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广涛 《抗感染药学》2019,16(3):438-440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促进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组,另抽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情况、使用合理性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组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经组间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率,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桑军侠 《北方药学》2018,(1):163-164
目的: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实施前后对Ⅰ类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Ⅰ类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实施时间分为干预前组(255例)和干预后组(280例),并比较两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和时机选择合理率等.结果: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干预后,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和时机选择合理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提高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家萍 《抗感染药学》2019,16(4):603-605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后组,分析其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干预后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80.00%和20.00%;其中头孢菌素类为主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3.33%提高到90.0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6.67%降至10.00%(P<0.05)。结论:药学干预促进了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熟市中医院2014年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医院2014年1—12月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31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用药品种、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情况和用药的合理性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33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53%(154/331);术前0.5~2.0 h给药的为57.14%,疗程不超过48 h的占35.06%;品种选择以头孢菌素为主,其次为头霉素类。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张二锋  孙博  马换青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6-1170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以及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1月—6月符合Ⅰ类切口手术指征患者50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0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118例,其预防使用率为23.37%;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 33例(占27.97%),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5.76%,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64.41%;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多的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56例,占47.4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 0%,符合要求;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用不当及给药时机不当等,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干预管理,以增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意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4):755-757
目的: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 336份病例资料,分析其预防用药率,以及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结果:医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例数这1 151例,其预防用药率为34.50%;2016年5月开始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较前4月明显提高,但2016年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合理率偏低,且波动幅度较大。结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尚好,但用药疗程的合理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出院病历分别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各120例,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33%,干预后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3.33%(P<0.0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有效监管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医疗费用,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我院2013年1~4月(下称第一阶段)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下称第二阶段)符合标准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198份和220份,对手术类别、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和持续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1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第一阶段的43%下降为第二阶段为32%,药物品种选择不当从第一阶段的80%下降为第二阶段的38%;2术前0.5~2 h内的预防用药率由第一阶段的64%上升至第二阶段的75%;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1 d的病例数占用药例数的比率从第一阶段的34%上升到第二阶段的49%;4无指征更换药物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有10、9例;无指征联合用药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有2例。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使用率、药物的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用药疗程方面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均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用药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8年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现状,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抽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2018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共872份,从适应症、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术中追加以及用药疗程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88例,使用率为33.03%;使用品种有14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构成比为50.68%;术前0.5~1 h给药的患者263例,合理率为91.32%;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55例,合理率为19.1%;联合用抗菌药物6例,均无联合用药指证。结论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某医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404 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97%(214/484);其中使用合理的占61.68%,不合理的占38.32%.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骨科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中的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10年9–12月)及干预后(2011年9–12月)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率分别为98.94%和97.49%;预防用药选药合格率从69.62%上升至94.84%;预防用药时间从5.03 d降至1.67 d。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还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应用的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持续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联合用药分别由干预前的100%和34.44%下降至49.44%和2.25%,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的不合理分别由原来的32.22%和85%均下降到2.22%,抗菌药物的选择由干预前以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到干预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为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趋于合理,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但仍存在预防使用率偏高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理力度,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结论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某院于2013年7月开始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选取2013年2月~2013年7月、2013年7月~2013年11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三个时间段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各50例,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某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显著下降,与干预前、干预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实验组则增加围手术期手术抗菌药物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药物选择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上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值得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骨科住院部收治的683例Ⅰ类切口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将其分为试验组(340例)和对照组(343例),试验组实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细则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的情况及合理性。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主要集中在1代~3代头孢药物,两组患者在用药选择、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则干预,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进一步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化、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黄斌  杨阳 《淮海医药》2013,31(5):444-44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主要不合理表现,以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统计分析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应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51.7%,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仅占所查病例的36.27%,总预防时间在48 h内的占所查病例的34.31%,联合用药50例,联合用药率为24.52%。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