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为探讨瘦素与巨大胎儿发生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T)检测 2 0例巨大儿 (巨大儿组 )及 2 0例正常体重儿 (对照组 )孕母血清、脐血瘦素水平。结果 ,巨大儿组孕母血清瘦素为 ( 2 5 6±8 2 ) μg/L ,显著高于对照组 ( 1 8 8± 7 8) μg/L( P <0 0 5)。巨大儿组脐血瘦素水平为 ( 1 6 8± 7 0 )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 ( 7 7± 4 6) μg/L( P <0 0 0 1 )。两组孕母血清瘦素与胎儿出生重量无相关性 ,而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65,P <0 .0 1 )。结果提示 ,巨大儿的发生与脐血瘦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出生体重儿与脐血瘦素水平的关系 ,应用特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91例经产道分娩或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结果 ,91例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 ( 9.9± 7.4 ) μg/L ,其中男孩为 ( 5.3± 5.6) μg/L ,显著低于女孩的 ( 1 5.0± 8.0 ) μg/L( P <0 .0 5)。出生体重男孩为 ( 30 53± 363) g与女孩为 ( 30 64± 379) g ,无显著差异 ;体重指数男孩为 ( 2 .7± 0 .6) g/cm3,与女孩的 ( 2 .7± 0 .9) g/cm3 无显著差异。大于胎龄组和小于胎龄组脐血清瘦素水平、出生体重、体重指数均与正常胎龄组存在显著差异(P <0 .0 1 ) ,新生儿脐血清瘦水平与出生体重 ,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r =0 .59 r =0 .37)。结论 :瘦素是胎儿生长调节系统的重要因子 ,与胎儿体重、体重指数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妊娠晚期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 4 0例孕妇 ,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0例 (妊高征组 ) ,正常妊娠 2 0例 (妊娠组 )和正常非孕妇女 2 0例 (正常组 )的血清瘦素水平 ,并将瘦素水平与妊娠晚期体质指数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水平为 ( 2 2 .0± 1 3.2 ) μg/L ,略高于妊娠组的 ( 1 9.8± 7.8) μg/L( P >0 .0 5) ,妊高征组及妊娠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 7.1± 5.1 ) μg/L( P <0 .0 1 )。妊高征组和妊娠组孕妇血清瘦素与妊娠晚期体质指数均无相关性。正常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61 ,P <0 .0 0 1 )。结果提示 ,妊娠期间瘦素的调节机制不同于非妊娠妇女 ,妊娠妇女瘦素水平与妊娠晚期体质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各 30例血清瘦素、胰岛素、Ⅳ型胶原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7 51± 3 77μg/L、8 31± 4 80 μg/L及 1 0 36±5 1 1 μg/L ,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无肾病糖尿病组 (t=2 2 1 ,P <0 0 5)及对照组 (t =2 75 ,P <0 0 1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4 ,P <0 0 5 ;r =0 36 ,P <0 0 1 )。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瘦素浓度已升高 ,提示肾脏清除瘦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瘦素、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 5 4例糖尿病患者 (DM)和 4 4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中瘦素含量 ,对 DM组行直接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 ET和 N O的含量 ,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1血清瘦素含量患者组 (13± 4 ) μg/ L 较对照组 (6±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0 1) ;非增生性视网膜病 (BDR)组 (16± 6 ) μg/ L 较无视网膜病 (NDR)组 (7±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5 ) ;增生性视网膜病 (PDR)组 (40± 8) μg/ L 较 BDR组 (16±6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1)。 2随病程的进展患者组血 NO含量显著下降 (P=0 .0 0 13)且血 ET含量显著升高(P<0 .0 0 1)。 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血浆 ET含量呈正相关 (r=0 .80 4 ,P<0 .0 0 0 1) ,与血清 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779,P<0 .0 0 0 1)。结论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升高可提示 DR病变的严重程度 ,其升高与 ET呈正相关而与 NO呈负相关 ,表明视网膜缺血 ,而且其升高可能诱导 DR患者新生血管生成 ,为DR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甲亢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的变化。方法 用放免法对已确诊的甲亢患者 37例与 2 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Leptin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甲亢患者血清Leptin水平 (8.5 8± 6 .85 μg/L)与正常对照组 (3 .2 5±1.5 6 μg/L)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结论 甲亢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瘦素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孩 (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ICPP女孩血清瘦素并与30例同年龄健康女孩比较。结果 :ICPP组体重和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4 8±5 7)kg、(20 0±5 0)kg,(7 9±3 8)μg/L和 (4 9±1 2) μg/L ;ICPP中乳房发育TannerⅢ期组血清瘦素高于Tanner期Ⅱ组 ,分别为 (10 6±6 2) μg/L和 (7 0±2 1) μg/L(P<0 05) ;ICPP组和对照组血清瘦素与体重、体重指数正相关 ,r分别为0 6633、0 4989、0 7720、0 8130(P均<0 01)。结论 :青春期启动需要有一定的体重和体脂的积累 ,瘦素作为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可能参与了青春期启动和性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肥胖症与瘦素抵抗现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肥胖症与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男女肥胖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两性间血清瘦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瘦素水平为(14.18±12.24)μg/L,明显高于男性(6.76±5.96)μg/L(P<0.01)。男、女两组中肥胖个体的血清瘦素水平(8.18±8.75)μg/L和(21.69±15.97)μg/L,均高于男、女非肥胖个体(4.26±3.04)μg/L和(8.97±4.54)μg/L,t分别为2.448和2.743,均P<0.05。并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5和0.439(均P<0.01)。结论:肥胖症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9.
