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水平。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o)、血脂、血清瘦素(Leptin)、身高、体质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Leptin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Leptin、Inso及HOMA—IR均呈独立正相关。结论高Leptin、高Inso和HOMA—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净肝祛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方剂净肝祛脂汤口服,对照组予东宝肝泰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肝功能、血脂指标及肝脏B超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中各项血清酶指标及血脂指标TC、TG下降显著,HDL—C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B超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比20.0%,P〈0.05);且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25.0%比10.0%,总有效率85.0%比60.0%,P均〈0.05)。结论净肝祛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17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同时生化分析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TGF-β1、TG、TCHO、LDL-C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和P〈0.01),而HDL-C无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患者血清TGF-β1与血脂、脂蛋白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TGF-β1活力可作为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演变趋势的诊断因子.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的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认识。【方法】81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40例.非肥胖组4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全套以及心电图和腹部B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CP和2hP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较非肥胖组略高(P〉0.05),肥胖组中合并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易善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疗效。方法20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0例用易善复治疗为治疗组,100例用甘利欣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91/100),对照组有效率68%(68/100),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欣  徐路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54-2256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T2DM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6例,T2DM不伴脂肪肝组31例多项指标。【结果】T2DM病伴有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甘油三酯、胰岛素敏感指数较T2DM不伴有脂肪肝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是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方法收集本院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病例肝脏B超扫描证实,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42例与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组54例,同时测定两组病人的体重、TG、TC、HDL、LDL、空腹血糖(FBs)、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等。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相比较,血TG、LDL、FINS、IRI增高(P≤0.05);HDL下降(P≤0.05):TC、FB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盼】观察罗格列酮加用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1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硬化期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罗格列酮加易善复)与对照组(易善复),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72.9%,P〈0.01);两组在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罗格列酮加用易善复治疗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脏B超,空腹血糖、血脂,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的检测。结果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8例,发病率54.63%;与未合并脂肪肝组比较,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予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30例正常人、52单纯性脂肪肝患者、41例脂肪性肝炎患者、31例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血清PON1活性。结果单纯性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及脂肪性肝硬化组血清PON1活性分别为(153.41±13.34)、(108.72±16.17)、(98.90±13.05)U/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81.12±9.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性肝炎组、脂肪性肝硬化组PON1活性与单纯性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性肝炎组PON1活性与脂肪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活性与肝脏的受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同时PON1还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受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FOCUS-PDCA程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模式。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 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PDCA组给予 FOCUS-PDCA程序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家庭护理,两组干预实施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情况:包括BMI、腰围、掌握脂肪肝相关知识的程度、肝功能( ALT)、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肝脏超声检查下的形态改变。结果干预后PDCA组的BMI、腰围、ALT、TG、脂肪肝相关知识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常规家庭护理指导下,ALT、脂肪肝相关知识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DCA组和对照组6月后BMI、腰围、ALT、TG、脂肪肝相关知识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超声下脂肪性肝病的程度在6月后虽可见中重症减少,但比较两组家庭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OCUS-PDCA程序的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患者的体重、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韩雪晶  曲德伟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66-1067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按住院顺序选择有随访资料病例共70例,将其按有无脂肪肝分为两组,NAFLD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首先在基线水平对两组出现代谢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情况进行比较。其次,在随访后水平再次对两组出现代谢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情况进行组内、组间比较。最后再将所有随访对象按是否存在肥胖进行分组(单纯脂肪肝组、单纯肥胖组、脂肪肝+肥胖组、两者皆无组),对比4组随访过程中代谢紊乱发生的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脂肪肝组MS及其各组分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新分组排除肥胖的影响。结论NAFLD促进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例组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弥漫性脂肪肝97例,局灶性脂肪肝41例)与对照组91例正常人肝静脉多普勒频谱。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CT检查诊断脂肪肝,血脂增高,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对照组经超声及CT检查诊断无脂肪肝,血脂正常。根据多普勒频谱特点将肝静脉波形分为正常型、衰减型、平坦型。结果病例组异常肝静脉波形(衰减型与平坦型)所占比例(59%)较对照组(7%)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肝静脉波形中衰减型(59%)与平坦型(41%)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漫性脂肪肝异常肝静脉波形比例(69%)高于局灶性脂肪肝(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可出现异常衰减型、异常平坦型,对脂肪肝肝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江小平  李芳萍 《新医学》2010,41(8):508-51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性激素变化情况。方法:53例男性T2DM患者按有无合并NAFLD分为脂肪肝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检测两组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指标及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脂肪肝组HDL-C、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卵泡刺激素(F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ALT、AST、雌二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2DM男性患者相比,他DM伴NAFLD男性患者雌二醇水平升高,SHBG、FSH降低。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祛湿活血、祛痰化瘀、疏肝健脾益肾为法配合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与复方牛胎肝复方提取物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单独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对比,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高血压组(n=29)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组(n=31),以2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以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的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IR组的血清胰岛素、MCP-1、HOMA-IR、HOMA-islet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islet、血清MCP-1水平较健康老年人和老年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患者均明显增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代偿性胰岛p细胞功能增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11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尿酸及血脂检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血尿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LDL/H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高血压组中占17.8%;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血尿酸与TG呈正相关(r=0.138,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35,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升高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关系。方法对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对这些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两组间LEAD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脂肪肝组重度及极重度LEAD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较严重下肢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与脂肪肝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5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分为观察组(脂肪肝组)和对照组(健康组),测定相关指标并比较。结果本次自然人群的健康体检中,检查出脂肪肝人数127例,脂肪肝的发生率为23.09%,脂肪肝组与健康组在体重指数(BMI)、舒张压、收缩压、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肥胖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概率均远高于对照组,运用经统计学分析四组数据,均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