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颈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调强适形放疗(IMRT)既满足了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对靶区的要求,同时满足了对头颈部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要求,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有着其它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技术.靶区确定和勾画是IMRT的重点:大体肿瘤靶区包括鼻咽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临床靶区根据受累的危险程度的不同分为高危区和低危区,不同的靶区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同常规放疗技术相比,IMRT提高了肿瘤区剂量,并使肿瘤区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受量,尤其在保护腮腺功能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效缓解了鼻咽癌放疗后因唾液分泌不足造成的口干症状.而对于保护腮腺功能的限制剂量目前尚无定论.总结其临床应用结果,IMRT提高了肿瘤局控率,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主要原因,需采取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在采取何种方法降低肿瘤复发率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因鼻咽癌IMRT开展较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IMRT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造成的正常组织生物效应增加;分次照射时间延长导致的肿瘤区相对剂量率降低;不同单位在靶体积划分和勾画方面的差异等.在运用多种影像融合技术提高靶区勾画精确性以及利用乏氧细胞示踪技术实现生物适形等方面仍需近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IMRT组和普放组。IMRT组30例患者给予全程IMRT和6~7次腔内照射,外照射与内照射同步进行,外照射每周4次,内照射1次/周,IMRT的PTV总处方剂量为50 Gy,2.0 Gy/次;腔内照射5 Gy/次,共30~35 Gy(A点剂量)。同时虚拟设计普通放疗计划,按相同的处方剂量计算,自身比较靶区以及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等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和体积。普放组32例患者接受普通外照射和腔内照射,外照射24 Gy时开始内照射,腔内照射A点剂量35Gy左右,外照射的剂量和分割方式同IMRT组。比较两组的肿瘤缓解率和1,2年生存率,急慢性放射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程长短。结果IMRT较普放计划的靶区剂量明显提高(P〈0.01),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IMRT组肿瘤缓解率较高(P〈0.05),部分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少(P〈0.05),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MRT技术可提高宫颈癌的靶区剂量,并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少了急慢性放疗反应的发生,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调强放疗技术(IMRT)、三维适形技术(3D-CRT)和常规放疗技术在贲门癌应用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贲门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作IMRT、3D-CRT和模拟常规计划,给予处方剂量4500 c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比较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3D-CRT和IMRT计划与常规计划相比,临床靶区(PTV)的平均剂量均明显提高(P<0.05),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平均剂量增加更加明显(P<0.05).3D-CRT计划与常规计划相比,在不增加肝脏平均剂量的情况下,减少了受照体积的百分数.IMRT和3D-CRT计划均可明显降低脊髓和心脏的最大受照剂量(P<0.05),IMRT计划比3D-CRT计划更加减少了脊髓最大受照剂量(P<0.05).结论 在贲门癌的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中,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上世纪90年代调强放疗(IMRT)的出现彻底革新了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不同,IMRT具有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及陡直的剂量梯度,靶区剂量及治疗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这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肿瘤组织和高危区没有被包含在靶区内,有可能造成靶区漏照[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均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膀胱平均剂量(Dmean)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骨盆最大剂量(Dmax)、Dmean、最小剂量(Dmin)及V5、V10、V20、V30、V40、V50均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S-IMRT同步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且对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进行骨盆剂量限制,明显降低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葛红旗  孙小兵 《抗癌》2005,(2):35-36
调强放疗(Intenslty modulatl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照射的高剂量在人体内的三维空间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使靶区内及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从而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期。现将应用IM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AAA算法和PBC算法在肺部肿瘤IMRT计划制订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肺部肿瘤患者,随机地分配给不同的放疗科医师和物理师进行相关器官的轮廓勾画和IMRT计划制定.对每个病例分别用AAA和PBC两种算法进行剂量计算,并对同一病例所得到的2种IMRT计划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对于不同形态和位置的肺部肿瘤,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0.13cc电离室对头颈部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方法:将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移植到经过CT扫描的调强体模,生成验证计划,将0.13cc电离室放置到调强体模中在加速器下执行验证计划,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算出电离室所在区域的吸收剂量为计划剂量,按验证计划照射测量到的电离室吸收剂量为实测剂量,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误差.相对误差=(计划剂量-实测剂量)/实测剂量.百分误差超过±5%,说明计划在执行中剂量误差过大,计划需要修正.结果: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验证的误差在±5%以内,表明计划通过;有3例患者误差超过±5%以内,计划需重新修改,计划通过率为85%.结论:剂量学验证确定IMRT治疗剂量的置信度,保证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临床评价治疗计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IMRT和SRT大分割治疗肺部肿瘤的剂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肺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和立体定向放疗(SRT)的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1年内收治的16例采用大分割IMRT的肺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6例和肺转移癌lO例)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SRT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和SRT计划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等以及适形指数(CI)和不均匀指数(HI).结果 患者采用大分割IMRT和SRT计划时PTV接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282.1 cGy和6340.6 cGy(t=-0.93,P>0.05),均一化剂量分别为6366.7 cGy和6246.8 cGy(t=-1.18,P>0.05),CI平均值分别为0.78和0.57(t=2.77,P<0.05),HI平均值分别为1.12和1.32(t=-4.38,P<0.01).IMRT和SRT计划的平均全肺组织受照剂量分别为(492.4±368.5)cGy和(310.0±73.1)cGy(t=1.68,P>0.05),全肺V20分别为6.9%±2.1%和4.2%±1.9%(t=3.30,P<0.01).IMRT和SRT计划的心脏和脊髓平均受照剂量无差别.结论 PTV最大径<4.7 cm、靶体积<57 cm3、靶区呈圆形或类圆形时,SRT靶区剂量与大分割IMRT接近并可满足临床要求;SRT计划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低于大分割IMRT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