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L-5、Eotaxin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L 5是由CD4 + T细胞TH2 亚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哮喘时明显增多 ,能促进骨髓池中的嗜酸粒细胞 (EOS)分化、成熟、增殖并进入血循环 ,通过上调sICAM 1而使EOS趋化、黏附、渗出到气道组织 ,为EOS浸润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是EOS趋化和募集的必要因素 ,还可促使其活化释放各种毒性蛋白 ,参与过敏性哮喘过程并使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 ,还能抑制EOS的凋亡而延长其存活时间。Eotaxin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 ,由结构性细胞和渗出性炎症细胞产生 ,通过其受体 (CCR 3)而选择性地诱导EOS在肺内黏附、募集和脱颗粒。在EOS趋化、募集于肺组织内的过程中 ,IL 5与Eotaxin起着协同的作用 ;在缺乏IL 5时 ,由于EOS供应来源不足 ,Eotaxin单独对EOS的促趋化作用明显减弱。而抗IL 5抗体能显著抑制气道Eos聚集 ,但对AHR的影响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其机理尚不明了。通过基因、蛋白合成酶、抗体及受体等环节抑制IL 5和Eotaxin的产生和作用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3、Eotaxin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介素(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Th2型细胞因子,可通过募集、归巢、激活炎性细胞介导嗜酸粒细胞(EOS)的聚集和气道高反应性(AHR)。Eotaxin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唯一与CCR3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趋化因子,可以促进EOS在气道的募集与活化。IL-13促进Eotaxin在肺组织产生,IL-13和Eotaxin起协同作用提高EOS在肺组织聚集,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认为通过阻断IL-13和Eotaxin的产生,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IL-5可溶性受体仅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的干预。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5Rα治疗组。哮喘组和slL-5Rα治疗组分别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其中,sIL-5Rα治疗组于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sIL-5Rα100μg进行干预,每日一次,连续7d;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BALF中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EOS比例、IL-5、Eotaxin水平显著升高(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哮喘组比较,sIL-SR治疗组EOS比例、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IL-5可溶性受体α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IL-5、Eotaxin水平,上调肺组织Bax蛋白表达,减少肺部EOS的浸润和增加其凋亡,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EOS)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特征性气道炎症的关键效应细胞,但应用白细胞介素5(IL-5)抗体以阻断IL-5的作用后能否完全阻止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引起的EOS募集尚无定论。我们采用小鼠哮喘模型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IL4突变体(IL-4MT)及IL-5可溶性受体d(sIL-5R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水平的干预。方法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4MT治疗组、sIL-5Rα治疗组、联合IL-4MT及sIL-5Rd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哮喘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其中,IL-4MT治疗组、sIL-5Rα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于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IL-4MT100μg、sIL-5Rα100μg及IL-4MT、sIL-5Rα各100μg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收集BALF计数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EOS)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BALF中IL4、IL5、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病理损害,EOS比例(t=-50.48,P〈0.001)、IL-4(t=-12.98,P〈0.001)、IL-5(t=-20.51,P〈0.001)、Eotaxin(t=-17.56,P〈0.001)水平均显著升高,EOS凋亡率(t=5.35,P〈0.001)显著下降;与哮喘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EOS比例(II,4MT治疗组t=27.4,P〈0.001;sIL-5Rα治疗组t=29.41,P〈0.001;联合治疗组t=37.25,P〈0.001)明显下降;Eotaxin(IL-4MT治疗组t=6.92,P〈0.001;sIL-5Rα治疗组t-4.96,P〈0.001;联合治疗组t=9.95,P〈0.001)水平明显下降;EOS凋亡率(IL-4MT治疗组t=-4.26,P〈0.001;sIL-5Rα治疗组t=-5.81,P〈O.001;联合治疗组t=-7.28,P〈0.001)明显增高;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对炎症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联合IL-4MT及sIL-5Rα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IL-5、Eotaxin水平,减少肺部EOS的浸润和增加其凋亡,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外周血、肺和骨髓组织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和白介素5(IL-5)的表达及激素对其影响,探讨在气道-骨髓-循环-气道是否存在着调控EOS定向迁移的信号环路及激素干预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豚鼠40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在末次激发6 