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85年~2003年手术治疗的6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20例(31.2%),恶性肿瘤44例(68.8%)。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多,占39%(9/20);恶性肿瘤以腺癌和淋巴瘤为多,分别占40.9%(18/44)和36.4%(16/44)。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便血及黄疸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术前确诊23例,仅占35.9%。纤维内镜检查、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处理(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陈琼驹 《癌症》1995,14(1):36-38,79
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相当罕见。我院自1964年4月至1992年4月,28年收治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91例。本病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率较低,仅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20.0-31.6%;(2)女性多于男性;(3)病程较长;(4)无症状者较多;(5)病理类型以神经纤维瘤最常见,约占本组的40%;(6)手术切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早期缺乏症状,肿瘤增大后出现的症状也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荣  吴斌 《肿瘤学杂志》2008,14(6):505-50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3例;术前诊断小肠肿瘤14例(其中位于十二指肠8例,空、回肠6例),诊断符合率50%;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10例、姑息性手术9例、放弃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5年存活7例。[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低,恶性小肠肿瘤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改善预后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4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7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2例(44.4%),淋巴肉瘤10例(37%),腺癌3例(11.1%),类癌2例(7.4%)。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2%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1例(35.5%)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分析赵根宝,徐明(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200051)关键词小肠肿瘤,外科手术原发性小肠肿瘤约占消化道肿瘤的2%,其中恶性肿瘤占1/2~3/4。我院1988~1994年共收治消化道肿瘤1266例,经手术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1....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少见。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较难做正确诊断。病人就诊晚,故预后不佳。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小肠恶性肿瘤。原发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约占小肠恶性肿瘤的60%。笔者报告13例原发小肠恶性肿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Zhou Z  Wan D  Shi M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97-299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共同规律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利早期诊断与提高疗效。方法对7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生存率计算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用COX模型。结果13例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诊断准确率达84.6%。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7%和48.1%,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33.8%和24.1%。用COX模型对各临床因素进行预后分析,选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结论X线胃肠钡餐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影响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而化学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肿瘤7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水平及鉴别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6年至2006年共10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7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年龄平均56岁.恶性肿瘤占85.9%.恶性中以腺癌多见,良性以平滑肌瘤多见.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多见,占46.2%.腹痛、贫血、消瘦及消化道出血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电子内窥镜、B超或CT检查及选择性腹腔血管造影仍是小肠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结论 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警惕性是诊断此病的关键所在.对反复腹痛、消瘦、腹部包块、肠梗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患者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据文献报告罕见,占消化道癌的0.2—0.3%,十二指肠原发癌占小肠恶性肿瘤25—45%,空肠原发癌占30%。我院自1959年—1982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1例(其中壶腹周围及回盲部肿瘤除外)。经病理切片复习,良性4例,恶性37例。本组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十二指肠11例占29.7%(11/37);空肠17例占45.9%  相似文献   

10.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胃肠道其它部位为低 ,约占胃肠道肿瘤的 2 %左右。约 1/ 4为良性 ,3/ 4为恶性。恶性肿瘤中又以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为最多见 ,约占全部小肠恶性肿瘤的 6 0 %。而平滑肌肉瘤发病率相对较低 ,且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 ,很少有阳性体征 ,故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对 1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形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收集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德清县第二人民医院1985~ 1999年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肉瘤 11例。全部送检标本均采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2 4小时后常规脱水 ,二甲苯透明 ,石蜡包埋切片厚 5…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954-2004年收治的147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B超和CT检查;肿瘤病理类型复杂,147例共涉厦不同病理类型30种,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9.7%和50.3%;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肿瘤完整切除者77例,部分切除者32例,二次手术者18例;78例骶前恶性肿瘤联合应用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等因素有关;患者生存期3个月~14年,中位生存期2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综合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肿瘤3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63例;良、恶性之比为1:6.26。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135例)、恶性间质瘤(57例)、恶性淋巴瘤(37例)和类癌(20例)等,其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及症状不典型。慢性隐匿性失血、隐匿体重下降及脐周隐痛(三隐症状)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警示信号。小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为57.0%(174/305),其中十二指肠肿瘤的确诊率为67.2%(92/137);空、回肠为51.9%(82/168)。42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局部或肠段切除;26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53例行根治术,34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减瘤荷手术,76例行捷径及取活组织检查手术。153例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瘤荷手术者。结论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凡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施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6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8例中良性16例(23.5%),以小肠腺瘤多见,其次为间质瘤。恶性肿瘤52例(76.5%),以小肠腺癌最多见,其次是间质肉瘤和恶性淋巴瘤。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4例,空肠24例,回肠20例。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术前55.9%(38/68)不能明确诊断。结论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4.
小肠原发性肿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5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3例(46.4%),淋巴肉瘤11例(39.2%),腺癌3例(10.7%),类癌1例(3.5%)。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6%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3例(46.4%)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祥  方向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3):296-297,305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脾脏肿瘤28例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例。行单纯性脾切除19例,脾部分切除2例,脾切除脾片移植5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行个体化手术,尽力保留脾脏功能;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早期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5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目前尚无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我院自1957年11月至1991年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共54例,现着重就其诊断方法作一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35例,女19例(1.9:1),年龄20~68岁,其中35~55岁占72.6%。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5例(1/5),以平滑肌瘤与腺癌为多见。肿瘤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递增(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有病理诊断288例,其中良性肿瘤91例,占31.6%;恶性肿瘤197例,占68.4%。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故强调影象学检查,尤其是B超和CT的诊断。不能切除的腹膜后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作者主张放宽剖腹探查指征,常规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是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完全或大部分切除,必要时可行受累脏器的联合切除术。肿瘤无法切除者,术后可用放疗或化疗,待肿瘤缩小,再争取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者,要争取再次、多次手术切除。若为良性肿瘤,则不应施行危及患者生命的冒险手术,不要勉强行肿瘤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罕见,本文收集了1968年~1988年原发阴道恶性肿瘤49例,其中鳞癌42例占85.8%;腺癌3例占6.1%;肉瘤3例占6.1%,黑色素瘤1例占2.0%。按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18例;Ⅲ期25例;Ⅳ期5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白带增多为主,下腹部疼痛少见,肿瘤部位以阴道后壁多见。病理类型以菜花、结节为主。治疗方法全部采用放疗,个别为放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切除60例,完整切除29例,占48.33%。肿瘤整块切除加扩大切除13例,占21.67%。肿瘤部分切除12例,占20.0%。探查活检6例,占10.0%。其中良性肿瘤21例。占35.0%。恶性肿瘤39例,占65.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超声和CT为首选诊断方法。造影和X钱可加深对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腺癌(附27例临床病理分析)楼善贤,陈跃萍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省金华市321000)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仅占整个消化道的0.5%~6%,且大部分发生在十二指肠,以腺癌多见。现将我院1980年1月至1994年9月期间收治的27例原发性小肠腺癌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