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本院一年零10个月内镜诊断的胃隆起性病变(GPL)241例252个病灶,提出老年男性多见。在内镜下鉴别诊断时按日本山田分型,然后详细从正面、侧面观察隆起形态,表面性状,光滑程度、颜色、软硬度、活动度以及有无粘膜桥,可区分为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之隆起,区分良恶性质,结合病理做出诊断。粘膜良性以炎性隆起,疣状胃炎,再生性息肉多见;恶性以BorrmanⅠ型进展期癌较多,Ⅰ型早期胃癌较少。粘膜下层肿物(SMT)较少见。对GPI如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将对诊断隆起型胃癌、特别是隆起型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镜超声检查(EUS)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1],对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隆起病变的检查有着其他现有检查仪器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我院22例内镜检查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隆起病变的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7月至12月共对内镜检查提示的食管、胃粘膜或粘膜下病变患者22例进行了EUS,其中粘膜病损9例,粘膜下隆起病变13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6.1岁。12 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 仪器设备为日产PentaxFG36ux/HITACHIEUB555G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超声频率为7…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61岁。因胸骨后疼痛,渐进性吞咽困难1个月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6cm处,于食管左后壁见菜花样隆起物,约占食管周径的3/4,隆起物表面粗糙僵硬,触之易出血。食管腔明显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检结果为食管中段鳞癌。X线钡餐示主动脉弓上2cm向下有一长约9cm的粘膜充盈缺损。由于病变位置较高,癌性狭窄范围超过9cm,  相似文献   

4.
食管结核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1岁。因渐进性吞咽困难 3个月入院。入院前 1月曾在某县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癌 ?”。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 Hb122g/L, WBC13.4× 109/L, N 0.75。血沉 19mm/h。胸片正常。食管 x线钡餐示:食管下段距横膈约 6cm见一充盈缺损区,约 1.0× 2.0cm大小,食管壁柔软,部分钡剂尚能通过,考虑食管良性肿瘤可能。胃镜检查:距门齿 35cm处食管前壁有一 1.0cm× 1.0cm× 0.5cm粘膜隆起,表面有一小溃疡,胃镜尚可通过食管,活检时见隆起粘膜呈…  相似文献   

5.
食管异位胃粘膜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1年 5月~ 1999年 5月 ,内镜检查中发现比较少见的食管异位胃粘膜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2~ 62岁 ,平均年龄 39.2岁。所有的患者均有不规则性上腹部疼痛 ,伴有咽感异常 ,胸骨后闷痛 ,烧灼感及返酸症状。少数患者有吞咽不适或不畅症状。发病 7天~ 12年。 18例患者均行食管胃肠钡餐摄片 ,检查结果 ,11例食管炎 ,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 内镜检查  18例患者的病灶均为不规则粘膜暗红或深红色 ,酷似胃粘膜样斑块 ,表面尚光滑 ,分布在食管各段各壁 ,与正常的食管粘膜有明显的界线。病灶直径为 0 .2~ 2…  相似文献   

6.
小探头超声(MPS)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传统内镜尚难对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的性质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作出判断。本文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MPS)检查在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手术患者39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于内镜检查的同时行MPS检查,其结果与常规内镜下的肉眼诊断、病理活检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对粘膜隆起病灶且内镜下病理活检阴性的患者,与手术发现比较。MPS的诊断准确率为90.5%(19/21);而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MPS的判断均与手术后结果相符100%(23/23)。结论对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的性质鉴别,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及病理活检,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对消化道肿瘤,MPS仅对肿瘤浸润消化道壁的深度能作出准确判断,而对周围淋巴结累及与邻近脏器转移的诊断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镜端透明帽吸引法粘膜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帽吸引法的适应证、操作技巧、诊治消化道扁平隆起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粘膜下层注射肾上腺素盐水,使病灶明显隆起,镜端连接透明塑料帽,将病变组织吸入透明帽内,圈套器套取病变组织后高频电凝切除。切下组织全部收集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共切除33个病灶,除1例食管平滑肌瘤和1例残胃Ⅱa c型早期癌未完全切除外,另31例均切除完全。全部病例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内镜随访1-12月,除前述的1例残胃早期癌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透明帽吸引法粘膜切除术对消化道扁平隆起病变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应证广、安全有效的切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因反酸、胸骨后疼痛,暖气1个月,在我国行无痛胃镜(静注丙泊酚150mg)检查,发现距门齿30cm处食管右壁一直径约0.5cm结节状、白色半透明样隆起,表面无充血,周置黏膜无异常,贲门口周围黏膜点、片及条状充血,胃窦黏膜红白相间。活检钳触之质软,活检3块后隆起基本消失(图1)。诊断食管下段隆起病变,性质待定。1周后理报告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图2)。按食管炎正规治疗15d胃镜复查原病变位置发滑、平整。  相似文献   

9.
自从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共 2 876人次,对其中 98例食管、贲门可疑病灶胃镜下直接喷洒 1%甲苯胺蓝溶液染色后取活检,结果检出食管癌 9例,贲门癌 10例,粘膜非典型增生 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98例均来源于同期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最大 79岁,最小 15岁;其中男 52例,女 46例。主要症状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感或有梗噎感,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胀痛及恶心呕吐。常规做胃镜检查,当发现食管粘膜有灶性充血、糜烂、白斑或者粘膜粗糙不平,结节样隆起;贲门粘膜有水肿、糜烂,易擦伤出血…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病变的种类较多,内镜检查对其中的部分病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对源于上消化道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以及消化道管壁外的脏器和(或)肿瘤压迫所引起的隆起性病灶,应用内镜和X线检查进行诊断均较困难,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此类病灶的诊断则有较突出的优越性。现将本院67例上消化道病变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9年3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了内镜下发现的上消化道病灶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食管癌全食管粘膜碘染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作用。方法:440例进展期食管癌行术前全食管粘膜碘染色检查,对不染、浅染、染色不均等染色异常区行粘膜活检,切除标本行次连续切片检查。结果:55例有染色异常,其中表现为主癌灶外另灶48例,主病灶范围较染色前内镜所见明显扩大7例。51例因染色发现更改了手术方式,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术后病理结果,鳞癌46例,中、重度异型增生8例,1例碘染色异常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正常。结论: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发现同时存在的其他病灶及进一步确定病灶范围。  相似文献   

