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中书  邱明才 《天津医药》2001,29(6):380-382
多年来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在临床诊断中常遇到困难,有时甚至误导治疗。自从199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以来,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1](diabotes mellitus,DM)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原因众多,主要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又称1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2型)。1型DM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异源性障碍性疾病,通常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由于异种基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以及胰岛素的耐药性,约有5%的NIDDM可逐步转为IDDM,同时有胰岛抗体。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LA -DR3 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相关性。方法 对 10 0例汉族正常无血缘关系的个体和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 5 4名汉族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患者 ,采用非放射同位素地高辛标记的DR3 基因碱基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DRB10 30 1,0 30 2 ) ,进行斑点杂交 (Dot,blot)。结果 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DR3 基因 (DRB10 30 1)携带者为 6 % ,而IDDM病人高达 5 3 6 % ,RR =18 17(P <0 0 0 1)。结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HLA -DR3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该基因可能就是我国汉族人群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Pickup 等1977年首创携带式双速注射泵作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Continuous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简称CSII)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取得满意效果。我们于1982年1月以来,对3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用此疗法,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CSII)采用原用于肿瘤化学疗法的持续微量注射器 F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口服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志梅  阮健 《药品评价》2004,1(2):138-140,143
1糖尿病流行病学及其治疗   糖尿病是世界第三大疾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糖尿病,我国约4000万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抗性,传统治疗药物有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1].……  相似文献   

7.
<正>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约90%的糖尿病人属于后者。其中大多数都需要在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约30%发展为DN,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约4%~20%发展为DN。近来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除了能抗高血压外,且有保护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能预防和治疗DN,我院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降血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航 《海峡药学》2005,17(3):4-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日俱增,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是一种与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糖尿病)两类。  相似文献   

10.
急腹症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其中>60岁28例.入院时已确诊糖尿病者31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1型)2例,胰岛素非依赖型(2型)29例;无糖尿病史8例.本组病例均行急诊手术.结果 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为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术前漏诊2例,死亡2例.结论 重视与正确处理围手术期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素是围手术期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两种患者在自主神经明显发生病变之前心率变化很少,心率变化少被认为是去副交感神经状态和自主神经早期病变的反映,有的作者应用功率谱议分析24小时心电图证明中年糖尿病患者心率节律有异常改变,证明这些患者夜间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80%-90%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也不得不在某个时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口服会被消化和破坏,因而需要皮下注射。刚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时病人会感到不安和有顾虑,应鼓励病人把心中的恐惧和不安说出来,这将有助于病人解除顾虑。因此,对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我们应对病人进行有关胰岛素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起病急骤,胰岛细胞抗体大都阳性,其症状的出现与病情进展常以周为时间计算单位,但临床上部分病人起病缓慢,开始阶段表现酷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数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最终演变为IDDM。此组病人,目前称之为缓慢进展性胰岛素依辕型糖尿病(SPIDDM),或晚发IDDM。  相似文献   

14.
对1995年治疗的42 例糖尿病(DM)患者出现的清晨高血糖现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 例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龄21 岁~68 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3 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9 例(排除继发性糖尿病)。病程30 d~19 a。合并肾病者7 例、神经病变9 例、高血压13 例。IDDM及6 例NIDDM采用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余23 例NIDDM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雁 《海峡药学》2007,19(11):77-80
本文通过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的致病机理的研究现状,重点概述了目前临床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使用情况,以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M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大约40%~50%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约5%~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可出现此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MN)是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据统计,死于DMN者比死于非DMN者多17倍,而DMN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临床DMN),其病程将难以逆转。因此,DMN的早期诊断,是DMN防治的关键,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用于早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型糖尿病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型糖尿病 )。 型糖尿病多为胰岛素绝对缺乏 , 型糖尿病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发病危险因素有肥胖、增龄、运动不足、糖尿病家族史等 ,而糖尿病并发症的致残、致死率很高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 ,寻求合理的预防措施 ,防治各种并发症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尤为重要。近年来到我院治疗及体检发现的 型糖尿病患者有 10 0多例 ,其中有的已经发生并发症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全身疼痛 ,四肢无力 ,不…  相似文献   

18.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临床诊断糖尿病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对OGTT的服糖量、峰值、时间等仍有很多不同意见。然而OGTT对诊断早期糖尿病或有关糖代谢紊乱疾患的价值是肯定的。本文对单纯性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及正常人共51例进行了OGTT,血磷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治疗糖尿病药物——那格列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NIDDM患者占总病例的80%以上,其特征为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多,这些病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可能正常或偏高,进餐时胰岛素早期释放减少(第一时相),加重了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汤磊  杨玉社  嵇汝运 《药学学报》2001,36(9):711-71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 ,病人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 ,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病变及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接近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  临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 1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是由于胰岛 β细胞损害引起胰岛素分泌水平极低而致高血糖 ,约占糖尿病人的 10 %。其治疗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给予胰岛素。另一大类为 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 ,是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及胰岛素作用环节不健全而致血糖水平升高[1] 。对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