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冠心病问答     
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增龄、男性、冠心病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肾功能受损、吸烟、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及缺乏体力活动等。有些危险因素如增龄、男性及冠心病早发家族史,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注重冠心病的预防;其他危险因素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上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某些人身上有聚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非早发冠心病患者,观察组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其中吸烟史、高血压、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水平是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和冠心病家族史、高血浆总胆固醇和低血红蛋白水平是早期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早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必要观察分析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6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6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8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3.2%,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春丽 《现代养生》2014,(20):88-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独立组年龄、病程、BMI低于合并组,合并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清尿酸高于独立组,合并4项者合并冠心病比重最高,合并1项者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为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9,P=0.01)、高血脂(OR=3.81,P=0.00),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治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年龄越高,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控制血脂是避免并发冠心病最直接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属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病死率在某些地区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另一类危险因素属不可改变的,包括年龄大、男性(随着年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增加;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绝经期后和冠心病家族史。所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以血脂异常为最。1996年11月,美国第69届心脏病学会年会也指出,血脂异常为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危  相似文献   

6.
当说到"公共卫生"时,我们通常会将其等同于"预防"。公共卫生传统上主要关注以下四件事:(1)可以纠正的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抽烟,喝酒,肥胖,缺少活动,高危险性活动等;(2)预防性干预活动,如打预防针,检查餐馆卫生状况,改善环境卫生,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等;(3)筛选早期;疾病先兆(亚临床状态),如高血压,乳腺癌的早期病变等;(4)现场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如对sARs危机的处理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到(3)中的危险因素和通过筛选可以早期发现的疾病先兆通常在青少年时代或成年后很明显,一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纠正或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也是可以很快控制的,而基因和遗传因素一般则认为是先天性的,不可改变的。那么,公共卫生与基因和遗传因素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社区180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苏 《职业与健康》2010,26(6):685-686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内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认知率,为控制和预防冠心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天津市红桥区社区医院下社区健康普查及临床病例随访收集资料;依据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定180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社区冠心病患者男性占56.7%,女性占43.3%。高血压(60.0%)、高血脂(57.8%)、高盐饮食(78.9%)、糖尿病(36.7%)、肥胖(32.2%)、吸烟(28.9%)、饮酒(25.0%)、缺乏运动(28.3%)、心理因素(29.4%)、家族史(27.8%)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冠心病患者多有不健康生活饮食方式,高血压、高血脂、高盐饮食及糖尿病、肥胖是该社区居民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猝死、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脏疾病、外周动脉堵塞等。通常年龄大者发病率高、男性较女性多,有时还存在家族史,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是不可改变的。但心血管疾病的其他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吸烟、缺乏体育活动、暴躁的性格等。要想防止心血管疾病,必须从改变危险因素做起。  相似文献   

9.
认知功能损害是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总结和探讨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能够为预防和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为关键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按照不可干预、可控制、可干预进行分类,分析异同观点并进行汇总和综述。得出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可以有针对性预防的,可干预因素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血管性痴呆是可通过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卒中危险因素是指增加卒中患病风险的因素,消除这些因素可使卒中发生概率下降.我们常把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大类.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指我们无法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卒中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曾有研究统计发现在45~5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每1万人中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2%、32%和83%.绝大多数的卒中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来自脑出血患者的数据统计同样发现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为探讨干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笔者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杨静 《现代养生》2014,(18):84-84
目的:探析社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并总结针对性干预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所处社区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施行针对性干预并通过面谈以及体格检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排名前五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盐饮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肥胖,百分比分别为76.31%、60.53%、57.89%、36.84%以及31.58%。结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特征都有所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干预措施也应该针对性实施,以强化干预效果。戒烟、控制血脂等干预措施效果较好,便于实施,适应性较广,非常值得施行。药物干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禁忌,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于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8名患者,并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利用个人情况调查表、冠心病知识水平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试验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6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冠心病知识认知水平,以及SAS、SD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知识认知水平、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戒烟、运动的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6.36%、90.91%、75.00%、56.82%和77.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冠心病知识认知总分为(0.60±0.16)分、SAS评分为(40.8±6.2)分、SDS评分为(42.7±5.3)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冠心病知识水平和降低SAS、SDS评分,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虽在中年以后起病,但它的病理改变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等,因此,应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对有特殊危险因素的儿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筛查,有的放矢地进行早期预防。首先,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实现血压控制可以有效保护靶器官,从而降低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或避免此类患者向不良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连续入选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6395例,50岁以下女性患者126例,占1.97%,其中冠心病患者44例(冠心病组),平均年龄(46.8 ±3.6)岁;非冠心病患者82例(非冠心病组),平均年龄(45.4±4.3)岁.两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77.3%(34/44)比26.8%(22/82)]、糖尿病[34.1%(15/44)比4.9%(4/82)]、高脂血症[43.2%(19/44)比7.3%(6/82)]、冠心病家族史[43.2%(19144)比7.3%(6,82)]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52.3%(23/44)比12.2%(1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占88.6%(39/44)],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占50.0%(22/44)],左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病变钙化程度较轻,病变类型以局限性和节段性为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为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伴有多重危险因素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0月确诊21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年龄、吸烟、职业(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饮食、血脂、血压、吸烟、患病史、遗传等因素有关。在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及对社会的影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的要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不当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全程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正>结合我国当前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年龄特征普遍存在于三十五岁到六十四岁之间,较为严重的冠心病症状可能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导致冠心病产生的因素有两种因素,一种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一种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当发生心绞痛症状时应该立刻就医,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