12.
食管腺贮留囊肿为食管腔内微小隆起性病变。我院发现5例,报告如下。资料及内镜表现: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56岁.4例有吞咽困难、异物感或隐痛,1例有上腹痛、返酸、胸骨后烧的感。食管钡餐检查3例阴性,2例疑为占位病变。内镜检查5例病人发现6个微小隆起,4例单发,1例多发(2个病变);隆起呈丘状,基底较大,苍白色或半透明,质软;与周围粘膜分界清楚,管腔无狭窄;活检钳夹破后流出胶胨样成清鼻涕样物质,流出后,隆起即时减小或塌陷。1-4周复查,内镜及食管低压双对比造影隆起均消失。讨论食管腺贮留囊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不适、腹胀1年就诊。院外门诊胃镜提示食管下段黏膜下隆起病变,病理报告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增生伴出血。患者一般检查无异常,头颅五官正常,心肺听诊阴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局部隆起病灶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呈均匀低回声,包膜完整,诊断为食管下段黏膜肌层平滑肌瘸,见图1。择期行EMR,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 58岁进食时感胸骨后不适、疼痛40余天。有腰椎结核病史。查体:体质消瘦,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食管造影:钡剂通过顺利,食管中段见1×0.5cm龛影,粘膜破坏、管壁略僵硬,可疑食管癌。食管镜检查:距门齿28cm见食管右侧壁1×1cm溃疡,边缘隆起、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报告:食管粘膜增生、不排除癌。左侧部胸探查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误诊为食管尖锐湿疣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8月,加重伴胸骨后疼痛2月于1997年4月21日入院,无发热、咽痛、恶心、呕吐及腹痛,无咳嗽。近2个月来吞咽困难加重,仅能进流汁饮食,伴胸骨后持续性隐痛,无放射痛;体重略有减轻。曾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2~26cm处食管前壁有乳头状隆起性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正常,病理报告食管粘膜上皮乳头样增生,角化不全,浅层棘细胞胞浆空,核大深染(挖空细胞),基底细胞增生,上皮层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人乳头状病毒(HPV)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病理诊断为食管粘膜尖锐湿疣。患者既往无冶游及不…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用镜端透明塑料帽吸引法对42例行消化道粘膜切除术,全部病人进行了内镜随访,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一、病例选择:42例均为胃肠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大肠的扁平隆起型病灶,应用常规圈套电切困难者。大部分病人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位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二、器械准备:除了电子胃镜或肠镜,内镜注射针,高频电发生器外,还需准备前端有内槽的透明塑料帽和可圈盘在透明帽前端的圈套器(Olympus 4Q型)。透明塑料帽分直式或前斜式、胃镜专用或肠镜专用等型号,根据切除部…  相似文献   

17.
Dieulafoy病:超声内镜检测及其引导下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eulafoy病的典型形式是散在的粘膜缺陷引起消化道反复严重出血。内镜下的表现不一,可在外观正常的粘膜上见一粘膜糜烂(<5mm),伴一突出动脉;也可为一新鲜附着血块,与外表正常粘膜或小糜烂处有一狭点粘连;或是在正常粘膜上仅见一隆起红点。本病在非活动性出血时很容易漏诊,至少有1/3的病例需多次内镜检查。活动出血时,上述异常多数位于胃上部,亦可见于食管、胃窦以及大、小肠。超声胃镜可显示胃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因上腹不适1月余,伴烧灼感、反酸。于1995年6月在本院行内镜检查,于十二指肠球下壁见一米粒大小隆起,局部活检证实为类癌。因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上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故建议密切随访。于1996年8月2日再次内镜检查,镜下表现同前,肿瘤局部未见明显变化。体检: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异常发现,无类癌综合征表现。镜下表现及病理: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正常,胃窦粘膜红白相间,幽门口开放良好。于十二指肠球下壁见0.2cm大小的粘膜隆起。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多中心微小类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并为食管结核的内镜、超声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中39例食管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归纳食管结核患者的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结果 3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7岁;结核病变发生于食管中段29例,食管上段、下段各5例;内镜表现为隆起型30例,溃疡型9例;超声内镜表现为食管壁增厚9例,壁内占位17例,壁外占位累及食管13例;其中28例(78%)伴有食管旁及纵隔钙化淋巴结,且多数病变处食管外膜中断与壁外钙化淋巴结相互融合.结论 食管结核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可表现为隆起型和溃疡型,超声内镜最主要特点是食管壁内或壁外占位或管壁的全层增厚,往往伴有食管壁外或纵隔多发肿大的钙化淋巴结,这一特点为食管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初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农民,胃镜号:7260。因饮酒时咽下一块小鸡骨后剧烈呕吐伴胸骨后疼痛20小时,于1991年12月23日行内镜检查。2%利多卡因口咽部喷雾麻醉后,用GIF—XQ20型胃镜检查,距门齿25~20cm处,食管前壁及右侧壁粘膜剥脱,呈鲜红色,伴有少量渗血。剥脱区周边粘膜微隆起、松弛,其余食管粘膜未见异常。胃十二指肠无明显异常。内镜诊断:食管粘膜局限性剥脱。术后给予无刺激性流质饮食,雷尼替丁15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