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临床实习护生不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丽群  张劲  冯军  袁金蓉  刘琪 《护理研究》2009,23(31):2838-2840
[目的]研究实习护生的适应状况,提高实习效果.[方法]以罗伊适应模式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临床实习期护生进行适应状况调查.[结果]护生在生理功能方面,不适应反应早期、中期、末期均低于初期;在自我概念方面,不适应反应初期、早期、中期均低于末期,在角色功能方面不适应反应依次为中期、早期、初期、末期;在互相依赖方面不适应反应依次为末期、早期、中期、初期.[结论]护理教育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临床实习期应根据不同期的适应状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及引导,促进护生更顺利地适应毕业实习.  相似文献   

2.
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期适应状况调查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井坤娟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92-595
为研究护生在毕业实习期的适应状况 ,提高实习效果 ,以Roy适应模式论作为理论框架 ,对北京 3所医科大学 2 33名不同层次护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层次护生在毕业实习期均存在不适应反应 ,不同学历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中专护生不适应反应少于本科 (P <0 .0 5 )及大专护生 (P <0 .0 5 ) ,在生理需要及角色功能方面 ,不同学历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自我概念方面 ,不同学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专护生少于本科(P <0 .0 1)及大专 (P <0 .0 5 )护生 ,在互相依赖方面 ,不同学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本科护生多于大专 (P<0 .0 5 )及中专 (P <0 .0 1)护生 ,大专与中专护生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据此 ,护理教育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对不同层次护生在毕业实习期有必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及引导 ,以促进护生更顺利地适应毕业实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各阶段的心理反应,为帮助护生适应实习提供一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对222名护生在实习早、中、末期的心理反应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早期最突出的情绪是护生对临床环境陌生,但其中72.5%的护生因此而充满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33.0%的护生因此感到紧张、恐惧而无所适从。中期,熟悉、轻松成为护生最普遍的现象,但仍有一些护生对工作热情不高。末期,34.4%的护生因能独立工作而有成就感;有37.2%的护生产生怠倦情绪。[结论]对整体而言,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不同,个体也充满差异性。因此,带教老师应该加强师生沟通以便及时了解护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其变化规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肖计划等编译的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泸州医学院护理系、卫生学校本科、专科、中专共261名实习护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应付方式无明显差异,多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使用不同类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护生应付方式的指导,预防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培训结合行为转变理论的阶段性指导对提高临床实习护理学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对实习的100名临床护生进行系统与循序渐进地人文关怀教育和行为能力培训,在这过程中结合行为转变理论的阶段性指导,并用关怀行为量表评价护生在实习前期(本研究规定为实习前1周)与实习末期(本研究规定为实习结束前1周)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情况。[结果]所有护生在实习末期的关怀行为量表得分均较实习前期明显提高(P0.01),并且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对病人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情况也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结合行动转变理论指导对实习期护生进行系统与循序渐进的人文关怀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6.
佘秋群  文华  陈丽 《护理研究》2005,19(6):554-555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肖计划等编译的应付方式问卷和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泸州医学院护理系、卫生学校本科、专科、中专共 2 61名实习护生进行测评。 [结果 ]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应付方式无明显差异 ,多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结论 ]使用不同类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护生应付方式的指导 ,预防心理疾患 ,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实习期本科护生适应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实习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本科护生在毕业实习期从学校步入临床 ,面临着许多适应问题 ,在此阶段能否适应 ,对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探讨本科护生在实习中的适应问题 ,对高等护理教育及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本科护生在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Roy认为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人 ,是一个不断与变化环境发生反应的适应系统。人对刺激的适应方式表现在 4个方面 :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互相依赖[1 ] 。…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护生实习各个时期的心理反应有所了解,以助其更好地适应实习。[方法]对111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借助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获悉其在实习早、中、末各时期的心理反应。[结果]对临床环境感到陌生是护生实习早期最显著的情绪,其中72.5%却因此而满怀新奇感并且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望;而33.0%则感到高度紧张和害怕,不知所措;熟悉、轻松是护生在实习中期较为显著的表现,然而依旧有一部分难以对工作提起兴趣;在末期,护生中有34.4%会因为自己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而产生成就感,而37.2%则出现了怠倦情绪。[结论]就整体来说,护生的心理状态在实习的各个时期都不一样,而个体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所以,带教老师应当与学生多互动,及时获悉其内心所想,对其变化规律有所掌握,从而使教学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状况,为广大护理教育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动态了解其压力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27名专科实习护生实习早期、中期及后期的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专科护生各个实习阶段前10位压力源排序在不断变化,其中持续性压力源包括: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实习中出现差错、带教老师的评价、病人与家属的评价;阶段性压力源在实习早期主要是环境与工作流程的不熟悉,实习中期主要是动手操作机会与病人家属的不配合,实习后期主要是考试与就业的压力。压力水平总分及6个维度的压力水平各期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除了“考试及就业方面”维度的压力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外,其余5个维度的压力水平及总分均表现为随着实习阶段的持续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各实习阶段专科护生均处于中度以上的压力水平,在不同实习阶段应根据其压力源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其压力状况,将压力变为动力,帮助护生圆满完成临床实习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男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压力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河南省5所三级医院实习的43名男护生与43名女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中度压力,与女护生相比,在工作性质与内容、监督与评价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根据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压力情况,调整带教方法,提高男护生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2.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4):5-6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专业,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尽管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这些模式和理论对护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众多其它学科一样,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各学科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是绝大部分现有的护理模式和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塑造高效护理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制订执行目标,转变执行观念,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高效执行体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执行团队,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建立沟通渠道,塑造良好执行文化等有力措施,不断塑造护理高效执行力。结果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护理工作质量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病房管理和五常法管理的护理不良条数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明显的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大专以上护理人员由2008年的51.3%提高至2009年的65.6%,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护理高效执行力对保证护理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