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音哑治验     
李建设 《河南中医》2004,24(10):48-48
音哑,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中医可分为急喉疳、慢喉疳等症。祖国医学认为,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气虚无力鼓动声门,而致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致声带肥厚,亦成音哑;脾虚不运,气不化津,聚而生痰,痰湿结于喉间,也可使声带水  相似文献   

2.
浅谈音哑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哑可分为急喉瘖、慢喉瘖等证,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诸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导致。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目得血而能视,喉得血之濡润而能鸣。气虚不足,则无力鼓动声门,而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为肥厚,  相似文献   

3.
音哑可分为急喉疒音、慢喉疒音等症,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导致。祖国医学认为,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喉得血之濡润而能鸣,气虚不足,则无力鼓动声门,而致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为肥厚,亦成音哑之患。脾虚不运,气不化津,聚而成痰,痰湿聚于喉间,也可使声带水肿而肥厚,声音不扬。音哑又与情志变化有关,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木火刑金,金实不鸣,亦可发生音哑之症。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祖国医学之辨证论治,治愈该症…  相似文献   

4.
慢喉喑是指久病声音不畅,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虚性喉病,故又称“久喑”。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多种喉部疾病。笔者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散结开音法为主,结合原发病进行辨证治疗慢喉喑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将58例慢喉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2岁。其中声带充血肥厚18例,声带小  相似文献   

5.
慢喉喑又称失音,是咽喉科常见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关闭不密。近10a来笔者以自拟养阴开音汤治疗慢喉喑,并与黄氏响声丸进行对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音哑与失音是喉部疾患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如演员、教员、营业员、公共汽车售票员等。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喉喑”的范围,临床以声音嘶哑,甚至语出无声为特点。所谓音哑是指发声不响亮,而失音是指发声不出。它们可以间断地出现,也可以持续地存在,两者虽有不同表现,但都属于同一病理过程,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因此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本病特点,它包括西医所称的急性单纯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和喉癌等病。至于因脑血管意外而引起的舌强不利,语言蹇涩,称为舌暗,不属于喉喑的范围,两者应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7.
慢喉喑是以声音不扬 ,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 ,又称“喉痹失音” ,属“久喑、声喑、喑哑”等范畴。鉴于此 ,我们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以慢性声音嘶哑为主症的病症均归结于慢喉喑的范围。 (因喉癌及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引发的声哑除外 )。我院从八十年代至今 ,在中医喉科运用喉疳散局部外敷治疗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息肉等方面 ,以其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而享誉三秦。现将喉疳散在治疗慢喉喑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总结 63例慢喉喑病例。年龄 4岁~66岁 ;其中慢性喉炎占 3 7例 ,声带小结 2 2例 …  相似文献   

8.
“喑”,指声音嘶哑。在中医学上把慢性喉炎称为“慢喉喑”,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特征.由喉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引起。主要表现为声带或室带充血、肿胀,甚至表现为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喉喑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嫣莉 《中国针灸》1994,14(5):25-26
针刺治疗喉喑50例临床总结金嫣莉(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主题词声嘶/针灸疗法喉喑,即指讲话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声而言。现代医学之慢性喉炎、声带劳损、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请病性失音等均属此范畴。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23例,女性27...  相似文献   

10.
针灸补虚泻实治疗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由于喉部疾患引起的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疾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祖国医学将其分为“暴喑”和“久喑”两大类,即所谓“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景岳全书》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由此可见,喉喑虽属喉咙、声带……  相似文献   

11.
(干祖望验案赏析之一已刊登于本刊2008年第10期) 声音嘶哑在中医学称“喑”.喉部病变引起声音嘶哑则称为“喉喑”.喉炎在中医学属于喉喑范畴。喉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声带或室带(假声带)充血、肿胀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喉炎与慢性喉炎。干老认为急、慢性喉炎都是中医治疗有优势的病种.采用辨证论治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例一、姚××,女,42岁,农民。音哑喉燥4~5年,时兼干咳、痰少,烦躁,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辨证为肺阴虚,治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数剂之后,喉燥、干咳少痰、烦躁、少寐多梦均减,但主症音哑丝毫不见效。后思此患者经五官科检查发现声带瘜肉,音哑的根源在于瘜肉,如能将此瘜肉除去,失音当愈。试用消坚磨积中药。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润喉开音片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1〕从1998年2月起,我们又改进剂型为开音颗粒,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属中医血瘀痰凝证者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5例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0~5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个月,平均为1.71年;对照组64例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1~54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2个月,平均为1.66年。1.2 诊断标准、辨证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慢喉喑(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慢喉喑的临床研…  相似文献   

14.
“音哑”也称“音喑”,是指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寂然无声的症状。有些妇女,每到经潮前或经行期间便出现音哑,待经净后即自然恢复,每月如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找"喉喑"的中医古籍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从喉喑病名源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3个方面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脏腑失调、妊娠致喑、寒邪侵袭、热邪袭肺、阴亏血虚、痰浊阻窍、逆风号叫、多言伤气。辨证论治以疏散风邪、宣肺开音,清泻脏火、利喉开音,清化痰浊、除湿开窍,休声养息为主,此外还有针灸等外治疗法。通过对喉喑古代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喉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陈小宁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耳鼻喉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师从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临证30余年,经验丰富,对于慢喉喑的治疗有独到的体会,强调本病不应局限于咽喉,当治从整体,精在辨析。现将其经验采撷如下。1循因探机,理法相应慢喉喑是指以久病声音嘶哑,讲话费力为主症的慢性喉部疾病,中医又称之为"久瘖""声喝""喑哑"等。常见于慢性喉炎、喉肌无力、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和声带麻痹等疾病[1]。关  相似文献   

17.
江娟娟  谢强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96-597
慢喉喑是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喉病,西医的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皆属慢喉喑范畴。笔者应用计算机嗓音声学检测系统,选取慢喉喑女性患者120例(试验组)和嗓音正常女性120例(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经问卷辨证分别属肺肾阴虚、肺脾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凝滞证,对各证型30例声嘶患者进行嗓音声学检测,并将两组所得声学参数相比较,以及四个证型之间声学参数相比较,以探讨声学参数与慢喉喑诊断及辨别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①有声嘶症状并符合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声带小结的认识与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声带小结是现代医学病名,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发声易倦和间歇声嘶,每在高音时明显,久之声嘶加重,低音时也音哑不扬。就症状而言,属于中医喉科的“嘶哑”、“慢喉瘖”范围。借助于间接喉镜可见到声带游离缘前中1/3  相似文献   

19.
韩景献教授认为单侧声带麻痹属中医学“瘖痱”“喉喑”范畴,辨证为痰湿壅阻,肺气不宣。治宜三医针法化痰祛湿,理气宣肺,利咽开音,主穴选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外关(双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喉喑患者血流变学特征,验证“金瘀不鸣”理论,方法:对比观察声带息肉、小结患者及慢性喉炎患得各30例之血流变特征,并观察两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声带息肉、小结患者血粘度比慢性喉炎患者明增高,其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痰凝证型为主。结论:慢喉喑(声带息肉、小结)患者以血液粘度增高为特征,支持“金瘀不鸣”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