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惠园  赵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97-1898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2-10月来我室就诊的31例患者54条下肢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收取的30例正常患者的60条下肢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股浅静脉、腘静脉的内径、瓣膜的返流程度及持续时间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腘静脉内径及股浅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正常人的股浅静脉内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静脉瓣返流部位分析对比P<0.001,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瓣膜的返流程度及返流部位明确,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而在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手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2.
严家宏 《海南医学》2005,16(4):85-86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显像。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 38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其中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有30例共38条患肢,继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 全患者有8例,共10条患肢)。结果38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病人均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和腘静脉的内径增 宽,CDFI:能清晰显示双向彩色血流信号和静脉瓣返流频谱。结论 下肢深静脉瓣返流速度5-25cm/s,返流时 间>0.5s,彩色多普勒超声就能够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这不仅能对外科手术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而 且可以在术后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对静脉血流返流程度定性诊断。方法对600例经二维(2D)、血管改善技术(Cvlaify VE)、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静脉的超声结果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指标及诊断价值。结果 600例中98例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有108条,左下肢54例,右下肢44例;其中大隐静脉60条,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大隐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小腿交通静脉8条。Valsalva试验,交谈和站立结合CDFI血管腔内均出现双向血流;PW:VCT≥0.7s、Vmax〉7-10cm/s定为判断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阳性指标,根据VCT的大小分为Ⅰ、Ⅱ、Ⅲ、Ⅳ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返流程度,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4.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49例,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平均血流速度较健侧低(P<0.05),患侧大隐静脉内径较健肢增宽(P<0.05).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血管结构、血流状态、瓣膜有无返流等,对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观察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肢,栓塞段及其远端静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均与健肢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因其具有无创伤、可重复、可提供静脉的断面解剖信息及功能信息、可以观察深静脉瓣开放的情况以及反流的分布和程度等优点,目前逐渐成为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5年5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38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2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38例(40条下肢),男22例、女16例;年龄30~6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根据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时彩色反流束的形态、部位、数量来判断瓣的形态结构。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61例,其中女17例,28条腿;男44例,58条腿,共86条腿。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彩色反流束同一形态、同一部位、同一数量;彩色反流束不同形态、不同部位、不同数量及反流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术后瓣膜解剖形态相比较。结果反流柬形态不同、出现部位不同及数量不同,瓣膜形态各异;反流持续时间长短与瓣膜形态不相关。结论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反流束不同,瓣膜解剖形态相差较大,该研究对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瓣的解剖形态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 2 4例 ,共 36条患肢静脉血管 ,并与正常下肢静脉对比。 结果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较正常组低 (P<0 .0 5 ) ;乏氏动作后 ,血流返流时间较正常组长 (P <0 .0 5 ) ;血管内径中仅大隐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 (P<0 .0 5 )。患肢血管中深静脉内径与正常组对比无明显差别。 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检出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芳  钱梅梅  袁长翮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639-639,641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总结最佳超声检查途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管壁、内膜、管腔内回声。并测量受累部位的血栓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血管内血流充盈情况及有无狭窄,同时利用Valsalva试验判断邻近静脉瓣功能。结果左下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超声表现为腔内有实性回声充填,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彩色血流信号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无血流或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直观性、可靠性,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 (彩超 )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 4 6例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 ,描述了正常下肢静脉血管 ,深静脉血栓 ,静脉瓣功能不全 ,静脉炎的声像图表现 ,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超声检查技术和体会进行了讨论。结果 :4 6例中完全性血栓 2 7例 ,部分性血栓 14例。其中 2 7例下肢股深静脉血栓 ,12例大隐静脉血栓 ,2例月国静脉血栓 ,5例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炎。结论 :彩超对下肢静脉疾病检查安全、迅速 ,可了解血管、血流状态和血管周围情况 ,解释原因不明的下肢肿胀 ,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 ,利于疾病的随访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静脉血栓66例,单发于右下肢静脉血栓3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24例。股总静脉:CDFI检查结果为阳性股总静脉血栓40条,DSA检查结果为44条,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0%、81.8%及75.0%。股深静脉: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60.0%及71.4%。股浅静脉:77.8%、81.8%及71.4%。腘静脉:92.3%、92.3%及92.3%。胫前静脉:72.2%、75.0%及80.0%。胫后静脉:81.3%、83.3%及75.0%。不同节段CDFI、DSA检查结果对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时手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确诊,采用PTFE人工血管补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治疗的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反流血流持续时间均〉0.5秒。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尤其反流持续时间大于0.5秒,可以作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静脉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手术治疗前的一项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肺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证实确诊肺栓塞患者18例,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右心及肺动脉血栓回声及右心结构和功能状况、三尖瓣返流程度及肺动脉压以及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栓塞.结果:1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直接检出肺动脉内血栓回声4例(22.2%);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12例,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8例,频谱多普勒显示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明显增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溶栓后48h多数患者右心功能即有明显改善,一周即恢复正常;18例患者中检查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7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内血栓直接检出率较低,但多数患者能检查到右心系统功能异常,在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了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研究分析。结果:DVT在超声上可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腔内实质回声,按压静脉未变形,静脉瓣固定等,彩色多普勒可通过被栓腔内未有彩色血流而确诊DVT,同时彩色多普勒可鉴别被栓静脉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并可通过静脉栓子内及周围的血流显示来确定侧支形成和再通的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联合常规超声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系统,对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进行诊断检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肢深静脉的检查与诊断,确保患者诊断结果.结果: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3例患者为左下肢血栓形成,6例患者为右下肢血栓形成,3例患者为双下肢血栓形成,通过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病史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均被诊断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对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很好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