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重型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常见的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方法,探讨妊娠三个月后胎儿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实验诊断,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 对所有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广泛的血液学检测,筛查地贫,疑似病例进行基因诊断;确诊孕妇地贫后及时检测丈夫.当夫妇携带同型地贫基因后,抽取脐带血或羊水快速对胎儿基因做出明确诊断,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胎风险.结果 地贫携带者孕妇65例,3例夫妇为同型地贫携带者,1例孕Hb Bart′s水肿胎,1例孕β17/βE双重杂合子;1例β41-42/βE重型地贫孕妇,丈夫系β654杂合子,孕βE胎儿,前2例及时引产,后1例伺机诱导分娩,分娩后脐血基因检测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 产检孕妇进行系统的地贫血液学筛查,必要时基因诊断,监控同型地贫夫妇孕育,杜绝重症地贫儿,伴不良孕产史,更需及早产前诊断和妊娠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产前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筛查阳性的患者及其胎儿进行β-地贫基因分析,对可疑罕见β-地贫患者采用基因测序法进一步确诊,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方法通过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为可疑β-地贫的病例,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7种常见β-地贫基因点突变,对于未发现常见突变者采用β珠蛋白基因DNA测序。结果先证者有MCV和MCH降低,Hb A2升高的血液学表型,临床常规试剂未检出17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基因测序为罕见β-地贫CD8/9(+G)突变杂合子,产前诊断胎儿为重型β-地贫:βCD17/βCDS8/9(+G)。结论对夫妻一方确诊为β-地贫,另一方有明显血液学表型但排除常见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应采用其它方法进一步确诊,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水产前诊断在检测中、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中的应用,以此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应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法以及反向点杂交技术(RDB-PCR),对2226例孕妇羊水进行产前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出正常胎)L575例占比例25.8%,异常胎儿165l例占比例74.2%。其中Bart‘S水肿胎137例,血红蛋白H病180例,中、重型β-地贫96例,中、重型α复合β地贫46例。结论高危人群在孕中期行羊水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地阻止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从而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一种缺失型δ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β地贫复合该缺失型突变高风险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表型和基因分型进行家系分析。表型分析采用红细胞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用跨越断裂点的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分析法检测δβ地贫缺失突变;用反向点杂交技术筛查β地贫基因突变;并对一例该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重症地贫)为一种缺失型δβ地贫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其δβ地贫基因遗传自母方,在该家系3代9名成员中共检测到4例携带了这一基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结果相互吻合;β地贫基因(密码子41-42-CTTT移码突变)遗传自父方。对该家系的重症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完全正常。结论:在国内首次报告由缺失型δβ地贫基因与β地贫移码突变双重杂合导致的重平地贫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采用的技术简便、快速,可用作同类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以此降低出生缺陷。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同型地贫携带者夫妇共175对(其中3例为双胎妊娠),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获取胎儿标本提取DNA,应用跨跃断裂点PCR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α,β地贫基因诊断。结果检测出正常胎儿30例,异常胎儿148例,中重型胎儿38例(21.35%)。夫妇为同型α地贫共122对,产前诊断检出正常胎儿22例(18.03%),轻型α地贫73例(59.84%),中间型α地贫17例(13.93%)及Bart′s水肿胎10例(8.20%);夫妇为同型β地贫共30对,产前诊断检出正常胎儿5例(16.67%),杂合子20例(66.67%),纯合子3例(10.00%)及双重杂合子2例(6.67%);夫妇同型地贫且一方为α复合β地贫共20对,产前诊断检出正常胎儿3例,轻型α地贫3例,中间型α地贫1例,β地贫杂合子6例,β地贫纯合子1例,α复合β地贫6例;双胎妊娠孕妇3例,检出轻型α地贫2例,Bart′s水肿胎2例,β地贫杂合子2例。结论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对高危人群在孕中期行羊水地贫基因检测,可以尽早发现中、重型地贫胎儿,从而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6.
