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结合一共同的受体(recePto),即I,H/CG-R。LH/CG-R的结构特性及其在不同器官、组织的表达和调节的研究,对理解生殖生物学十分重要。本文将对LH/CG-R基因及蛋白的结构特性,LH/CG-R的器官、组织表达,以及LH/CG-R的作用、调节机理作一综述。ILH/CG-R基因及蛋白的结构特性LH/CG-R是一种跨膜受体糖蛋白,由一长的N端细胞外区、7个跨股流水区以及一个短的细胞内C端区组成。LH/CG-R基因较大,约含70kb,受单一基因编码,由11个外显子及10个内含于组成。开始的1…  相似文献   

2.
尿LH试纸预测排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尿LH试纸预测排卵田秦杰,何方方,陈培珍,葛秦生在女性不育的病因中,排卵障碍是常见因素之一,除了解是否排卵,也需要了解排卵的准确时间,以达到怀孕的目的。速而准排卵试纸(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应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技术,依据排卵前出现的LH峰,通...  相似文献   

3.
LH/CG受体的特性及其调控母义明,李江源1989年McFarland等[1]和Loosfelt等[2]先后克隆出大鼠和猪LH/CG受体cDNA。在此基础上,1990年和1992年又相继克隆出入和小鼠卵巢LH/CG受体cDNA[3,4]。到1994年...  相似文献   

4.
卵泡是卵巢内分泌和生殖的基础单位,是不可再生的组织,其数量和消耗的速度决定了生殖潜能和生育期限。出生后的卵泡由初级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根据卵母细胞的大小和颗粒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分为: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次级卵泡构成了窦前卵泡池,依赖于卵泡刺激素(FSH)的卵泡募集开始于此。  相似文献   

