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比较两组带管时间、带管舒适度评分、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带管舒适度评分,延长带管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对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导管相关问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定期复诊、生活方式、均衡饮食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问题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PDCA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及导管相关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理论.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导管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8%,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 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运用PDCA理论加以指导,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大部分患者对临床服务感到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模式在晚期肝癌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82例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PICC置管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PICC置管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可改善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并可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实施FOCUS-PDCA循环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FOCUS-PDCA循环联合集束化管理,对比2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患儿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家属满意度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0%);PDCA循环护理组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肾造瘘管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于循环质控(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对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能减少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相关性事件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可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婧 《中国民康医学》2022,(15):172-174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ICU收治的2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专案管理,比较两组依从率、舒适度、并发症(导管感染和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率、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应用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可提高依从率和舒适度,降低导管感染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家属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加快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DCA护理管理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护理管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4例、导管功能不良7例、导管渗血2例;对照组患者导管感染10例、导管功能不良20例、导管渗血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资料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置管专项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专项护理能有效减少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并发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7.31%,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6.54%,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实施综合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管路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PICC置管护理,给予观察组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观察并发症情况及其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满意度为95.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对其进行维护与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选择住院置管患者5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0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与对照组29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管道出现问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管道意不良外事件发生率为4.13%,而对照组则高达11.7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置管患者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管道安全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74-177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和PDCA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和PDCA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依从率、依从性评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间、心理情绪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和PDCA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能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置管依从性更好,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不良情绪,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疗60例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导管阻塞、脱出、出血、感染等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实验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满意度为7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患者中,责任护士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障了医疗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PDCA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晚期肝癌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晚期肝癌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3例,导管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11.8%;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7例,静脉炎8例,导管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25.0%,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2.6%;对照组满意率为80.9%,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置管并发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嫦燕  任为为  韩婷 《吉林医学》2013,34(23):4829-483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内科病房中收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94.55%,对照组总满意度74.5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中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25-13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防范老年精神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精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损伤程度分级及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且两组损伤等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降低老年精神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