h后处死豚鼠,取豚鼠颈动脉血、骨髓和肺组织,分别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和肺组织切片;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用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用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分别为:A组(1.33±0.52)%、(1.17±0.41)%,(1.67±0.52)%;B组(4.83±0.98)%、(3.17±0.75)%、(4.00±0.89)%;C组(2.68±1.03)%、(1.67±0.82)%、(2.83±0.75)%;D组(2.67±0.52)%、(1.83±0.75)%、(2.67±0.5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较D组降低骨髓EOS百分比似乎更明显;豚鼠肺组织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A组(2.29±0.35)%、(2.07±0.15)%、(1.92±0.09)%;B组(3.27±0.42)%,(3.66±0.47)%、(3.03±0.33)%;C组(2.80±0.22)%、(2.98±0.45)%、(2.54±0.32)%,D组(2.75±0.31)%、(2.65±0.25)%、(2.32±0.1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哮喘豚鼠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和Eotaxin、CCR3和IL-5在肺组织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852,P<0.001)、(r=0.671,P<0.001)、(r=0.663,P<0.001).结论 哮喘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EOS均明显增加,并与肺内Eotaxin、CCR3和IL-5的表达相一致,说明EOS浸润和上述因子有密切联系,并且激素可通过抑制Eotaxin、CCR3和IL-5的表达和活性,有效发挥抗EOS炎症作用,是激素控制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和肥大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中EOS在气道的激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气道中的EOS主要来源于外周血,极小部分来源于气道内的嗜酸粒细胞前体祖细胞,前者早在外周血中便在内皮细胞的作用下开始启动激活,之后气道上皮细胞通过表达细胞因子IL-3、IL-6、IL-8、RANTES及EOS重要的趋化因子eotaxin等趋化其向气道迁移。两种来源的EOS在气道的激活都是各种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气道内的Th2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肥大细胞等通过分泌IL-4、IL-5、IL-17等细胞因子促进EOS的激活;另一方面,各种细胞因子如PAF、IL-33、IL-7等也通过各种途径激活EOS并维持EOS的活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EOS在气道激活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Rho激酶-1抑制剂法舒地尔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Rho激酶-1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Rho激酶-1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哮喘组、干预组小鼠分别给予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每次雾化前1 h,干预组给予法舒地尔(10 mg/kg)腹腔注射.末次激发后收集BalF,离心后计数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数量.ELISA法测定BalF上清液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白细胞介素(IL)-5和IL-13水平.肺组织HE染色.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Rho激酶-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数量分别为(1.45±0.12)× 10~9/L和(0.52 ±0.06)× 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8±0.06)×10~9/L和(0.01±0.01)×10~9/L](q值分别为25.909和35.002,均P<0.01)和干预组[分别为(0.89 ±0.09)×10~9/L和(0.20±0.04)×10~9/L](q值分别为16.676和21.537,均P<0.01).(2)哮喘组Eotaxin、IL-5及IL-13水平分别为(45±8)ng/L、(157 ±23)ng/L和(429±4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 ±3)ng/L、(26±6)ng/L和(126 ±20)ng/L](q值分别为18.246、23.009、25.826,均P<0.01);干预组分别为(20±5)ng/L、(57 ±14)ng/L和(254±28)ng/L,明显低于哮喘组(q值分别为13.119、17.503、8.449,均P<0.01).(3)对照组小鼠气道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哮喘组小鼠气道黏膜水肿,气道壁及管周有大量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干预组气道炎症反应较哮喘组减轻.(4)哮喘组肺组织Rho激酶-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25.614和8.156,均P<0.01),干预组Rho激酶-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哮喘组(q值分别为20.379和4.135,均P<0.01).(5)Rho激酶-1 mRNA表达量与BalF中EOS数量、Eotaxin、IL-5和IL-13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9、0.600、0.613、0.650,均P<0.01).