黄先池  张涛  崔松 《贵州医药》2002,26(3):208-2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 (CRF)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测定 5 3例CRF患者 (未透析组 2 8例 ,血透组 2 5例 )及 2 5例正常人的瘦素 (Leptin)浓度、体重指数 (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 (Ccr)、主观评价法 (SGA)法等参数。瘦素测定用EIA法。结果 (1)血透组瘦素浓度 (10 4± 8 1μg/L ,P <0 0 5 )和未透析组瘦素浓度(8 3± 6 7μg/L ,P <0 0 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9± 1 7) μg/L。 (2 )血透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 0 710和 0 714 ,P <0 0 0 1) ,未透析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0 6 85 ,P <0 0 0 1和 0 4 36 ,P <0 0 5 ) ,而与其他营养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 (3)两组CRF患者按SGA分级比较 ,血清ALB、瘦素在原基础上随营养不良的程度加重而降低 ,PA则在升高的基础上降低 ,甚至低于对照组。结论血透组、未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升高 ,且均与BMI、RB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慢性肾衰竭患者低血清瘦素水平提示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肥胖者和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人群、肥胖者和妊娠妇女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78例BMI正常者、66例肥胖者和38例正常妊娠妇女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①正常人群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为:男性3.68±2.61ng/ml,女性8.60±4.56ng/ml。②正常女性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为男性的2~3倍。③肥胖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男性为11.45±5.46ng/ml,女性为24.86±9.62ng/ml。④妊娠妇女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随孕期升高,产后逐渐下降。结论 肥胖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与BMI密切相关。妊娠妇女的瘦素水平与妊娠期的激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孕妇在围生期进行体质量管理后的母婴结局是否优于未管理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建册、正规产检、住院分娩的孕妇270例,其孕前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18.5≤BMI<25)。随机选取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另外17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比较2组的母婴结局是否存在差异。另外,将对照组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孕妇进行母婴结局的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对照组的孕期增重过多及过少的比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经过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孕妇的母婴结局明显优于未进行体质量管理的母婴结局,故围生期进行体质量管理可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多关注高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孕产妇,反复加强她们对孕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生化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SCH孕妇132例,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单纯SCH组78例,SCH合并GDM组54例;另外收集50例同期年龄、孕周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比较3组TSH、血脂指标、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单纯SCH组TSH、TC、TG、LDL-C、hs-CRP、IL-6、TNF-α、FIB水平分别为(6.1±1.7) mIU/L、(5.6±0.6)mmol/L、(3.4±0.3) mmol/L、(3.4±0.4) mmol/L、(1.9±0.2) mmol/L、(5.9±2.2) μg/L、(79.5±20.3)μg/L、(39.2±20.1) μg/L,SCH合并GDM组分别为(10.6±3.4) mIU/L、(6.0±0.9) mmol/L、(3.7±0.4)mmol/L、(3.9±0.5) mmol/L、(2.0±0.4) mmol/L、(9.0±3.6) μg/L、(98.4±15.1) μg/L、(53.4±21.6)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0) mIU/L、(5.2±0.8) mmol/L、(3.1±0.2) mmol/L、(2.9±0.2)mmo]/L、(1.9±0.1) mmol/L、(2.7±1.5) μg/L、(60.2±18.4)μg/L、(27.5±13.8)μg/L(均P<0.05),SCH合并GDM组TSH、TC、TG、LDL-C、hs-CRP、IL-6、TNF-α、FIB水平显著高于单纯SCH组(均P<0.05)单纯SCH组、SCH合并GDM组ATⅢ水平分别为(82.0±7.4)%、(76.2±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4±8.6)%(均P< 0.05);单纯SCH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11.5%、14.1%、16.7%、10.3%、14.1%、15.4%,SCH合并GDM组分别为18.5%、22.2%、27.8%、22.2%、29.6%、2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0%、2.0%、4.0%、2.0%、4.0%(均P< 0.05),SCH合并GDM组升高更明显.结论 SCH合并GDM孕妇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其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其妊娠结局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因此应加强此类孕妇甲状腺功能、脂质代谢及凝血功能方面的监测,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世兰 《哈尔滨医药》2012,32(4):269-270