百色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预防和控制广西百色市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对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对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三项联合测定对1840例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结果检出地中海贫血334例,发生率18.15%,其中α地中海贫血210例,发生率为11.41%,β地中海贫血124例,发生率6.74%。270例确定了基因型,对22对夫妇均为地贫携带者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6例为正常胎儿,4例为a杂合子,1例为HbH病、3例为Bart′s水肿;1例β地贫纯合子,3例为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4例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结论通过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及基因诊断,确诊了重症患儿并及时终止妊娠,有效避免重症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东莞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地贫干预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参加东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75 000名,首先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f1和红细胞脆性(一管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β-地贫基因型分析检测,对携带同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优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51%;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6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3.33%)、IVS-Ⅱ-654(C→T)(23.78%)、-28(A→G)(14.326%)、CD17(A→T)(9.01%)、βE(GAG→AAG)(2.78%),CD71-72(-TTCT)(2.38%)占突变基因的95.6%;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2.10%。结论本研究对东莞户籍新婚待孕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东莞市β地贫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基本特点,并对携带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夫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的降低东莞地区重型地贫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情况,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并探讨地贫产前筛查及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受检者的静脉血,采用MCV、MCH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行基因检测。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高危夫妇行产前基因诊断,并进行随访。结果 116530个体中,确诊为地贫携带者1642例,其中α-地贫携带者1119例,β-地贫携带者467例,αβ复合型地贫携带者56例,携带率分别为6.77%(1119/16530)、2.83%(467/16530)、0.34%(56/16530);2α-地贫基因型以--SEA/αα最多,占76.77%,β-地贫基因型以CD41-42/N最多,占41.11%;379对夫妇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行产前诊断,18例胎儿确诊为中间型或重型地贫,经孕妇同意终止妊娠;4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结论本地区是地贫的高发区,对孕妇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病例,了解重型地贫胎儿的基因型状况。方法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获取胎儿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地贫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53对夫妇的胎儿分别检出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10例,HbH病1例,α地贫-1杂合子16例,α地贫-2缺失型1例,静止型α地贫5例,β地贫中间型(BEM)2例,重型β地贫6例,轻型β地贫12例,其中α、β复合型轻型地贫4例。结论 PCR产前基因诊断法能有效地检出各种常见地贫杂合子和纯合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例β-地中海贫血合并δβ-地中海贫血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用PCR-反向点杂交和长链PCR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母亲为β-珠蛋白基因密码子41/42(?TTCT)突变杂合子,父亲为缺失型Gγ+(Aγδβ)0突变杂合子,胎儿基因型正常。结论对一个家系中出现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但用常规方法只能找到一个基因突变时,应考虑缺失突变的可能,并用合适的方法验证,然后才能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桂林地区夫妇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的高危孕妇羊水产前诊断胎儿基因型构成情况,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对孕16-22w夫妇为同型地中海基因携带且有可能生育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取胎儿羊水细胞,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 145例地中海贫血高危孕妇羊水产前诊断检出胎儿为α-地中海贫血70例,β-地中海贫血47例,α-与β-地中海贫血13例。其中重型地中海贫血24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13例,轻型地中海贫血73例,静止型地中海贫血:7例。结论通过对夫妇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且有可能生育中、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的高危孕妇进行羊水产前诊断,能有效预防中、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的出生,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西区内的不孕症妇女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及其构成比。方法以整群抽样收集2014年1-6月份初次于181医院生殖中心行ART治疗的广西籍不孕症妇女外周血917份,采用基于PCR的基因诊断技术分析这些人α和β地贫的基因型。结果 917个外周血样品中,共检出α地贫基因携带者100例(包括2例双重杂合子),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11.01%,共检出含3种α地贫的等位基因(--SEA,-α3.7,-α4..2),其构成比分别为54.46%、30.69%、14.85%;β地贫基因携带者35例,其中3例为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基因携带率为3.82%,共发现6种不同的基因型。βCD41-42(-CTTT)移码突变、βCD17(T-A)无义突变占突变基因的77.1%。结论α和β地中海贫血在广西不孕症妇女中的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疑似罕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携带者进行α-及β-珠蛋白基因测序分析,初步了解长沙地区罕见突变的出现频率。方法采用一代测序对疑似罕见地贫患者进行α或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对67例疑似罕见地贫携带者测序,发现27例罕见地贫基因突变,其中β-地贫23例,共18种突变类型;α-地贫4例,共3种突变类型。