结论 Rho激酶-1参与过敏原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发生,应用法舒地尔抑制其表达和活性可能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外周血、肺和骨髓组织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和白介素5(IL-5)的表达及激素对其影响,探讨在气道-骨髓-循环-气道是否存在着调控EOS定向迁移的信号环路及激素干预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在末次激发6h后处死豚鼠;取豚鼠颈动脉血、骨髓和肺组织,分别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和肺组织切片;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用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用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分别为:A组(1.33±0.52)%、(1.17±0.41)%、(1.67±0.52)%;B组(4.83±0.98)%、(3.17±0.75)%、(4.00±0.89)%;C组(2.68±1.03)%、(1.67±0.82)%、(2.83±0.75)%;D组(2.67±0.52)%、(1.83±0.75)%、(2.67±0.5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较D组降低骨髓EOS百分比似乎更明显;豚鼠肺组织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A组(2.29±0.35)%、(2.07±0.15)%、(1.92±0.09)%;B组(3.27±0.42)%、(3.66±0.47)%、(3.03±0.33)%;C组(2.80±0.22)%、(2.98±0.45)%、(2.54±0.32)%;D组(2.75±0.3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凶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 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_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 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I-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Eotaxin是选择性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与IL-5及其他细胞因子协同,在哮喘气道炎症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Eotaxin及其受体CCR-3可能开发一类新的抗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列腺素D2(PGD2)通过嗜酸粒细胞(EOS)上前列腺素受体(DP1/CRTH2)调控其分化、成熟、迁移和募集功能,本研究试图了解在哮喘时外周血PGD2水平和EOS上DP1/CRTH2受体表达改变,探讨哮喘时EOS气道中浸润的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雾化诱喘。用放射配体法分析其外周血EOS上的PGD2受体;用ELISA测定大鼠血中PGD2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有显著的淋巴细胞和EOS浸润,具有典型的哮喘病变,哮喘组外周血PGD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OS上DP总结合和CRTH2受体结合容量显著增加(P〈0.01),D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PGD2水平增高,同时EOS细胞上CRTH2受体表达增多,增高的PGD2可通过CRTH2信号转导途径,使EOS趋化作用增强,向气道内浸润,产生炎症效应,导致哮喘病理上EOS浸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应用重组可溶性IL-13受体α2(sIL-13Rα2)及重组可溶性IL-5受体(sIL-5R)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粒细胞(EOS)凋亡率以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鸡卵白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sIL -13Rα2100 μg、sIL-5R 100 μg及sIL-13Rα2、sIL-5R各100 μg干预,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BALF中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otaxin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Eotaxin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②与哮喘组比较,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及Eotaxin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③与单独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联合应用sIL-13Rα2及sIL-5R能够明显增加哮喘小鼠EOS凋亡,明显降低Eotaxin水平,可明显减少EOS肺部浸润,改善气道炎症,较单用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肺组织Eotaxin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肺组织Eotax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哮喘组及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每组lO只。应用卵白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每只豚鼠在OVA致敏前10d肌注22.5峭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最后一次激发后,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 mRNA的表达。结果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豚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肺组织哮喘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组,肺组织Eotaxin mRNA表达(OD值)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母牛分技杆菌菌苗能减少哮喘豚鼠BALF及肺组织嗜酸粒细胞数量,与其抑制Eotaxin mRNA在哮喘豚鼠肺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自 1994年开始进行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专项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工作如下 :(1)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选择性拮挤剂YM 2 6 4和ONO 6 2 40、血栓素A2 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剂OKY 0 46、血栓素A2 受体拮抗剂S 145 2均能通过抑制了体内CD 4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5 (IL 5 ) ,从而大大地缓解气道变应性炎症。