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6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_4中、下段及T_1下段。与解剖学专著的记载及HRP法研究的结果相比,有“前置”的趋势。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且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内侧1/4~1/2区域;少数动物C_7~T_1上段的投射区占居胶状质内侧半全部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6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_6中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則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ACP)法在 10只切断桡神经的昆明大鼠观察桡神经感觉纤维在颈髓 5~ 8和胸髓 1上、中、下段胶状质内ACP的变化。结果 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 ,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 ,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 1/ 3区域。结论 桡神经投射区居外 ,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按照超节溃变机理,切除颈丛皮神经5~9天后,利用Gomori酸性磷酸酶改良法(AcP法),研究颈丛皮神经纤维对脊髓胶状质的节段(纵向)和区域(横向)投射。结果如下:1.切除耳大、枕小神经,见投射到脊髓C_1~C_4节段,AcP最大消失区在C_2及C_3节段胶状质的中外侧部,分两处存在,在C_3上段占41.5%±4.7。2.切除颈前皮神经,见投射到脊髓C_2~C_5节段。AcP最大消失区在C_3及C_4节段胶状质的中外侧部,在C_3中段占46.3%±4.98。3.切除锁骨上神经,见投射到脊髓C_1~C_5节段,AcP最大消失区在C_3及C_4节段胶状质的中外侧部,在C_3下段占40.0%±7.74。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根据跨神经节溃变的机理,利用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腓浅、腓深神经纤维对脊髓胶状质投射的节段和区域定位。大鼠腓浅、腓深神经纤维向胶状质投射的节段,都是L_(2~5),在每节段都投至胶状质的中间部。在L_2节段,腓浅神经投到胶状质中线的外侧;腓深神经投到中线两旁内外侧对称。在L_3节段,腓浅神经也投到胶状质中线外侧,但紧靠中线;腓深神经投到中线内侧。在L_(4,5)节段,腓浅神经投到胶状质的中线两旁,其内区大于外区;腓深神经投到胶状质内侧半的中间部。从L_2至L_5,腓浅、腓深神经纤维对胶状质的投射区都逐渐内移。两神经相比,腓深神经纤维的投射区在腓浅神经者的内侧。  相似文献   

6.
分别切断分布于大鼠头面部的周围神经,观察在胶状质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的部位,以追踪它们的一级传入纤维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胶状质的节段联系。各神经切断后酶活性的消失区如下:眶上神经在颈髓第一节胶状质最外侧处;眶下神经主要在延髓胶状质中央及外侧;颏神经在延髓及第一颈节胶状质最内侧处;耳颞神经主要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的近内侧处;面神经主要在第二颈髓胶状质中央近内侧处;迷走神经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近内侧或近中央处;耳大神经及颈皮神经见于上四颈节胶状质,主要在第二颈髓的中央处。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分布于头面部穴位的周围神经一级躯体感觉纤维皆终止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的胶状质,几乎各神经都与第一、二颈节胶状质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按照超神经节溃变的机理,利用Gomori酸性磷酸酶(AcP)改良法研究了大鼠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向脊髓胶状质投射的节段和区域定位。大鼠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向胶状质投射的节段为L_2~S_1;腓总神经的投射节段为L_(2~6)。坐骨神经在各节段胶状质的投射区,L_(2~3)为最内侧一部、中间一部和最外侧一部;在L_4~S_1为全部胶状质区。胫神经在各节段胶状质的投射区,L_(2~5)为最内侧一部和中间一部;在L_6~S_1为内侧一部。腓总神经在各节段的投射区,都在中间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按照超神经节溃变机理,在捻挫大鼠坐骨神经之后,利用Gomori酸性磷酸酶改良法研究了坐骨神经纤维对脊髓胶状质的节段(纵)和区域(横)投射。本捻挫法之后,坐骨神经纤维对胶状质的投射节段,是L_3~S_1。在L_3段胶状质,投到最内侧一部、中间一部和最外侧一部;在L_4、5段,投到全部胶状质;在L_6段胶状质,投到内侧大部;在S_1段胶状质,投到最内侧一部及中间一部。捻挫法后ACP反应消失的节段和区域,不如神经切断法出现广泛,可能是由于部分纤维未受损或受损较轻的缘故。因此,认为此项研究以切断法为优。  相似文献   

