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轻、中度营养不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将65例轻中度营养不良、肺功能轻中度损害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口进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素。以体重、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经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血清白蛋白增高,血清前白蛋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重视营养支持,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缩短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医院主动管理与结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支气管扩张症的预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现处于稳定期的2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建立医院呼吸病宣教中心,进行医护人员的主动管理,并给予社区康复指导的干预措施。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咳嗽症状、非预约门诊就医及急诊就医次数、BODE指数评分(B为体质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评分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12个月的主动管理及社区康复指导,患者咳嗽程度评分为(38.1±10.2)mm,较管理前[(58.1±13.3)m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P0.05);管理后患者非预约门诊就医及急诊就医次数[(3.6±2.2)次]较管理前[(7.2±2.7)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9,P0.05),管理后患者BODE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2.62±0.8)、(46.2±6.3)、(43.2±9.9)分]较管理前[分别为(3.23±1.1)、(53.7±8.5)、(50.4±12.1)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主动管理联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有利于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首次化疗干预的16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比较分析营养支持干预与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化疗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0例胃癌患者经营养风险评估,存在营养风险(NRS评分≥3分)率53.75%(86例)。无营养风险(NRS评分3分)46.25%(74例)。年龄≥50岁患者营养风险率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9,P0.05),而不同BMI患者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65,P0.05);86例有营养风险患者中66例接受营养支持干预(营养支持组),20例没有接受营养支持干预(无营养支持组)。在首次化疗前,无营养风险(对照组)、营养支持组、无营养支持组三组ALB、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首次化疗1个周期结束后无营养风险(对照组)、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血清ALB、HB、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均P0.05),而对照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后血清ALB、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组和无营养支持组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24)。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大,对此给予营养支持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案进行心衰饮食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评定营养状态,发放自制的老年心衰患者简明膳食处方,对营养良好或潜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护士指导家属按处方准备每日膳食,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1周后,继续指导患者按膳食处方进行营养支持。全部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院外随访1年,观察患者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病死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79.25%)高于对照组(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5)。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40.25±4.33)g/L vs.(35.28±3.92)g/L]和血清前白蛋白[(234.38±42.65)mg/Lvs.(195.53±36.8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2、6.438,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16.83±4.26)d)vs.(24.45±6.57)d],再次入院时间[(82.57±16.43)d vs.(53.68±14.39)d],再次入院率(26.53%vs.47.83%),病死率(8.16%vs.1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6、7.415,χ~2=5.398、5.034,均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基于营养评估进行饮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提高心衰康复效果,减少再次入院及死亡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等辅助治疗手段对胸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不良、病程迁延、消耗严重等情况的改善康复作用。方法先给予肠外营养后通过鼻肠(胃)管过渡为肠内营养直至正常进食。测定营养支持前后外周血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含量。结果49例患者中44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均于营养支持后1~2天明显下降(P〈0.05)。转铁蛋白、白蛋白于营养支持后第4—5天恢复至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前白蛋白于营养支持后4—5天恢复至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并于营养支持后6~8天开始明显优于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结论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胸外科危重症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呼吸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和疾病负担,了解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情况,分析营养支持的效果和营养支持对疾病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对呼吸内科2016年6—8月入住的192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别在入院后、住院或营养干预7天后检测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统计并分析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营养支持情况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总费用较高,呼吸科60岁以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经过营养支持的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但是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没有明显减少(P0.05)。呼吸科未接受营养支持或营养干预的患者住院期间总蛋白、白蛋白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营养支持虽然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无法减少住院天数和总费用。无论有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如果不适时予以营养干预或患者自身认识不够,其营养状况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韩维 《健康研究》2013,(3):225-22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8周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8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PH、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功能明显增强、营养状况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10%)明显高于观察组(3.33%)(P〈0.05),对照组存活者平均住院29.50天,明显多于观察组存活者平均住院天数(23天,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管理与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肺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兰英 《职业与健康》2014,(20):3003-300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后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后肠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周期为10 d。结果 2组干预前的肺总量(TLC)与肺活量(FVC)值、血清前白蛋白(PA)与白蛋白(ALB)值、CD^3+、CD^4+、CD^8+人类细胞亚群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的TLC与FVC值、血清PA与ALB值、CD^3+和CD^4+值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的腹胀、腹痛、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后肠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与胃肠功能,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的发挥与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的机体状况分为普通早产儿组65例、静脉营养早产儿组42例、感染早产儿组43例;另选取同时期足月儿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置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组新生儿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对4组新生儿出生后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计算血清前白蛋白与早产儿感染、营养支持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出生后7 d 4组新生儿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14 d对照组、静脉营养早产儿组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早产儿组及感染早产儿组(P0.05),对照组与静脉营养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早产儿组与感染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早产儿感染、营养支持效果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与早产儿感染呈负相关,与营养支持效果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前白蛋白作为一项重要的营养指标,不仅能够反映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效果,还能为早产儿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腾龙 《医疗装备》2023,(19):112-114
