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牵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随访3个月后比较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以促进疼痛缓解、改善腰部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收肌拿捏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8例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内收肌拿捏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收肌拿捏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及综合康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腰椎牵引、超短波理疗、推拿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腰背肌训练,治疗组则配合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于治疗结束2年后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JOA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2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与常规腰背肌训练相比,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对于减轻疼痛、抑制病情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拮抗肌"压敏点"推拿治疗)与对照组90例(普通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治愈患者1年后的症状复发率及治疗前后JOA、VAS评分、腰曲值改善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治愈患者1年后的症状复发率、JOA评分、VAS评分、腰曲值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推拿治疗,P0.05。结论: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是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为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针灸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半年,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结论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其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VAS评分、JO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2/50)和96%(4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腰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丁懿  郭琛琛  王宁  李丽 《天津中医药》2019,36(6):561-564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照组只进行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级(JOA)积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肌骨超声(MSUS)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JOA积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VA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肌骨超声探查局部肌肉厚度均有所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和西医治疗;观察其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火灸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蒋氏后伸整脊法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蒋氏后伸整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VAS评分、ODI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蒋氏后伸整脊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物质的刺激作用,从而缓解腰痛症状,且操作安全,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通过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通过腰椎斜扳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腰腿疼痛评分、Bir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腰腿疼痛评分、Bir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腰腿疼痛评分、Bir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可减轻患者的腰腿疼痛,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牵引结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则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8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肌筋膜触发点,2组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三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电针针刺治疗疗效相当,在VAS评分比较方面,推拿治疗的治疗组优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且推拿具有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JO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大幅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齐刺法结合双手反向拔伸下关节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齐刺法结合双手反向拔伸下关节复位技术,对照组为传统推拿疗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最佳治疗方案,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评分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刺法结合拔伸下关节复位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推拿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从不同的角度应用手法调整关节,较传统的推拿疗法更精准,复位手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向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腰背伸肌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双向运动疗法(即悬吊运动疗法加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运用推拿治疗。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及腰背伸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部分)、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运动疗法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增强腰背伸肌群的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推拿联合毫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推拿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确诊的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予以中频脉冲电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JOA、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高(7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M-JOA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swestry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