9.
李莉  高秀来 《解剖学研究》2003,25(1):10-12,T002
目的 研究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 在 7例SD大鼠采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逆行法观察大鼠前庭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结果 除前庭神经上核 (SVN)外的其余各前庭核均有向大鼠腰髓的投射 ,单侧注射的实验动物中 ,前庭神经内侧核 (MVN)、外侧核 (LVN)和降核 (DVN)的标记神经元可见于双侧 ,其中MVN和LVN的标记神经元以注射同侧占优势 ,而DVN标记神经元两侧数量基本一致。结论 大鼠前庭脊髓尾侧束发出纤维投向脊髓腰段  相似文献   

10.
胡圣望  胡勇  胡松林 《解剖学研究》2002,24(2):131-132,144,I007
目的 对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秒纤维在脊髓胶状质 (SG)的定量投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法和显微测量。结果 大鼠正中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5~T1。C5~T1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所测均值 (mm)分别为 0 888、0 935、0 95 7、0 90 5和 0 776 ,而正中神经向C5~T1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 (mm)分别在 0~ 0 2 0 4、0~ 0 30 3、0~ 0 4 0 9、0~ 0 4 32和 0~ 0 336的范围。结论 结果显示正中神经投射区均位于SG的内侧带和部分中间带  相似文献   

11.
大鼠颈髓中央核向前庭神经外侧核的定位纤维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颈髓中央核向前庭神经外侧核的定位投射。方法 本实验通过向脊髓内单侧注射菜豆—白细胞凝集素 ,在不同节段上对由脊髓向前庭神经核的纤维投射做顺行示踪。结果 在颈髓颈 2和颈 3节段包括颈髓中央核单侧注射示踪剂后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对侧前庭神经下核以及前庭神经内侧核的大型细胞、小型细胞部和尾部内可见大量标记终末。在对侧前庭神经外侧核由头部至尾部整个范围内 ,标记物数量最多 ;在颈膨大处单侧注射示踪剂后 ,在对侧前庭神经内侧核的大型细胞部见很多标记轴突和终末 ,但在前庭神经外侧核和前庭神经下核内 ,仅见少量标记轴突和终末。在颈膨大以下脊髓节段注射示踪剂后 ,在前庭神经内侧核的大型细胞部、前庭神经下核及前庭神经外侧核的尾部标记纤维和终末仅零星存在。结论 颈部初级传入纤维经过颈中央核中继后 ,可直接投射到对侧前庭神经外侧核 ,同时 ,研究结果亦提示颈髓中央核可能是颈部传入冲动的中继和整合之处  相似文献   

