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8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科常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DR分为2型6期,糖尿病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DM)分为4期。结果 随DR期数愈高,视力预后愈差。DM的严重程度随DR逐渐加重而加重,但不完全平行。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和DM之间不完全平行,DM独立分期对选择黄斑区最佳治疗时机和保存黄斑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鹏程  曹泽彧  许冶良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19,50(18):4502-451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T2DM的病情进展中,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程度持续加重,且现有临床治疗药物均无法阻止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如能针对β细胞功能受损进行干预,则有望改变T2DM的进程甚至治愈T2DM。对天然药物中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来发挥T2DM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科普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DM)患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DM的各种并发症己成为DM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DM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需要病人主动参与并坚持治疗,通过DM教育可以提高DM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的主动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DM并发症的发生,节省医疗费用。故高质量的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DM病人的教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积累了防治DM的宝贵理论和方法。因此将这些宝贵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DM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益气健脾和胃汤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e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营养状况、血糖调节,使患者糖尿病及诸多并发症加重和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48例,并与单用多潘立酮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疾病,我国现约有2400万DM病人。DM酸中毒是DM的急性并发症,常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剂量不足、手术、妊娠和分娩等原因引起。多发生于青少年,小于60岁的DM病人中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为12.5%。为了提高DM酮症酸中毒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DM酸中毒的复发,本人将Orem的自理学说引人1例DM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疾病疗效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其中生存质量是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中医理论作指导,研制具有特异性、符合中医特征的T2DM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对T2DM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符合中医糖尿病研究的需要,可为中医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伴有糖尿病(DM)的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而DM患者胆石症的治疗又有其特殊性。一方面,DM容易并发胆囊结石,DM及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也相对增多;另一方面,DM合并胆囊结石的手术危险性较大。虽然胆囊结石伴DM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广泛应用为DM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2003年8月-2007年4月,本院共完成LC521例,其中合并DM53例占11.7%,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与高血压(HT)都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几年来,两者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时加重了心血管病变(CVD)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而同时伴高血压者则增至4倍。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糖耐量异常(IGT)与DM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重视,加强了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病、足病和心脏功能障碍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DM及其并发症病程长、易反复,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是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系统重要组成,其激活后诱发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损伤内皮细胞、影响代谢应激等参与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NLRP3炎症小体可能为DM及其并发症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中医药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NLRP3炎症小体具有调节作用,调控NLRP3炎症小体已成为中药防治DM及其并发症新的研究策略。但目前,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DM及其并发症作用报道相对零散,且缺乏系统综述。因此,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NLRP3炎症小体对DM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中医药经NLRP3炎症小体干预DM及其并发症进展两方面进行阐述,为中药对NLRP3炎症小体调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以期为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饮食治疗是一项基本治疗,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对DM饮食知识知之甚少。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评估其DM饮食知识,只有4例掌握,故自2005年1月起,我们就DM饮食进行指导并辅以辨证施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景龄 《河南中医》2012,32(8):956-960
瘀病可因部位差别、量的多少、时间新久而产生诸如疼痛、肿、积聚、出血、发热、口渴、咳喘、心悸怔忡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瘀血致病具有阻滞气机、瘀阻心脉、影响新血形成、生风、生热等特点。单纯瘀血所致病证,治以活血化瘀即可;除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以及虚实夹杂,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者,则需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如活血养血、补气益气之品。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研制的血瘀证动物模型达几十种,对其中部分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情况作一介绍。根据血瘀证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神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虚弱体质、外伤、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入侵、免疫调节失常、物理及化学刺激等均可在动物体内诱导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郭梦倩 《吉林中医药》2012,32(7):649-651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炎症性疾病,西医采用对症治疗,无根治之法,且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究其主要原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未能完全探明,因此,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治疗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专方专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而且可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构建病证结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建伟 《新中医》2001,33(4):5-6
从中医学对气血与人体健康长寿关系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阐明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密切,认为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防治中有着显著而肯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之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根本治法。中医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外治法又可分为中药灌肠、针灸、局部给药等不同治法。中医治疗内异症能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内异症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志春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88-1090
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方药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邪致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水与血结、出血成瘀、经产留瘀、瘀血留着积久成癥8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可有腹痛、经水不利、经候不匀、闭经、阴道出血、发热、癥瘕积聚、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唇口干燥、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不利、虚、迟、实、弦、紧等脉。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活血消癥、破血逐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行水活血等诸法,并创立了红蓝花酒、土瓜根散、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抵当汤、枳实芍药散、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当归散、白术散等一批着有疗效的方药,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