目的 探讨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鼻饲管留置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反流及胃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5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5 d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比较,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加快康复进程,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服安溴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程度、呼吸困难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共15 (41.67%)例患者未出现咳嗽,对照组患者共6(16.67%)例患者未出现咳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130例2016年3月-2019年3月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入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干预,研究组儿童给予个体化营养指导干预,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血红蛋白与血清铁、锌水平,以及肥胖与营养不良情况。结果①两组干预前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干预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联合营养支持对乳腺癌患者癌性伤口愈合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存在癌性伤口的8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癌性伤口恢复情况、营养状态、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癌性伤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癌性伤口VAS及BW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及总蛋白(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清PAB、Hb及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管理方案在腹腔感染(IAI)患者中对肠道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IAI患者111例,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研究组给予标准营养支持管理方案,对照组给予经验性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营养指标、肠道屏障指标、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自第7天起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TNF-α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血清IgA及Ig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研究组血清CRP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4.147;P=0.000);第3天起研究组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死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营养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持IAI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家庭肠内营养(HEN)管理在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病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例经住院行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但仍伴有营养不良需出院行HEN护理随访的病人,通过专人对HEN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分别在HEN第1、3、6个月时对病人行体质分析,能量代谢营养学血液指标监测,分别与出院前进行比较。结果:20例胃肠道疾病伴营养不良病人人体体成分指标结果显示,HEN第1、3、6个月病人BMI、体脂肪、骨骼肌和蛋白质水平均较出院前有显著提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N第1、3、6个月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出院前有明显改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肠内营养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营养指标,增加骨骼肌含量,保证HEN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营养支持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影响。选取该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4例,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康复组给予营养支持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康复组干预后左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明显高于康复组干预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康复组干预前;且康复组干预后左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TNF-α、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TLC)含量明显高于康复组干预前;康复组干预后ALB、PA、Hb、T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干预后呼吸困难试验(CAT)明显低于康复组干预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EV)明显高于康复组干预前;且康复组干预后CAT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FEV1、FEV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营养支持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方法配制的肠内营养液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肠内营养液。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商品匀浆制剂组和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7 d后营养指标和胃肠道主要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7d后血清中总蛋白(TP)、空腹血糖(Glu)均低于营养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白蛋白(ALB)、血浆中血红蛋白(Hb)均低于营养支持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7 d后,两组TP、ALB、Hb、Gl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商品匀浆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给予单纯商品匀浆制剂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胃肠道症状,治疗效果优于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的喂养(VBF)方案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9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营养泵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于速率的喂养方案,试验组采用VBF方案。连续干预7 d后,比较两组实际摄入量、喂养达标率及干预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蛋白水平,以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实际摄入量和喂养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的腹胀、腹泻、胃潴留、呕吐/反流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采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VBF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液摄入量,改善营养状态,且安全性与传统的基于速率的喂养方案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罗红霉素和脾氨肽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及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连续应用6个月。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INF-γ和IL-4的水平及CD4~+及CD8~+细胞改变情况、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情急性发作次数、咳痰量、胸部CT影像学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NF-γ/IL-4及CD4~+/CD8~+较对照组好转;胸部CT总评分、扩张支气管的厚度评分、病变肺叶面积评分、病变组织占肺叶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下降;2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情急性发作次数、咳痰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中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实施低剂量罗红霉素和脾氨肽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神经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EN)组)、观察组(肠内营养(EN)+早期肠外营养(PN)组)。对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1w后的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EN)组在入院1w后血清蛋白水平与入院前相比较都有所降低,其中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降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入院1w后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入院时相比较都有升高情况,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比EN组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接受治疗后TLC明显升高,较EN组有明显提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时间内(1w)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血清蛋白下降、营养不良。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