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官聚  吴树才  池跃朋 《河北医药》2009,31(10):1246-1248
1882年德国兽医发现结核杆菌,第一次明确了结核菌的病原体,为人类更好地研究结核菌,防治结核病奠定了基础。在近100多年间,对控制结核病的成功人们曾乐观地预言,在20世纪末即将消灭结核病。在20世纪70年代,几个发达国家结核病发病率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使之成为罕见病。因此,有的国家曾把结核病医院或结核科撤销。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但没有消灭结核菌,反而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和不规范应用抗结核病药物使结核病迅速复活,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中期青霉素用于梅毒治疗后,梅毒已几乎被消灭,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梅毒的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截止到2010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总数为358534例,其报告病例数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细胞免疫低下患者更易患病~[1]。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dum)可侵入40%早期梅毒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又叫苍白螺旋体[1]。我国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消灭梅毒,但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血清梅毒抗体是诊断梅毒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梅毒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和血清检查,常见的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4.
张惠玲 《河北医药》2012,34(20):3144-3145
2010年6月3日卫生部颁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至2020年)》,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有效遏制梅毒疫情的快速上升;通过10年努力降低一期和二期梅毒发病率,并实现基本消灭先天梅毒的目标。可见,现阶段做好预防和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重要性。为准确掌握孕产妇梅毒流行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预防控制措施,现将2006至2010年观澜街道孕产妇梅毒疫情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广西南部浦北县1952—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患者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70年代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 882.72/10万、97.12/10万和11.64/10万,基本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20世纪50、60年代的死亡病例分别为74、21例,而后未发现疟疾死亡病例。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疟疾病例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占83.10%(944/1 136),人群发病率为18.94/10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人群发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0.15/10万。结论该县自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在当地得到有效控制,但对流动人口中的疟疾患者应该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正>多数人认为梅毒在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复燃,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张子平等[1]认为我国已经步入神经梅毒的高峰期。近年来关于神经梅毒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长江中下游两岸和江南地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患者的脾脏显著肿大是临床症状之一,大多由血吸虫病引起。而在长江以北,过去有黑热病流行,目前已消灭。但对上述地区老年人显著的脾脏大,仍应考虑黑热病所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发病率很高,患了疟疾以后有些人也会导致“脾肿大”。也常听说某人打架斗殴或运动损伤导致“脾破裂”,需要摘除脾脏。所以,脾脏给人的感觉比较娇嫩、脆弱,“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越边境靖西县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0~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年代人群疟疾发病率为96.94/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11.06/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20世纪80年代下降为1.53/万,20世纪90年代为0.40/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居民中仍然发现有恶性疟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同时有恶性疟感染者。本世纪以来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当地人群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06/万。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孙红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26-3626
我国早在60年代就已基本消灭梅毒,但是近年来随着性病在我国的再度蔓延,梅毒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灰复燃.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几乎全身各个器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1],又可呈潜伏状态,是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极其严重的性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它是微小生物苍白螺旋体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是可防治的。1964年,我国向全世界宣布"国内基本消灭了STD"[1],当然也包括梅毒在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已升至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第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