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2007年3月术后及治疗的35例胃癌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胃癌手术后的4~12d,35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7例,4 周内治愈32例.结论 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康健 《中外医疗》2008,27(19):36-3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14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10~41d后恢复胃动力而痊愈,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注意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围手术期的处理、术式的选择,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坚持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3~5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30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3d;29例经非手术治疗后12~38d痊愈出院,1例因住院期间出现心肌梗死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7年3月收治到16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d。13例进行保守治疗后于手术后7~90d(平均25—43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后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另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11d,全部经非手术治疗在术后11~34d恢复。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均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医患双方的耐心和信心对治疗起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12~52d恢复正常胃功能,痊愈出院。其中治疗3周内胃功能恢复22例(78.6%),3周以上胃功能恢复6例(21.4%)。结论科学完善的非手术治疗,可快速有效地恢复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4年我院收治的13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d。13例胃瘫中,1例术后32d恢复胃动力,2例24d恢复胃动力,其余20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王海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03-470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6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确诊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者发生于术后3扣13d,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于非手术治疗后7d-20d恢复。结论对明确诊断为腹部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给予合理的保守治疗,一般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3~10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于术后14~35 d恢复胃肠道功能,平均21.3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胃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胃排空障碍,同时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张光军 《海南医学》2008,19(2):39-4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2006年收治的32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9天.30例(94%)经非手术治疗后14~36天恢复胃动力,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1.
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241例胃切除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中有8例(3.3%)在术后3~10d时出现FDGE,依据临床表现、胃造影和胃镜检查确诊。经非手术治疗10~60d后,8例均治愈。结论 FDGE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责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食管癌、责门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出现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非手术治疗5~21d后全部治愈;如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应及时手术治疗。结论 食管癌、责门癌术后胃功能排空障碍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302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2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FDGE,发生率为4.0%。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定。其中毕Ⅱ胃肠吻合术患者FDGE的发病率为5.6%,显著高于毕Ⅰ式的2.4%。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0~36d内治愈。结论:FDGE是胃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毕Ⅱ式吻合术后易发。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在上腹部手术后5—14d,31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8。51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死亡。1例于手术后51d恢复胃动力,为再次手术患者。结论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是目前诊断胃排空障碍方便、可靠的方法,采用TPR、EN及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可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恒 《海南医学》2005,16(9):19-2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窄障碍均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3-12天。2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0例(41.67%),4周内治愈14例(58.33%)。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可能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7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12例FDG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 术前低蛋白血症、贫血及幽门梗阻患者PDGE发生率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参明确诊断,所有病人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是确诊PDGE、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FDGE一旦确诊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5月~2005年12月发生的7例非胃手术后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胃手术后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4~8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呕吐。7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15~24天恢复胃动力。结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FDGE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临床表现结合胃镜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年来该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43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10d ̄34d的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静脉营养支持辅以胃肠动力药配合治疗均可以治愈。明确诊断是关键,胃镜检查和胃肠道造影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腹部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0-50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明确诊断是关键,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电针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