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钼靶片中乳腺癌微钙化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征象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病例115例,钼靶X线片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明确钙化并根据钙化及相关表现分组。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根据癌细胞核内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各钙化组分别与ER、P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的有无、微钙化数目、钙化类型与肿瘤细胞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微钙化多见于导管癌,占53.33%,是钼靶片中无肿块表现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微钙化表现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表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24/47例),而钙化数目较少(<20枚)的乳腺癌更易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6/24例)。结论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钙化表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作为乳腺癌ER、PR表达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乳腺钼靶成像(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乳腺癌的PCM表现。结果:115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导管原位癌7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X线表现为单纯钙化8例(6.96%),单纯肿块51例(44.35%),钙化伴肿块44例(38.26%),结构扭曲2例(1.74%),局灶性致密9例(7.83%),弥漫性分布1例(0.87%)。按照BI-RADS分类诊断标准,本组乳腺癌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78%(109/115)。结论:PCM有助于微钙化及不典型肿块等的检出。钙化、肿块和结构扭曲是乳腺癌的常见征象;大导管相及血管异常是乳腺癌的特殊征象;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的合并征象。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118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志坚   《放射学实践》2009,24(1):39-4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浸润性导管癌70例(59.3%),导管原位癌17例(14.4%),黏液腺癌7例(5.9%),髓样癌5例(4.2%),微小癌1例,其他类型癌18例。X线表现为肿块的80例(68.6%),微钙化57例(48.3%)。肿块伴钙化31例(31/118,26.3%),仅见微钙化13例(13/118,11%),结构扭曲伴微钙化7例,局灶性致密伴钙化6例,仅表现为结构扭曲6例,异常血管影41例(34.7%)。结论:微钙化是导管原位癌常见的基本X线征象。结构扭曲和局灶性致密是乳腺癌容易忽略的特殊X线表现。异常血管影是乳腺癌重要合并征象。使用点压技术是提高X线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附114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X线分型和病理关系,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影像资料的乳腺癌114例,回顾分析其钼靶X线征象及与病理关系。结果乳腺癌分5型:肿块型34例,肿块伴钙化型27例,钙化型28例,结构异常型21例,隐匿型4例。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61.4%,其次是单纯癌,占20.1%。结论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和钙化型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结构异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不典型,认识其X线征象,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肿瘤性病变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乳腺肿瘤性病变的钼靶X线征象,评价钼靶在乳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从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共1330例乳腺疾病钼靶X线摄影中检出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患者176例,其中乳腺良性肿瘤103例,乳腺癌70例,交界性叶状肿瘤3例.常规摄乳腺X线片,怀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者,行溢液乳管造影.结果 (1)乳腺良性肿瘤钼靶X线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周边有或无透明"晕征",导管内乳头状瘤造影多表现为导管内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2)7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表现为肿块者56例(80%),砂粒状或簇状微钙化46例(66%),肿块伴微钙化42例(60%),结构扭曲、紊乱5例(7%),局灶性致密影3例(4%),血管影增粗24例(34%).(3)叶状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为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密度高而均匀,肿块体积较大.结论 乳腺不同良恶性肿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X线征象,钼靶X线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病史,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数字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数字钼靶X线摄影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片.结果 X线显示肿块22例(61.1%),肿块伴钙化7例(19.4%),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4例(11.1%),Pagets病1例(2.7%),仅有钙化者3例(8.33%),异常血管影3例(8.33%),皮肤增厚4例(8.73%).结论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探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各种征象 ,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乳腺癌X线直接显示肿块影 3 8例 ,钙化灶 3 6例 ,大导管相 6例 ,厚皮征 3例 ,漏斗征 4例 ,异常血管 5例 ,塔尖征 6例 ,牛角征 8例。结论 钼靶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结合乳腺癌各种X线征象分析 ,一般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征象.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常规摄影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结果 20例中,16例钙化,3例单纯肿块,1例为小灶致密影.结论 导管原位癌(DCIS)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还应重视肿块、小灶致密影等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经超声、钼靶X线和MRI检查后拟诊为乳腺癌的58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癌灶检出率、癌灶大小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的影响.结果 钼靶X线对癌灶的检出率及对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LDC)的检出率最低(P<0.05);超声、钼靶X线和MRI联合对癌灶的检出率和对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P< 0.05),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MRI(P<0.05);癌灶影像学测值与病理测值的符合度:MRI最高,超声次之,钼靶X线最低(P=0.000).对手术方案的影响:拟行保乳术25例,最终实施16例,超声、钼靶X线、MRI和术中病理分别使2例(2/25,8.0%)、1例(1/25,4.0%)、5例(5/25,20.0%)、1例( 1/25,4.0%)改行根治术.结论 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可进一步确诊乳腺癌,并对手术方案的确立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男性乳腺少见疾病的 X 线影像表现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男性乳腺少见疾病患者的全部资料,分析其数字钼靶 X 线征象及临床特征。结果(1)术后病理:脂性肉芽肿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表皮囊肿继发感染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乳腺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低分化腺癌1例,黏液腺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2)数字钼靶 X 线摄影表现为乳房内单发肿块11例,多发者1例,10例肿物位于乳晕后方,2例远离乳头方向,肿物边缘模糊者9例,毛刺征1例、分叶征1例、伴微钙化1例,无单纯微钙化者,10例伴有乳头内陷和乳晕区皮肤增厚,1例伴有腋前淋巴结肿大。(3)本组 X 线诊断符合率41%(5/12),其中男性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83.3%);总误诊率为59%(7/12),其中良性病变误诊率高达80%(4/5)。结论男性乳腺少见疾病发病率低且病种繁杂,良恶性病变的 X 线征象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