(2 )证实IL 4和IL 5不但可以趋化嗜酸细胞浸润到哮喘患者的气道 ,还可促使其活化从而释放毒性蛋白 ,引起气流阻塞和促使气道反应性增高 ,其机制很可能是依赖细胞间黏附…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嗜酸粒细胞( Eos)是哮喘气道炎症的关键效应细胞.哮喘气道Eos凋亡不足或延迟是气道Eos大量浸润的成因之一.阻断IL-13信号通路可明显改善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高反应性(AHR).本研究中应用重组IL-13可溶性受体α2(sIL-13Rα2)治疗哮喘小鼠模型,观察BALF中Eos凋亡率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索sIL-13 Rα2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是否参与肺和骨髓间信号传导,观察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20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激发后30 min及6、12、24、48 h处死大鼠,分别取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涂片。肺组织以10%甲醛固定做石蜡切片。将血涂片、骨髓涂片、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比例。取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IL-5和eotaxin浓度。将不同时间点的肺组织匀浆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骨髓细胞共同孵育,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DXM)、半乳凝素3(Galectin-3)、孟鲁司特钠、抗IL-5抗体进行干预,采用抗IL-5、抗IL-SRα、抗eotaxin、抗CD34和抗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骨髓细胞中EOS计数和IL-5+细胞、IL-5Rα+细胞、CCR3+细胞、eotaxin+细胞、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骨髓、肺组织中EOS数分别为0.020 0±0.002 0、0.023±0.003、0.025 0±0.009 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10 0±0.003 0、0.009±0.003、0.009 0±0.002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2.718、2.718,P均<0.05);哮喘大鼠肺组织匀浆于激发6 h的IL-5为(89.3±2.4)pg/ml,12 h的eotaxin水平为(4.9±0.5)pg/ml,48 h均回到基线[(1.45±0.23) pg/ml]水平;除30 min外,各时间点哮喘大鼠肺组织匀浆均能诱导正常对照组或哮喘组大鼠骨髓细胞中CD34+、EOS、IL-5+、IL-SRα+、CCR3+、eotaxin+细胞表达增加,Galectin-3干预哮喘大鼠骨髓细胞后,骨髓EOS、IL-5+、IL-5Rα+、CCR3+、eotaxin+和CD34+细胞表达减少(分别为0.021±0.005、0.074±0.007、0.138±0.014、0.067±0.010、0.040±0.005、0.087±0.012)。结论IL-5 mRNA转录选择性抑制物(Galectin-3)能抑制EOS炎症,有可能成为一种特异性的抗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列腺素D2(PGD2)通过嗜酸粒细胞(EOS)上前列腺素受体(DP1/CRTH2)调控其分化、成熟、迁移和募集功能,本研究试图了解在哮喘时外周血PGD2水平和EOS上DP1/CRTH2受体表达改变,探讨哮喘时EOS气道中浸润的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雾化诱喘.用放射配体法分析其外周血EOS上的PGD2受体;用ELISA测定大鼠血中PG D2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有显著的淋巴细胞和EOS浸润,具有典型的哮喘病变,哮喘组外周血PGD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OS上DP总结合和CRTH2受体结合容量显著增加(P<0.01),D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PGD2水平增高,同时EOS细胞上CRTH2受体表达增多,增高的PGD2可通过CRTH2信号转导途径,使EOS趋化作用增强,向气道内浸润,产生炎症效应,导致哮喘病理上EOS浸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以强有力地选择性地募集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诱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Eos浸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有研究报道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慢性气道炎症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探讨Eotaxin在哮喘和COP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支气管收缩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胡黄连苷Ⅱ干预组(c组),用卵白蛋白系统致敏加局部激发的方法制作哮喘模型,C组第8天起给予胡黄连苷II(100mg/kg)灌胃。第15天给予2oA卵白蛋白液诱喘,观察各组大鼠的诱喘表现、诱喘潜伏期变化。第22天给予气道阻力测定;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HE染色病理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切片。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诱喘潜伏期明显延长(t=-5.961,P〈0.01),诱喘反应减轻;基础呼气阻力降低(t=11.014,P〈O.05),肺顺应性升高(t=-2.365,P〈O.05);BALF中细胞总数和E0s计数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16.685、5.519,P〈0.01);外周血EOS计数显著降低(t=13.730,P〈O.01);血清及BAI。F上清中IFN—Jy的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1.589、-9.177,P〈0.01),IL-4的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3.728、25.649,P〈O.01);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支气管壁及血管周围EOS浸润明显减少。结论胡黄连苷Ⅱ对哮喘大鼠具有一定的抑制支气管收缩的作用,并可以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局部炎症反应,改善气道局部和全身的Th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