5.
<正> 经典的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理论告诉我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在卵泡发育、卵子成熟、排卵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等活动中是必需的,但对各自作用的阈值、极限水平和时空效应没有具体的说明。卵泡早、中期LH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6.
靳镭  聂睿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199-204
众所周知,女性生殖功能的维持有赖于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以及完整的反馈调节机制,其中黄体生成素(LH)在控制和调节卵泡的发育成熟以及排卵和黄体形成及其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然周期,LH不仅能在月经中期促发排卵,促进卵母细胞恢复成熟分裂,而且在雌激素的分泌、优势卵泡的选择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尿LH峰值、相结合,综合监测卵泡发育与排卵情况,有效治疗不孕症及指导计划生育。方法采取78例不孕症妇女的168个月经周期进行B超、尿LH峰值。结果 168个月经周期的监测中发现尿LH出现峰值为116,准确率为96%,且与超声监测提示的时间基本一致。无卵泡发育16例,无优势卵泡形成18例,黄体化卵泡不破裂19例。结论尿LH峰值对排卵预测有很好的准确性和B超监测相结合,可简便而迅速、准确地预测监测卵泡发育与排卵,从而指导计划生育,掌握受孕时机,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监测生育期无器质性病变、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尿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以期为LH检测在AUB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无器质性病变的生育期AUB患者200例,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同时动态监测患者尿LH水平变化特点,分析常见的不同原因AUB患者尿LH水平的波动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中正常排卵22例(11.0%),排卵障碍者178例(89.0%),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最为常见(62.5%),其次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19.0%)。正常排卵者,LH水平波动变化正常,出现峰值后排卵;PCOS患者无排卵时尿LH波动范围为10~25U/L,无周期改变或峰值形成;LUFS患者尿LH波动范围为10~40U/L,波动曲线呈现为一缓慢上升、缓慢下降的抛物线,无真正峰值出现。结论尿LH半定量试纸可预测有无排卵和排卵时间,可根据LH水平动态变化的特点,评估AUB患者是否存在排卵障碍,为排卵障碍类型的判断提供信息,以期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不孕不育患者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FSH/bLH)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中心接受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 3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和bFSH/bLH比值,分为A、B、C、D 4组:A组:年龄35岁(A1亚组:bFSH/bLH≥2,n=300;A2亚组:bFSH/bLH2,n=692);B组:年龄35~37岁(B1亚组:bFSH/bLH≥2,n=51;B2亚组:bFSH/bLH2,n=92);C组:年龄37~40岁(C1亚组:bFSH/bLH≥2,n=28;C2亚组:bFSH/bLH2,n=46);D组:年龄40岁(D1亚组:bFSH/bLH≥2,n=39;D2亚组:bFSH/bLH2,n=53)。比较各亚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B组中,bFSH/bLH≥2组与bFSH/bLH2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FSH/bLH≥2组的获卵数及优胚率均显著低于bFSH/bLH2组,且促性腺激素(Gn)用量显著增加(P0.05);C、D组中,bFSH/bLH≥2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FSH/bLH2组(P0.05),但两组间窦卵泡数(AFC)、Gn用量、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对年龄≤37岁患者,血清bFSH/bLH比值可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并指导Gn用量;对年龄37岁的患者,血清bFSH/bLH比值可预测IVF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进血液分析仪发生各类白血病漏诊误诊原因。方法用美国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类白血病。结果出现漏诊现象。结论尽管现代高科技不段在血液分析仪上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坚决纠正白细胞分类时只用仪器而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拮抗剂固定方案促排卵时,拮抗剂使用前黄体生成素(LH)升高对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IVF/ICSI-ET助孕治疗时采用拮抗剂固定方案促排卵的784例PCOS患者的7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拮抗剂使用前LH水平分为升高组(LH>10 U/L,147个周期)与正常组(LH≤10 U/L,63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结局、胚胎移植情况及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拮抗剂使用前LH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受精方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H升高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LH升高组的Gn天数、Gn总剂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获卵数、取消新鲜周期移植率及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LH升高组的2PN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早发LH升高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拮抗剂方案IVF/ICSI助孕共65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期间给予拮抗剂后血清L H浓度不同分为2组,其中血清L H<10 U/L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8~17周岁男性青少年FSH、LH、PRL、E2、T的测定,了解不同年龄的FSH、LH、PRL、E2、T的变化。方法:对627例体检合格的8~17周岁男性血清使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FSH、LH、PRL、E2、T的检测,并使用免疫分析质控液进行质量控制。结果:FSH在8~10周岁处于较低水平,11周岁时开始增高;LH和T在12周岁前处于较低水平,13周岁开始增高;E2在13周岁前较低,14周岁后开始增高(P均<0.01)。结论:男性青少年FSH、LH分别在11、12周岁时明显增高,T在13周岁时明显增高,标志性发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黄体生成素(LH)峰及早发LH峰产生机制 自然月经中期LH峰的出现是促排卵、恢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卵泡黄素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十一酸睾酮对正常男性精子发生的影响(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肌注十一酸睾酮对男性精子发生的影响以及所用剂量对人体是否有毒副作用。作者对4例健康男性每月肌注500mg十一酸睾酮,直到严重少精症或无精症。每月随访了解有无不适反应、精子变化和血清生殖激素的水平。结果2例用药5月时达严重少精症,3例用药3~6月时达无精症,停药后无精症可持续3~5个月。在注药期开始后6~9个月精子密度恢复到正常,未发现近期毒副反应。随访期间血清FSH、LH、精子密度、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对大鼠30%、Ⅲ度体表烫伤后30天内血清LH及睾酮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大鼠严重烫伤后血清睾酮浓度于伤后6小时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30天后仍处于较低水平;而血清LH浓度则无明显改变。关于睾酮下降的机理,作者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伤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早发黄体生成素峰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虹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177-179
<正> 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是由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激素。LH的分泌呈脉冲式,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卵巢雌激素、孕激素和抑制素的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尿黄体生成素 (L H)试纸对 48例不育患者的自然周期、克罗米芬 (CC)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共 1 0 2个周期监测排卵 ,以评价其预测排卵的效果 ,并比较 3组尿 L H峰值时优势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不育患者 48例 ,年龄 30±2 .8岁 (2 1~ 35岁 )。监测 1 0 2个周期均为已排卵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 (L UF)。其中自然周期37个、CC周期 45个、HMG周期 2 0个。2 .L H试纸为日本基因株式会社会生产的喜可妮排卵试纸 ,它参用单克隆抗体技术 ,敏感度为尿 L H≥ 5 0 IU/ L。3.方法及观察指标 :C…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观点认为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只要有足量的卵泡刺激素(FSH)就可以维持卵泡的发育和成熟,而黄体生成素(LH)并不重要。近年来,随着对卵泡生长发育机制认识的深入及促排卵技术的发展,LH浓度过低对COH结局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COH中低LH是否影响体外受精(IVF)的助孕结局以及是否需要添加LH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