12.
采用HRP追踪法,对成年大鼠膈神经运动纤维的起源和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及在其中枢突脊髓的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膈神经运动纤维在脊髓标记(膈核)主要分布在注射侧C_3-C_5脊髓节段的前角。隔神经感觉纤维初级传入标记的神经元见于注射侧C_3-C_6后根节,其中C_4标记的细胞数最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RP跨节追踪研究法观察了猫的眶上、眶下,下牙槽和舌神经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半月节内的定位分布及其对三叉神经感觉复合核内的定位投射。结果表明:发出眶上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背内侧部,发出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半月节的腹外侧部,而发出眶下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前二者之间。本文还证实眶上神经投射至三叉神经感觉腹合核的腹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投射至三叉神经感觉复合核的背内侧,而眶下神经投射至上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大鼠副神经脊髓核在中枢内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HRP 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副神经脊髓核在中枢内的定位。在同侧延髓锥体交叉平面至脊髓 C_6 节段内,见到 HRP 标记细胞主要位于 C_2 和 C_3 节段(占61.15%)。标记的副神经脊髓核似为复合体,可细分为4个纵列亚核,即前角外侧核、前角前核、前角背内侧核和前角中央核等。在脊髓前角内,C_1 主要见于前角背内侧核;C_2 和 C_3 见于前角外侧核;C_4、C_5 和 C_6 见于前角前核。自 C_1 至 C_4 节段,标记细胞从内侧趋向外侧分布,C_5、C_6 则又趋向前方。据1例大鼠脊髓连续切片观察,在前角内测量49个标记的副神经脊髓核胞体,其大小约34~68μm。属α运动神经元(直径大于37.5μm)占65.3%;属γ运动神经元(直径小于37.5μm)占34.7%。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HRP顺行传递法研究了家兔脊髓向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结果是: 1.颈、胸和腰髓都有少数的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于双侧的三叉神经下亚核。 2.颈、胸和腰髓至外侧网状核的投射都是双侧性的,但颈髓以同测投射为主,腰髓以对侧投射为主,胸髓至双侧的投射无明显差别。 3.脊髓神经元主要投射于外侧网状核的尾侧半,有体部定位关系。颈髓投射于大细胞亚核的外侧3/5及相邻的部分小细胞亚核;胸髓投射于大细胞亚核的内侧3/5及相邻接的部分小细胞亚核;腰髓投射于小细胞亚核及相邻接的一部分大细胞亚核,相互间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大鼠额叶皮质至顶盖的投射。观察到额叶皮质内、外侧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上丘,并有一定局部定位关系。当WGA-HRP注入额叶皮质外侧部,上丘中标记纤维和终支主要分布于中、深层的外侧部。当WGA-HRP注入额叶皮质内侧部,上丘中标记纤维和终支主要出现于中、深层的内侧部。两侧上丘均有标记,但同侧较多。额叶皮质至顶盖的投射路经内囊和大脑脚。为了追踪这些纤维的起源,将WGA-HRP注入上丘,结果在8、10、24和32区皮质的第V层观察到标记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胸腰段脊髓向下橄榄核的定位投射。方法 将菜豆白细胞凝集素 (PHA L)分别注入T5到L5的不同脊髓节段 ,顺行追踪脊髓到下橄榄核的投射。实验分为三个组 ,分别是T5 7、T8 10 、L2 5组。结果 T5 7组可以在MAO尾侧半近中间的位置观察到标记末梢 ,T8 10 组的标记末梢位于其稍外侧 ,L2 5组的标记末梢位于MAO尾侧半的末端 ;在DAO ,T5 7组的标记末梢出现在DAO的中间位置 ,T8 10 组的标记末梢位于其稍外侧 ,L2 5组的标记末梢出现在DAO的末端。结论 胸腰段脊髓到下橄榄核的投射存在着明确的定位投射关系 ,T5 L5段脊髓到MAO尾侧半和DAO的投射 ,表现出从胸段到腰段 ,标记末梢依次由内侧向外侧排列的规律。结合先前所做的胸腰段脊髓向小脑中央核的投射的研究 ,讨论了胸腰段脊髓、下橄榄核和小脑中央核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猫内脏大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灰质和薄束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共用猫14只,取1~1.5mg HRP溶于7~10μl蒸馏水中,注入一侧的腹腔神经节或内脏大神经中,采用TMB成色法,观察跨神经节传递的一级内脏传人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的分布。标记的一级内脏感觉纤维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绝大多数先行于背外侧束(或Lissauer束)中,少数进入后索上行。自背外侧束间断地发出内、外侧投射纤维,包绕着后角的内、外侧缘。外侧投射纤维在数量上比内侧的多,止于Ⅰ、Ⅴ、Ⅶ层和中央管周围。进入中间外侧核的纤维,再沿颅尾方向分开纵行,与交感节前细胞的纵向树突紧密平行排列。内侧投射纤维主要止于中央管周围区域。行于后索的纤维,止于闩平面以下薄束核的腹外侧部。  相似文献   

19.
向23只大鼠的颈、胸、腰、骶各段脊髓的一侧灰质内注射30%HRP(Sigma Ⅵ)水溶液0.3~2.0μl,TMB反应,观察了小脑核中标记细胞的分布。小脑核到脊髓的投射细胞主要位于小脑顶核的中部,对侧较多。标记细胞分布于顶核各部,但以腹外侧及内侧部较为密集。在顶核和间位核之间的部位(有小脑皮质前庭纤维经过)以及间位核后部内侧亦有较多标记细胞。两侧的齿状核中有少量标记细胞。小脑核细胞主要投射到颈髓上部(C_(3~4)),少量可达颈髓下部(C_(5~8))。胸髓以下未见有投射纤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鼠腓浅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投射定位投射按照跨神经节溃变原理,用抗氟化物酶性酸酶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腓浅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为L2-6,L2-6各节段SG水平切面“眉毛状反应带”弧形长均值分别为0.795、0.849、0.913、0.921、0.852mm;而腓浅神经向L2-6各节段SG水平切面投射均值分别为0.447-0.533、0.384-0.5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