结论利用基因测序发现罕见地贫突变基因,明确患者的基因型,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依据,降低漏检率,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为遗传咨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地贫)CD41-42(-TCTT)杂合子(β41-42杂合子)复合缺失型α地贫双重杂合子在本地区β41-42杂合子个体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血液学表现.方法分别采用单管多重PCR与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缺失型α地贫与β地贫基因,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及其它地贫筛查试验.结果 144例β41-42杂合子有8例同时复合缺失型α地贫杂合子,其中7例(4.9%)携带有α地贫1基因(αα/--SEA),1例(0.69%)携带有缺失型HbH基因(-α3.7/--SEA).7例复合α地贫1患者的MCV均都高于另外136例单纯的β41-42杂合子的MCV平均值(63.53fl); 而对携带有HbH基因的样本进行pH8.6与6.5的血红蛋白电泳时都无法找到HbH区带.结论诊断β41-42杂合子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患者时,如只依赖其临床表现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筛查诊断的指标,容易会出现有病患的α或β地贫基因漏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全血中Cu、Zn、Ca、Mg、Fe等5种元素含量,为今后对各种地中海贫血儿童采取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选取的12例静止型、58例标准型α地贫,7例H病,32例β地贫杂合子,6例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以及70例健康儿童全血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分组全血Cu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贫血组的Fe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组的全血Z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标准型α地贫组、β地贫杂合子组和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的全血M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儿童的元素平衡失调,提示地中海贫血儿童应尽早采取营养监测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对高风险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10ml,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85例受检病例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46例,其中杂合子37例,双重杂合子5例,纯合子4例.结论 PCR-RDB法是β-地贫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婚检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减少本地区中重症α和β地中海贫血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取在本院婚检的5810对育龄男女进行地中海贫血血液学筛查,初筛阳性者进行基因诊断,对有生中重症地贫儿风险的配偶,于妊娠中期进行胎儿产前诊断.结果 5810对婚检男女中,高风险者73对,占1.26%,对其中51例妊娠进行羊水产前诊断,检出重型β地贫7例,Hb Bart's水肿胎3例,HbH病3例,对重型地贫胎儿予终止妊娠.结论在高发区婚检人群进行地贫筛查,对预防重型地贫儿出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13地贫)的基因型构成情况及分布,为制定本地区β-地贫防治计划提供参考,有效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应斑点杂交技术对桂林地区426例经筛查至少符合HbA2增高、HbF增高、出现HbE带三项之-的样本进行17种中国人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受检的426例样本中共检出杂合子419例,纯合子2例,双重杂合子5例。检出13种基因类型,其中CD41—42、CD17、IVS-11—654、CD-28、CD71—72、BE是桂林地区最主要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别占50.47%、22.30%、12.68%、5。16%、2.81%、2.35%。结论桂林地区β-地贫以中国人发病率高的突变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下降的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情况,指导双方均携带同类型地贫基因的夫妇进行产前诊断.降低中间型和重型地贫胎儿出生率。方法对随机婚配的男女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产前检查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地贫筛查。判读标准为血常规MCV〈82fl和MCH〈27pg为地贫初筛阳性,初筛阳性做α、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 MCV MCH诊断地中海贫血敏感性为88.322%,MCV、MCH下降的育龄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极高,双方均携带同类型地贫基因的夫妇应进行产前诊断,从而降低中间型和重型地贫胎儿出生率。结论 MCV MCH作为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gkok(βCD56 GGC>GAC)]杂合子及其合并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突变的双重杂合子的血液学指标,分析携带该异常血红蛋白突变的表型特征及其对β地中海贫血表型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1个携带有Hb J-Bangkok/β-地贫突变的家系以及3例散发的Hb J-Bangkok携带者样本,对其进行血常规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并测定α和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 家系中的父亲和3例散发样本均为Hb J-Bangkok杂合子,红细胞参数均正常,但血红蛋白电泳显示有Hb J异常带,无其他临床表型.先证者为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IVS-Ⅱ-654突变的双重杂合子,其血液学表型与单纯β地贫杂合子类似,具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特征,血红蛋白电泳结果Hb A2上升,并有高含量HbJ异常带.结论 单纯Hb J-Bangkok杂合子无临床表型.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突变不会加重其临床症状.因此携带Hb J-Bangkok突变不会对个体的临床表型产生影响.当Hb J-Bangkok突变携带者与β-地贫携带者婚配时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