目的 通过对181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81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181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增长、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高于对照组(33.0%).结论 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期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998名,于24~28w做50g葡萄糖激发试验,进行GDM的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专人测量并且记录孕妇孕前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体重指数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结果肥胖组(BMI≥24)与非肥胖组(BMI<24)GDM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组G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P<0.01)。结论孕前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关,适度的减轻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适度增加可能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提高孕期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方法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186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出生的184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孕妇体重增长、腹围+宫高、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双顶径、股骨径、腹围以及母婴产后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孕妇产前检查,提高巨大儿产前诊断率,同时对可疑巨大儿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身体健康、单胎、无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95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2例,对照组460例。比较两组不同体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人数和增重量、不同BMI增幅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孕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同体重孕妇孕期增重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增幅为4~6 kg/m2时,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MI增幅>6 kg/m2时,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体重管理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并改善围生期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雌二醇(estradiol, E2)及孕激素(progesterone, P)在妊娠期间的浓度变化及其在早产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妊娠组孕妇54例,先兆早产组孕妇54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E2、P,放射免疫法测定CRH水平。结果①正常妊娠血CRH均值28~33周组与&gt;37周组比,明显低于&gt;37周组,经t检验P〈0.05;血E2各组间均值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P各组均值,28~33周组明显高于&gt;37周组,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在妊娠28~33周血CRH分别为(68.23&#177;13.34)ng/L和(298.42&#177;162.78)ng/L;在34~36周分别为(132.75&#177;126.3) ng/L和(354.42&#177;50.46) ng/L,经t检验, 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血E2在28~33周分别为(128.72&#177;50.83)μg/L和(152.94&#177;31.7)μg/L;在34~36周分别为(136.24&#177;62.41)μg/L和(173.58&#177;92.3)μg/L,两组均值经t检验, P值均&lt;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血P在28~33周分别为(523.52&#177;105.43)μg/L和(353.21&#177;52.21)μg/L,34~36周(483.24&#177;113.52)μg/L和(310.25&#177;83.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P在妊娠晚期各孕周组间变化较为明显,妊娠&gt;37周之后明显下降。妊娠晚期正常妊娠组中的血浆CRH值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而血E2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曾晶  凌金凤  闫凤  谢冠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57-1158,1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32例GDM患者孕期血糖、体质量、产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娩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按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研究在不同体质量基础上孕期体质量增长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期体质量增加越多,胎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体质量过轻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超过15 kg时,胎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随着体质量的增加,需要行剖宫产术和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也升高.结论 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相关,针对不同孕前体质量的GDM患者采取积极的饮食治疗措施,使孕期体质量恰当地增长,能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于合理范围,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常见女性不孕症的血清瘦素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7例不孕女性的血清瘦素含量,以正常生育女性50例做对照。结果卵巢功能障碍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21.14±2.52μg/L、17.39±3.02μg/L、20.77±2.36μg/L、12.05±2.01μg/L。卵巢功能障碍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瘦素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瘦素与卵巢功能障碍、抗精子抗体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女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