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提早预防术后感染,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563例结肠癌患者实施手术后,以其中56例并发感染的患者为对象,对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并发感染约占9.95%。吻合口狭窄10例,占1.78%。腹腔内出血7例,占1.24%。输尿管损伤5例,占0.89%。横结肠盲端综合征9例,占1.60%。吻合口出血8例,占1.42%。腹腔炎性感染、包块7例,占1.24%。结肠瘘5例,占0.89%。切口种植4例,占0.71%。结论结肠癌手术后较容易发生并发感染,并且并发症比较多,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3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8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回顾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行Ⅰ期结肠癌根治性术共35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Ⅰ期切除左半结肠、横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术后3个月行Ⅱ期吻合3例。全部病例均治愈,术后肠造瘘口排便良好,无发生造肠瘘口回缩或坏死、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早期诊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和时机,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钱闯  慈昌学 《安徽医药》2009,13(8):924-925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8年间收治的43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采用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治疗14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治疗11例,Hartm ann手术7例,姑息性结肠造口7例,探查活检手术4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结肠肿瘤并发急腹症临床常见但误诊率较高,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吻合环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吻合环的84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术中吻合过程均顺利.术后切口感染5例(5.95%),无吻合口漏或吻合口狭窄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吻合环安全有效,是一种可标准化的肠道吻合方法 ,特别适合急诊手术的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5.
方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23-124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38例,一期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封闭、二期吻合15例,直接造瘘7例.结果 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的发生率5.6%.结论 左半结肠及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经积极地围手术期处理,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35例高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急诊手术,其中行一期标准结肠癌根治术、肠吻合术16例,一期造口、二期切除吻合术9例,姑息性切除7例,永久性造口或肠短路吻合术4例.痊愈出院31例(88.6%),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8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5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吻合口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腹腔感染.患者术后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高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及肿瘤位置选择正确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置管冲洗引流在左半结肠癌急诊一期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急诊左半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经肛置入塑料管,术后肠道内冲洗引流,对照组单纯腹腔引流。观察比较2组吻合口瘘、后期营养不良及腹腔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后期营养不良3例,腹腔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后期营养不良10例,腹腔感染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置管冲洗引流在左半结肠癌急诊一期吻合中能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患者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60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根据就诊时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择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术所占比例(100%)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0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先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处理后再择期实施肿瘤切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外科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探讨80例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56例.结果 80例均行外科治疗,其中64例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包括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40例;12例采用分期手术;4例行一期造瘘、二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8/80).随访统计0.5、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5%,59%.结论 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这50例行Ⅰ期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有8例,肺部感染的有4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有2例,伤口裂开的有1例;在进行Ⅰ期切除术后治愈率为96%,有1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我们对通过手术后身体各项护理痊愈的48例患者跟踪随访调查,发现在出院后1年内的病死率为6.25%,2年后的病死率为22.22%,3年后的病死率为34.29%,5年后的病死率为56.52%。结论对于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在外科手术后运用合理适宜安全有效的护理手段对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Ⅰ期吻合术均获成功,无吻合口漏,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腹腔脓肿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术期处理,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史炼钢  于镜泊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68-1669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缓释剂腹腔化疗预防中晚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收集中晚期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术中均未使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 治疗组107例,术中均使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93%、6.54%、13.08%,对照组分别为7.29%、15.63%、2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尿嘧啶术中腹腔化疗对预防中晚期直肠癌根治术复发有一定作用,且不增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汤明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86-187
目的 研究并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58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手术中对其采取Ⅰ期肠吻合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进行灌洗,术后切口发生感染2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器官衰竭1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如营养支持)后治愈,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中施行Ⅰ期肠吻合术的效果非常明显,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根治术转移复发的临床与病理等多种因素。方法结肠癌患者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进行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并根据多种因素来证实结肠癌复发转移的患者。结果 15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为32例,占21.33%。局部复发11例,占7.33%,包括吻合口复发5例,腹腔种植转移3例,其他3例;远处转移21例,占14.00%,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肝转移10例,肺转移5例,切口转移3例,骨髂转移1例,其他2例。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主要因素与病程、肿瘤部位、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术前CEA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方法 4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送检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00%,革兰阳性菌占20.00%,真菌占10.00%。实验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显著疗效,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一期吻合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一期吻合术均获成功,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21.57%,包括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只要掌握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并经积极地围手术期处理,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38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结肠癌术后复发情况有腹腔复发、吻合口复发,其中以腹腔复发多见.大肠癌术后复发多发生于术后3年内29例(76.31%),其余9例在5年以内复发.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几乎以Dukes′C期、低分化结肠癌、伴肠梗阻、术后未辅以化疗者因素有关.结论 认为结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伴肠梗阻、术后未接受化疗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一期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4月收治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0例。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术式,既能完整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又能保持肠道的连续性。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41例,分期手术7例,Hartmann术2例。共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瘘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0%。手术死亡2例。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可行的,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做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史炼钢  于镜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68-1669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缓释剂腹腔化疗预防中晚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收集中晚期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术中均未使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组107例,术中均使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93%、6.54%、13.08%,对照组分别为7.29%、15.63%、2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尿嘧啶术中腹腔化疗对预防中晚期直肠癌根治术复发有一定作用,且不增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