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的妊娠期临床资料,其中150例早产(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时分娩)孕妇为早产组,150例足月生产(妊娠满37周后分娩)孕妇为足月组,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需氧菌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率等,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足月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正常率均高于早产组,AV、BV、VVC和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均低于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过氧化氢阳性率明显低于足月组,唾液酸酶、乙酰氨基己糖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及白细胞脂酶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和阴道微生态失衡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及阴道微生态失衡预测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均>80.00%。结论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变化与早产密切相关,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和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早产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检查,评估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且诊断为VVC的患者545例,分别由临床医生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通过相差显微镜和革兰染色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清洁度、AV评分、Nugent评分及干化学等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54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217例(39.82%),混合感染328例(60.18%)。其中混合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Ⅳ度,白细胞(++、+++、++++)、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患者在阴道清洁度(Ⅰ/Ⅱ、Ⅲ)、白细胞(0~5)、菌群多样性(未见、+)、优势菌(G+)、pH值(≥4.6)、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方面的比例与混合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的混合感染占60.18%(328/545),混合感染中VVC+AV占68.60%(223/328),分别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现2例同时合并滴虫感染患者。结论 VVC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且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微生态失衡更为严重,因而阴道微生态评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评估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为临床及时、准确、全面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阴道菌群的分布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50例正常孕中期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阴道菌群的分布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孕妇阴道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阴道菌群多样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阴道菌群密集度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阴道pH值与正常孕妇区别不大,但是其整体阴道菌群多样性以及阴道菌群密集度相比正常孕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以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出率要远远高于正常孕妇,所以需要对这些方面多加关注,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阴道乳酸杆菌变化情况及其对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经阴道分娩,且为早产儿,依据孕妇(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将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密集度与多样性均为Ⅱ-Ⅲ级,pH值4.5,H2O2+)孕妇分为对照组,将阴道微生态异常者孕妇分为观察组,各30例。比较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结果 6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妊娠早期共分离出32株乳酸杆菌,妊娠中期共分离出25株乳酸杆菌,妊娠晚期共分离出22株乳酸杆菌,观察组孕妇不同妊娠期产前阴道乳酸杆菌分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d、第2d与第3d,观察组早产儿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阴道乳酸杆菌变化与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会对菌群定植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阴道微生态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玉林市中医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女性2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等感染、阴道微生态差异,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感染、阴道微生态差异。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感染、pH值>4.5、过氧化氢酶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分别为32.41%、66.67%、28.70%、40.74%、35.19%和20.37%,明显高于对照组(10.50%、41.00%、11.50%、17.00%、10.50%、11.50%),而优势菌为乳酸杆菌比例为47.22%,明显低于对照组(6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解脲支原体感染、pH值>4.5、过氧化氢酶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和白细胞酯酶阳性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治疗后解脲支原体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期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进行孕检的孕妇共147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V孕妇382例(BV组),非BV的其他阴道炎孕妇137例(非BV组),健康孕妇958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通过Spearman相关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BV之间的关系。结果43.72%的BV组孕妇阴道优势菌群由革兰阳性杆菌变为革兰阳性球菌,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级别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非B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BV组与正常对照组阴道微生态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25%的BV组孕妇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处于缺乏和不足状态,而60%以上的非BV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处于充足状态,BV组与非BV组、正常对照组间25-羟维生素D缺乏孕妇所占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BV发生之间呈负相关(r=-0.339,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羟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OR=1.831,P<0.05)为B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则BV发病率较高,体内25-羟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以促进BV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R-HPV阳性受试者296例、HR-HPV阴性受试者31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的阴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指标、微生态失调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itis,BV)的发生情况。结果:与HR-HPV阴性组比较,HR-HPV阳性组菌群密集度(II~III)、菌群多样性(II~III)比率显著降低(χ~2分别为18.548,16.693,均P0.01),两组受试者优势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P0.05)。与HR-HPV阴性组比较,HR-HPV阳性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χ~2分别为10.560,8.030,12.969,均P0.01),两组pH值4.5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与HR-HPV阴性组相比,HR-HPV阳性组微生态失调及BV的比率均明显升高(χ~2分别为14.882,9.141,均P0.01)。结论: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及BV密切相关,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可有效降低HR-HPV的感染,也是预防宫颈病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孕妇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测,采用阴道分泌物镜检(形态学检测)和五项化学指标[N-乙酰基-β-氨基半乳糖苷酶、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pH值]进行联合分析。根据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744例和异常组256例。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异常组256例孕妇中,检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5例,占比29.30%;支原体感染63例,占比24.61%;细菌性阴道病51例,占比19.92%;滴虫性阴道炎42例,占比16.41%;衣原体感染20例,占比7.81%;淋菌5例,占比1.95%。异常组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会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对有自觉症状的孕产妇要积极予以治疗,对无症状的孕妇要定期进行检查,以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确诊的阴道炎患者513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19例为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7天对两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葡萄糖醛酸酶、乙酰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评价乳杆菌活菌制剂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从而正确指导临床。方法以2011年1~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前后的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进行联合检测。结果乳杆菌活菌制剂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疗效的评价比传统常规检测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评价乳杆菌活菌制剂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疗效非常显著,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B族链球菌(GBS)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不良妊娠事件间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于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常规孕检并分娩的880例孕妇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期(孕8~12周)及孕晚期(孕37周)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行GBS检测.使用五联阴道试剂盒检测阴道微生态,同时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筛查出的30名心境不良的GDM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孕妇的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糖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CL-90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 d,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团体心理咨询的应用于GDM孕妇的产后抑郁预防工作中,有利于合理缓解孕妇的负性情绪,改善血糖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于我院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24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受检者的阴道pH、乳酸杆菌减少、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T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等阴道微生态变化异常率,HPV感染率及感染类型,宫颈病变异常及病变类型.分析阴道微生态指标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孕龄期妇女盆底结构变化及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167例单胎、顺产孕妇各孕期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膀胱后角(RVA)、盆膈裂孔面积(LHA)、前后径(LR)、横径(HA),分析产程特点与产后盆底结构异常类型,总结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康复效能的对比。结果:盆底超声指标BND、CD、RVA、LHA、LR、HA随孕周增加而增加,组间对比差异于孕晚期开始出现(P<0.05);观察组内比较,孕晚期、产时、产后与孕早期、中期有统计学差异,且在产时达到最大(P<0.05),孕早期与孕中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长产程及机械助产与产后盆底结构异常存在相关性;参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参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和阴道分娩可影响女性盆底结构,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盆底超声能直观反映妊娠期、产时及产后女性的盆底结构,且具有无创、无辐射、可重复等突出优势,对预防及诊断妊娠期、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出血预防干预,试验组实施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2、24 h及总产程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两组产妇的RBC、HGB、HCT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降低,WHOQOL-100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情况,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 2)、正常组(BMI 18.5 kg/m 2~<25.0 kg/m 2)、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 2)。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将孕妇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妊娠结局,并观察调整孕期增重范围后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巨大儿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预测早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12,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度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4,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正常范围孕期增重值调整为10.5~15.0 kg时,增重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贫血、产后出血和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孕前BMI超重和孕期体质量增长异常均会增高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可预测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管理预防产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分娩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孕产妇分娩后护理管理中是否行产后并发症预防前瞻性护理将所有孕产妇分为对照组(50例未行前瞻性护理)与研究组(50例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孕产妇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产妇对产后护理管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分娩后给予产后并发症预防前瞻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情况与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19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试验组产妇接受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前教育和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排尿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产程进展及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