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虑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冠心病病情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心绞痛患者伴焦虑症状者,在单纯给予抗心绞痛用药难以奏效时,辅以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常能消除焦虑,减轻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缺血QT离散度变化与室速室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对 Q T 离散度( Q Td)、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 Q Tc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成室速室颤组(13例)和非室速室颤组(58例),测定每例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 Td、 Q Tcd。结果: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 均显著大于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后(均 P < 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室速室颤组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均显著大于非室速室颤组(均 P < 0.01)。心绞痛发作前以 Q Td≥8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53.8% ,特异性为82.8% ,准确性为77.5% ;心绞痛发作时以 Q Td≥10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92.3% ,特异性为84.5% ,准确性为85.9% 。结论: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d、 Q Tcd 显著增大,易发生室速室颤。急性心肌缺血时的 Q Td、 Q Tcd 变化可能是预测室速室颤发生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肌缺血阈值及其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发作与心肌缺血阈值的关系。方法:对1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肌缺血阈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高峰于上午6~12时。最低心肌缺血阈值多发生于夜间、清晨或休息时。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次数呈正相关,与最低心肌缺血阚值呈负相关。混台型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较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阈值低,变异性大。结论:推测混台型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冠状动脉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4.
关爱心脏(二)——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绞痛发作时应有心电图异常一心肌缺血的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的明显下移或上抬;当心绞痛缓解后上述异常也常随着消失或改善;这个特点是医生诊断心绞痛的关键之一。正如许多人已知道的:有冠心病的人平时在不发作时做的心电图常常是正常的。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另一方面:即平时的心电图不正常是否就一定是冠心病呢?不是的!不论是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且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给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笔者以中医益气活血法为主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 ,中医辨证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 。此外 ,还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而心绞痛发作又在每周 2次以上者 :①心绞痛典型 ,平时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 ;②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四)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简称SMI),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它与有症状缺血两者共同组成了心肌缺血总负荷。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SMI。在无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远较心绞痛多见。因此,SMI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心安胶囊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临床确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同时,加用心安胶囊3粒,3次/日,治疗4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监测其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不良反应及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达76.7%,心电图总有效率68.1%,硝 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心率无变化,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硝酸甘油耗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乐云  李英芬 《山东医药》2010,50(31):31-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ST-T的缺血性改变,但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常导致漏、误诊。自2009年来我们收治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障碍,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或突发心前区剧痛,向左上肢内侧放射,伴面色苍白、气促、汗多,心电图ST段抬高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高尖,或出现异常Q波等.自2002年以来,临床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造影冠状动脉扩张并心绞痛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其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为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却显示冠状动脉扩张,而非狭窄。作者认为在冠心病早期有一个冠状动脉代偿性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有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发作时异常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绞痛发作时异常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6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心绞痛发作时ST-T改变。结果1386例中有32例(2.31%)心绞痛发作时原来心电图异常的ST-T出现假性正常化,其中经治疗好转22例(68.7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8例(25.00%),死亡2例(6.25%);而1354例无假性正常化患者中。好转1226例(90.5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92例(6.79%),死亡32例(2.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12,19.03,5.54,P〈0.01)结论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假性正常化应视为严重心绞痛发作,且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应尽早有效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抗凝治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南组,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检测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等指标,观察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冠心痛心绞痛病人胸闷、气短、疲乏、眩晕、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改善心电图。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益心舒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常规组除不应用益心舒外,其余治疗方案与益心舒组一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益心舒组可显著减轻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应用于冠心病病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速效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气雾剂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气雾荆,每次喷吸3下~5下,每日3次,心绞痛发作时再喷吸3下~5下,观察其速效作用。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观察其疗效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心电图近期等方面疗效显著,对心绞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7.1%,对心电图总有效率65.7%,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心绞痛、心电图速效作用显著,气雾荆对心绞痛有速效作用,临床上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疗效确切,速效作用显著,吸收迅速。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临床上把胸痛时有无心电图ST-T 变化作为判断此疼痛是否心绞痛的标志,不伴有心电图 ST-T 改变的胸痛多认为与心脏无关。这种概念顽固地支配不少人在分析冠心病病人动态心电图资料时以心绞痛发作时是否同时记录到 ST-T 的变化作为鉴别病人心绞痛发作真伪的手段。然而,随着近几年各种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以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肌缺血时引起的心绞痛可以没有心电图 ST-T 的变化。这一情况的发现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冠心病将有很大帮助。本文就此机理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常不典型,少数无心前区疼痛,而表现为心绞痛的等同症状,易导致临床误诊,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方法从本院近10例患者中,报道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心电图证实的典型病例。结果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从无心前区疼痛,而是均表现为心脏性呼吸困难(例1、例2)和极度衰弱感(例2)。采用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六个月,病情均未再复发。结论心绞痛的等同表现临床少见,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介入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资料证实,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恶化或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常有一定的规律(如常在午后或凌晨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发作前药物干预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多变,能可逆性地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但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粹死,是冠心病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倍受临床重视。然其中不少病人转归不好,固然与患者的病情较重有关,但亦与临床治疗的不到位或措施不当有关。现根据我院的收治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失败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9.
食道裂孔疝是因胃的一部分通过横膈的松弛环节滑落胸腔引起上腹部及胸前区的不适,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症状类似于心绞痛样发作,临床医生往往首先考虑冠心病心绞痛,并进行治疗,常易漏诊或忽略食道裂孔疝。由于病因未弄清,病人可能久治不愈,也可能多次住院。本文总结了2007-2008年,初诊冠心病心绞痛住院而后发现食道裂孔疝病人33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如何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尽管当今诊断技术大大改进,但在冠心病诊断中,心绞痛病史仍然是重要线索.了解心绞痛变异特点(包括少见情况)将避免对冠心病的误诊.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可向腿部放射.方法:19例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范围27~73岁.具备下列条件时,认为腿痛是由于心绞痛放射的结果:(1)平静或运动心电图或两者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2)腿痛伴随着典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胸痛而发生;(3)腿痛性质类似胸痛且两者发作与终止在同一时间;(4)在静息性心绞痛或AMI或两者发作时,曾有过相似的胸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