或错误地使用,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起不到应有治疗作用,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起,增设"剂型与疗效"栏目。"剂型与疗效"栏目的开辟,将尝试分别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不同药物的剂型特点、用法及常用制剂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这些药物制剂提供参考。本栏目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赵荣生主任药师和解放军306医院吴久鸿主任药师做栏目主持。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指导临床用药的要点是在全面掌握病情、患者和药物的基础上明确药物治疗的目的;选择用药时机、制定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剂量与给药间隔和疗程,分析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并对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15.
2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报告的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年我院已报告的ADR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我院2007年报告的ADR217例,涉及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等17类药物,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联合用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多,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症。217例ADR中,214例转归较好,仅3例留有后遗症。结论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原则,针对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采用正确的剂型、恰当的给药途径,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东鹰  蔡映云 《上海医药》2005,26(3):122-124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要点是在全面掌握病情、病人和药物的基础上明确药物治疗的目的;选择用药时机、制定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剂量与给药间隔和疗程,分析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并对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17.
许恒忠  李金英 《中国药业》2009,18(20):46-47
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如果能对药品品种、剂型、给药途径、间隔时间与疗程等进行合理选择,并考察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分析药物疗效,参与临床实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管饲给药的 相关问题,以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从药物剂型、给药时机、管饲方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 结果:管饲给药各项合理率均有提高,且药物剂型、给药时机的合理率提高显著。结论: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治疗团队形成专业互补,促进管饲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合理使用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方法运用药剂学、药理学原理对临床常见几种药物剂型不合理使用的做法进行分析,呈明其弊端,并提出合理使用剂型的意见、建议。结果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延误病情,还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药物剂型的掌握,合理使用药物剂型是临床医师、药师的共同责任;同时研制更多新剂型特别是更适于儿童的新剂型,供临床选择应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合理、方便用药,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癌痛管理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疼痛控制可以增加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选择正确的阿片类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间隔是癌痛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阿片类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详细分析了口服给药途径、经黏膜/皮肤给药途径、静脉/皮下给药途径、轴索镇痛等4类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护人员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